諸葛亮每次打頭陣都派魏延衝鋒陷陣,為什麼諸葛亮處處壓制魏延?

陕西 82℃ 0
摘要:其實,諸葛亮在現實中對魏延是十分看重的。在諸葛亮的手下,魏延屢建奇功。這樣,魏延便成為蜀軍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人物。至於說諸葛亮壓制使用魏延的說法,主要是來自魏延自己的說法。在諸葛亮去世後,他不顧諸葛亮的遺命,要求文官將諸葛亮的遺體送回,自己率領蜀軍繼續北伐。這樣的看法只是魏延個人的看法,實際上諸葛亮對他已經十分寬容。在魏延與比他地位高的劉琰發生衝突的時候,諸葛亮支持魏延。

一、對魏延給予重任的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在現實中對魏延是十分看重的。魏延是當時蜀軍中首屈一指的將領,也是劉備時期留下的碩果僅存的大將。劉備在奪取漢中的時候,想要選拔一員大將擔任漢中太守,鎮守蜀漢的北大門。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張飛,張飛也認為是自己,但是劉備卻選拔了魏延。

當這個消息宣佈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震驚。但是魏延對劉備的任命卻充滿自信。當劉備問他如何守住漢中,魏延回答說,如果曹操親自率領舉國之兵來攻,我為大王阻擋住他。如果是其他將領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攻打,我為大王消滅他們。果然,在魏延的鎮守下,漢中一直固若金湯,沒有出現任何危險。

在諸葛亮發動北伐的時候,他親自進駐漢中,把漢中作為自己北伐的基地。他將魏延調入自己手下,作為前部的主將。從此,魏延便從一比特鎮守一方的將領,變為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先鋒。在諸葛亮的手下,魏延屢建奇功。尤其是在陽溪之戰中,他大敗郭淮率領的魏軍,並以此戰的功勞被封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如果說諸葛亮對魏延壓制使用,那是不合適的。我們僅從一件事情就能够看出諸葛亮對他的器重。在魏延擔任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時,蜀軍中還有一比特將領要排名在他的前面。這個人就是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劉琰。這位將領也是跟隨劉備的老臣,他深得劉備信任,在蜀漢朝廷中地位很高。

就是這位劉琰和魏延發生了衝突。他和魏延曾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並且說出了不恰當的話。在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站在職位高的劉琰一方。諸葛亮對劉琰進行了嚴厲的責備,並且把他送回成都賦閑。這樣,魏延便成為蜀軍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人物。

我們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魏延並沒有故意壓制。不但如此,在各個方面對魏延還是多加回護的。即便是在諸葛亮病逝的時候,魏延還盡心盡力地擔任諸葛亮的前鋒,駐紮在諸葛亮大營前十裏的地方,羽翼著大營的安全。

二、自身問題嚴重的魏延。

至於說諸葛亮壓制使用魏延的說法,主要是來自魏延自己的說法。在史書中記載著魏延的言論。他每每和諸葛亮出兵的時候,就向諸葛亮要求獨自率領一萬人馬,分兵奪取潼關,並在此地與諸葛亮會合。這條計策被諸葛亮拒絕,這也是後世所說的“子午穀奇謀”的來歷。

正是因為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計謀,這才讓魏延對他不滿。他總是說諸葛亮這個膽怯,歎恨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可是,這個觀點只是魏延個人的看法,是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的。且不說諸葛亮與魏延的著眼點不同,採取的戰略戰術不同,單說諸葛亮膽怯就未免過分了。

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集團之後,跟隨劉備屢經戰陣,也經歷過出生入死的戰鬥。在長阪坡之戰中,他是劉備殘存不多的人馬中的一員。在戰敗後的危急時刻,諸葛亮孤身一人前往東吳,勸說東吳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當時東吳迎降曹操的呼聲喧囂塵上,如果迎降派得逞,諸葛亮的生死可想而知。

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後,整頓內政,重整軍隊。為了平定南中,他親自率領軍隊,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面對强大的曹魏,他連續發動五次北伐,打得魏軍堅守不出。如果說諸葛亮這個人膽怯,那就實在偏頗了。魏延能够在大庭廣眾之下多次指責諸葛亮,而諸葛亮卻不對他責罰,足以看到諸葛亮對魏延的寬容了。

魏延之所以有這樣的言論舉止,與他個人的性格缺陷有關。在史書上說他這個人“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還說當時軍中之人除了楊儀之外,其他人都對他敬而遠之。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到魏延的性格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魏延作為蜀軍地位最高的大將,本該和大家打成一片。可是由於他的性格高傲,讓大家都無法容忍。在蜀軍中,曾經有一比特和魏延性格相似的大將,那就是被蜀漢君臣寄予厚望的關羽。正是因為他狂傲的性格,遺失了荊州,使得劉備的事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前車之鑒,諸葛亮對於魏延的使用自然十分慎重。

囙此諸葛亮只能將魏延安置在手邊,控制他的使用。魏延並不能體會諸葛亮的良苦用心,反而對諸葛亮表示不滿。他的言行連孫權都有所耳聞。在費禕出使東吳的時候,孫權乘著酒興問費禕,說魏延和楊儀都是如同放牧的小人一樣。一旦諸葛亮不在,必生禍患。陪同費禕出使的董恢解釋,如今用他們是借助他們的才能。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大家對魏延的看法。魏延自認為自己的軍事能力在蜀漢超群,卻因為平日的飛揚跋扈,讓大家忍無可忍。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庇護,他才能在蜀軍立足。在諸葛亮去世後,他和楊儀爭奪軍權,給蜀漢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在諸葛亮去世後,他不顧諸葛亮的遺命,要求文官將諸葛亮的遺體送回,自己率領蜀軍繼續北伐。當大軍撤退時,他又放弃阻擊追兵的任務,使得司馬懿的追兵追上蜀軍。如果不是諸葛亮的遺計,蜀軍必然處境危險。

魏延又在穀口阻擊蜀軍,這讓蜀軍都對他的舉動感到不滿。最終他眾叛親離,只得帶領少數人逃往南鄭,被楊儀派遣的追兵所殺。在劉禪的朝廷中,大家對於他和楊儀互相告狀,說對方造反的判斷,大多數人都認為魏延造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魏延平日裏的作風,實在得不到大家的信任,他的敗亡也是必然的下場。

結語:

諸葛亮對魏延的使用十分謹慎小心,這主要是因為魏延是蜀軍首屈一指的大將,諸葛亮對他十分器重,不想讓他因為冒險而輕易損失。但是魏延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認為諸葛亮這個人膽怯,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這樣的看法只是魏延個人的看法,實際上諸葛亮對他已經十分寬容。諸葛亮不計較他對自己的嘲笑,還提拔重用他為自己的前鋒。在魏延與比他地位高的劉琰發生衝突的時候,諸葛亮支持魏延。這一切都說明了諸葛亮並沒有壓制魏延,是魏延的性格缺陷讓他誤解諸葛亮,最後也讓他眾叛親離,在和楊儀爭奪軍權的鬥爭中失敗而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