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站在毛主席兩側拍照的男孩和女孩,後來有著怎樣的人生?

辽宁 71℃ 0
摘要:在故居西側的張家山,有一所韶山學校與毛主席淵源頗深。學校的前身是毛氏族校,建國後由毛主席親自題名“韶山學校”。1959年6月26日,闊別故鄉三十多年的毛主席回到鞍山學校視察。

毛主席曾寫道:“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在國人心中,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與領導人,也是一比特才華橫溢的詩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等膾炙人口的詩句便出自他手。

縱使時光荏苒,但關於偉人的歷史軌跡卻不會消散。人們常常會踏上由湘潭通往鞍山的柏油公路,在這裡駐足觀賞,尋覓偉人的足跡。在故居西側的張家山,有一所韶山學校與毛主席淵源頗深。

學校的前身是毛氏族校,建國後由毛主席親自題名“韶山學校”。在韶山學校辦公樓的牆上掛著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人笑容滿面,“紙面上仿佛聽出聲音”,站在正中央的毛主席,身形高大,笑容可掬,脖子上系著一條鮮豔的紅領巾。

他身邊站著一男一女兩個笑得開懷的少先隊員,他們分別是蔣含宇和彭淑清。當時正是這個男孩給毛主席戴上紅領巾,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二人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

回韶山學校視察

1959年6月26日,闊別故鄉三十多年的毛主席回到鞍山學校視察。收到消息後的老師將中學部學生集合起來迎接毛主席,全校師生一片歡騰,簇擁著主席走進校園。

大隊輔導員提前讓蔣含宇與彭淑清同學做準備,代表鞍山少年兒童給前來視察的首長獻花,並由蔣含宇向領導贈送紅領巾。作為全校幾百人的代表向國家主席獻紅領巾可是一件不尋常的任務。

每個細節都得到了重視:輔導員找來了最鮮豔的紅領巾,而蔣含宇則在見到主席前不停地練習系紅領巾的動作,其他人一邊組織隊伍,一邊紮好花束。

主席手中捧著兩束沁人心脾的鮮花,笑著問道:“你們幾歲了?上幾年級了?”少先隊員們齊聲回答:“十四歲,上初二年級。”,毛主席聽後點點頭,勉勵同學們“要努力學習,爭取做個好學生。”

隨後,毛主席還到教室、辦公室、食堂、操場等地方環視了下校容,學校老師告訴主席現在有小學、國中,明年還會辦高中,中小學一起創辦的教學管理辦法也得到了主席的稱讚。

毛主席與鞍山學校的師生們親切地交談,輔導員組織大家合影留念,少先隊員蔣含宇恭恭敬敬地行了個隊禮,然後將紅領巾熟練地系在了主席胸前。

主席和藹可親地看著蔣含宇,問道:“你不要了?”蔣含宇肯定地回答:“送給您!”主席笑著說:“你真的送給我了?那我就把它帶到北京去嘍!我又年輕了,現在都變成少先隊員啦!”

聞言大家都被逗笑了,毛主席也“笑得風要把人身撼動”,而這張《毛主席和鞍山的少先隊員、師生們在一起》的照片就留在了鞍山學校,記載著當時的幸福一刻,這一天也成為了鞍山學校的校慶日。

幸福的會見,巨大的鼓舞

在蔣含宇、彭淑清以及全體師生心中,這是一次幸福的會見,使得他們激動得睡不著覺。毛主席不僅是形象光輝的偉大領導者,更是平易近人的普通人,他能運籌帷幄,又能幽默風趣地與普通百姓對話。

蔣含宇和彭淑清一直記著主席的勉勵,並珍藏著那張合影。在照片的下方,工工整整寫著一行字:幸福的會見,巨大的鼓舞。隨後的幾十年裏,這張照片蘊含的精神一直督促著他們二人努力學習。

蔣含宇與彭淑清分別是鞍山學校的初二年級四班與三班的學生,後來,二人轉入湘潭市第一中學讀高中,1963年兩人均以優异的成績畢業。

蔣含宇考入了北京石油學院煉油機械系,彭淑清則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兩人本是同鄉,又多年寒窗苦讀期間,生活上彼此照應,情誼甚篤。

大學畢業後,面臨著人生道路的抉擇,二人響應黨的號召,一心想要為祖國做些事情。他們被分配到遼寧省,蔣含宇被調往教育局做幹事,而彭淑清被分配到了淩源縣的錦西石油五廠做科技員。

“新中國最幸運的伉儷”

1971年初,蔣含宇和彭淑清這對青梅竹馬終於喜結連理,在淩源縣的一間屋子裏舉行了熱鬧的婚禮,新房的正中央就是同主席的那張珍貴合照。

當時的婚禮並不像現在的這樣華麗,但即使生活條件簡樸,都擋不住二人真摯的感情,幸福溢於言表。他們兩人的緣分可以說是從那張照片開始,最後組成了美滿家庭,被人們稱為“新中國最幸運的伉儷”。

70年代彭淑清為支援祖國“三線”建設,江漢石油會戰開始後,她主動申請調往煉油廠擔任檢修車間施工技術員,一直在基層工作了八年之久。

1971年,她與蔣含宇的兒子便出生了。第二年,蔣含宇為了能够支持妻子的事業並且更好地照顧家庭,請求調往妻子所在的煉油廠教育科工作。之後不久,兩人的女兒降生,為這幸福一家又增添了新的快樂。

80年代,作為科技骨幹的夫妻二人來到九江參加新廠的投產建設,即後來的九江石化總廠。為國爭光的信念一直是激勵他們前行的動力,蔣含宇曾說:“共產黨員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據兩人回憶:剛成婚的時候,他們為了工作,大約四年的時間內只見過三次面,彭淑清更是因為奔波勞累,造成第一個孩子早產,直到蔣含宇調到廠子裏工作,一家人才團聚。

蔣含宇在工作期間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並且與同事合作編著《職工教育常用詞典》等著作,被授予中國石化總公司職工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其妻子彭淑清作為一名技術員,多年潛心鑽研,發表了十多篇有關設備設計、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論文,不斷為祖國擴大生產發展做出貢獻,通過行動實踐自身信念,任勞任怨做好本職工作。

夫妻二人對待工作刻苦認真,在感情方面也是幾十年如一日,十分深厚。兒子蔣迎峰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順德市郵電局從事計算通訊工作,女兒蔣雪迎則在九江石化總廠的職工學校工作,一家人其樂融融。

一張照片使得毛主席無意中“牽紅線”,成全了一段美好姻緣。他們一直謹記主席的教誨,勤勤懇懇工作,誠誠懇懇做人,體現了鞍山兒女的可敬可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