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聚力同源築夢“感受·一起趣西行”唱響“雙城記”

重庆 56℃ 0
摘要:

南湖多彩植物園紅楓

巴南區豐盛古鎮攝/熊偉

一起“趣”西行,車友在旅途中

巴蜀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簽約儀式

  兩江流光攝/張坤琨

從古韻巴地到天府之國,從彩色森林到花田喜事,從溫泉之鄉到芙蓉古城……巴山蜀地,遍地珍寶,俯拾皆景,觸手可及。

9月10日,2021“感受·一起趣西行”活動在巴南和溫江啟動,五大場景活動、兩大特別策劃,讓市民遊客充分領略“詩和遠方”的魅力。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文旅要先行。“趣西行”解鎖的不僅是線路和體驗,更是態度和行動。“同根聚力,同源築夢”已在這裡發出時代最强音。

“趣西行”巴風渝韻醉遊人

長江邊上,聽風吟唱,詩酒無限好!

9月10日,伴隨自駕車隊引擎鳴響,2021“感受·一起趣西行”自駕體驗車隊正式從溫江啟程,前往體驗線路目的地——巴南。

在南溫泉,遊客們尋找老重慶記憶,泡了造型、功能和水溫各不相同的溫泉池,體驗了一回郭沫若“浴罷溫湯生趣滿,花溪舟楫換人回”的豪情;在豐盛古鎮,遊客們打卡了各類宮、殿、堂、院、樓、街、巷、店、鋪、民宅等建築,品鑒了煙熏豆腐乾、香烤臘肉、秘制米花糖、手磨豆花等特色美食,領略了一場千年繁華的慢生活;在彩色森林,十裏彩色長廊讓人置身油畫,人在畫中走,景在行中游……

此外,還有雲林天鄉、漢海海洋公園、華熙LIVE等文旅新地標,也是熠熠生輝。

“金秋的巴南,能一睹‘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盛景,能看到幸福的格桑花在天坪山上綻放,能感受到菊花展‘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視覺衝擊,還能體驗驚豔靜謐的山野民宿、驚險刺激的低空飛行項目、大快朵頤的特色美食……真可謂觸目皆景,伸手可及!”多位參與體驗的遊客稱讚道。

據介紹,本次“感受·一起趣西行”活動,由成都市溫江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巴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以“感受”為主題,通過“主題沙龍”“文化影展”“主題音樂會”“自然體驗廳”“西行集市”五大場景活動,“西行笑臉攝影徵集”“川渝線自駕行”兩大特別策劃,讓市民遊客體驗西部魅力風情。

“同根聚力,同源築夢。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黨中央著眼新發展階段、經略西部腹地、完善區域佈局、促進協同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題中要義,本次活動就是互推文旅優質資源、共同拓展客源市場的生動嘗試。”巴南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稱。

戰畧取“大”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事實上,除了文旅資源互推、客源市場共亯,本次活動還是不久前舉行的2021巴蜀文旅融合發展論壇理論成果的生動實踐。

該論壇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指導,重慶主城都市區旅遊合作組織主辦,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巴文化研究會等單比特承辦。

論壇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論壇、文旅交流合作簽約、文旅推介等一系列活動,勾勒出了巴蜀文旅融合發展的美好圖景。

“商周時期,巴國與蜀國在漢中相鄰,而蜀國在四川盆地東部包有巴地,當戰國時期巴國進入四川盆地後,又西與蜀國緊鄰,二者在頻繁的和與戰中得以在青銅文化、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達到充分交流、互動和交融,直至形成不可分割的血肉關係。”論壇上,四川師範大學傑出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分享了他的觀點。

新石器時代晚期為巴蜀文化的萌芽階段,夏商周時期為巴蜀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並達到第一次鼎盛階段,秦漢時期為巴蜀經濟文化轉型,全面融入華夏文化並達到第二次鼎盛階段,唐宋時期為巴蜀文化第三次鼎盛並達到高峰階段,清代為巴蜀文化重新走向鼎盛並逐步開始向近代化轉化的階段。

巴蜀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處於中國西部和長江上游地區的樞紐地位。由這一地理上的樞紐區位所决定,巴蜀在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國防、資源、對外貿易等方面,歷史上都處於中國西部和長江上游地區的中心位置,由此决定了巴蜀戰畧地位的重要性。

“從國家經濟板塊來說,巴蜀地區是正在迅速崛起的第四極,增長十分迅猛;從遊客視角,巴蜀地區特色鮮明、體系完整,是引人入勝的旅遊勝地;從文化角度,巴蜀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又淵源深厚;從線民身份,這裡美食誘人,網紅打卡地創新頻現……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大有可為。”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所所長吳豐林在論壇上表示。

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戰畧取“大”、序次有“為”、規劃要“實”。

戰畧取“大”,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承載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畧,囙此要實施大戰略,即大空間對接、大項目引爆、大市場行銷、大產品構建。

序次有“為”,要分類有序、主次分明,抓住文化、旅遊空間、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幾根主線,一步一步去推。

規劃要“實”,要系統分析,找准旅遊發展在國民經濟、宏觀區域中發展定位的最有效手段,製定科學規劃方案。

厚植文化互補互助互動共同發展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有許多相同之處和永遠割捨不斷的關係。明初和清初兩次大規模‘湖廣填四川’移民,形成了巴蜀人民海納百川、包容開放、吃苦耐勞、自强不息的氣質性格特徵。”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在論壇上表示。

重慶和成都都是充滿希望、充滿發展機遇的都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兩地互補、互助、互學、互動,比肩前進,共同發展,必將會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

同時,成渝兩地在歷史、文化、人文、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城市風貌、都市個性等方面保持有各自特質和差异。這些不同與差异,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包容性,有利於避免都市同質化和千城一面。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要把提升城市品位、加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都市特色風貌建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傳承城市文化、突出都市特質、彰顯都市特色風貌,促進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融合共亯,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才能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極具特色和魅力的走廊。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白九江在論壇上稱,生活的大山大水,塑造了巴人敦厚直率的風土人情;輾轉遷徙的曲折歷史,造就了巴人忠誠勁勇的品格;多元族群的組成結構,涵養了巴人開放包容的氣度。

巴文化展現的主要人文特點,可以歸納為“奮勇向前、道法自然、喜樂陽光、創新發展”的精神。如巴人伐紂“前歌後舞”、巴蔓子“割頭不割地”的英雄壯舉萬古流芳;石刻文化三教合一,莊嚴生動、相容並包,是外來文化中國化的最好注解;宋元(蒙)戰爭山城防禦體系,影響世界,攻防雙方堅韌頑強、英雄輩出,戰爭與和平的智慧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三峽文化燦若繁星,鹽業、詩詞、戰爭、三國、航運等文化猶如一顆顆珍珠,連綴成一條歷史悠久的文化長廊。

“文旅融合缺的是中間產品,文化載體和文化元素的轉化,只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能啟動更大動能。”白九江說。

“構建重慶文旅發展新格局,可打造世界級平行嶺穀文旅典範。”重慶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羅燕在論壇上表示。

重慶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除了著名的洪崖洞和長江索道外,還有旅遊資源單體4042個,涉及8主類、39亞類、110個基本類型。其中,優良級單體旅遊資源230個,包括五級以上最優級旅遊資源31個、四級以上104個,涵蓋大都市、大鄉村、峽谷大川、溫泉湖泊、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多種類型。這些資源為構建層次化、系列化、特色化的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遊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過,旅遊熱也要有冷思考。現時,重慶旅遊有人氣,但人均消費低,過夜遊客占比低,一日遊占比高,景區多以免票為主,很少產生二次消費、三次消費;高附加值旅遊產品供給不足,多元化的旅遊產品研發有待進一步加強;從遊客來源結構看,境外遊客不多。

重慶坐落於四川盆地的東南邊緣,位於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過渡地帶,在眾多走向一致、相互平行的山脈之間,被譽為“世界上唯一生長在平行嶺穀的大城市”。特殊的地理環境深刻影響著重慶的城市建設、生產與生活及空間格局發展,形成了重慶山、水、城共融共生的特殊空間格局。

“我們可依託重慶平行嶺穀,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羅燕稱,這在加拿大、美國都有成熟案例。具體為,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借鑒國外成功案例,利用平行嶺穀地貌對文旅資源影響的空間分佈特徵,以大都市帶動兩翼發展為根本途徑,提出基於全域旅遊背景下文旅資源開發與綜合的新策略,主要包括綜合新的文旅資源、構建新的空間格局、植入新的旅遊體驗管道、建設文旅主題產品、加強宣傳與推廣等。

在做好現有的兩江四岸、山城步道、藝術灣區、西部(重慶)科學城文旅資源為主的市域景觀格局上,向重慶主城“四山”“兩脊”擴展,梳理出全新的眺望觀景平臺及其視域範圍,構建以大都市文旅資源為基礎,以新的眺望觀景平臺為典型、山脈自然景觀旅遊資源為補充的新的文旅資源庫。

同時,建設世界級文旅主題產品,包括打造世界知名山水都市旅遊品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世界溫泉之都品牌、國際國內知名的生態康養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等。

主旨演講之後,論壇特邀專家、川渝區縣代表、文旅項目運營方代表等圍繞“巴蜀如何聯動打造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話題,進行了思想碰撞和建言獻策。

江風無限好,詩酒夕陽間。巴山蜀水,已備下饕餮文旅盛宴,讓您“乘興來盡興歸”!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