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被限電攪亂的生活

黑龙江 67℃ 0
摘要:沒有收到提前通知,幾乎毫無預兆的,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停電了。在9月中下旬的東北,像張淼一樣,經歷家裡突然停電的人們不在少數。9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况,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也分別通過官方通路,明確表態以保民生為底線。

沒有收到提前通知,幾乎毫無預兆的,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停電了。

有人被困在電梯裏,難以脫圍;有人線上上複習考公,被迫擱置;有人的生鮮直播,暫時中斷;交通信號燈滅了,有人被長久地堵在路上。

9月23日晚上,住在遼寧大連高層公寓樓的張淼計畫中的海鮮大餐變成了燭光麵包,廚房的灶台上,擺放著洗淨的河蟹,生魚和未下鍋的紅燒肉。當天下午16:40,張淼家裡突然停電,掐滅了張淼的好心情。他不得不徒步上下31樓,採購必要的物品。

在9月中下旬的東北,像張淼一樣,經歷家裡突然停電的人們不在少數。“東北限電”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東北限電”的直接原因是電力供應的短缺,至於為什麼突然停電?甚至限制民用用電?

有當地電網公司人士9月27日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拉閘之前有序用電已經執行了十來天,但到後來用戶並沒有很好執行,也就是沒有按照要求停電,電網公司對此沒有辦法。

為防止全電網崩潰,根據《電網調度管理條例》,東北電網調度部門依照有關預案,直接下達指令執行“電網事故拉閘限電”。拉閘限電與有序用電不同,是保電網安全的最終手段,用電影響範圍擴大到居民和非實施有序用電措施企業。

為避免生活受不定期的限電影響,多位受訪者談到自己加購了蠟燭、水、速食品以及充電寶。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擔心停電停水隨時到來。

9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况,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也分別通過官方通路,明確表態以保民生為底線。

被拉閘中斷的日常:怎麼沒有通知呢?

9月23日,張淼原本打算和女友在居住的高層公寓裏吃一頓豐盛的晚餐:燉魚、紅燒肉、河蟹都安排上。下午5點左右,鍋裏的菜炒到一半,電磁爐突然“罷工”了,查看一輪發現家裡的電器都沒電了,水也斷了。

停電停水的當下,張淼並沒太在意:“我心想等一會兒應該能來電,畢竟停電時間長的話,應該會提前通知的”。

這種想法在流逝的時間、暗下去的天色和愈來愈明顯的口渴中被按滅。張淼决定放弃做魚蟹肉的安排,出門去買水、麵包和蠟燭。

張淼家住在31樓,樓裏的電梯已停止運行,顯示樓層的液晶屏也黑了。從31樓上下是個費力活,買好東西回來後,他看到業主群裏有人說7點多可能會來電,於是就在樓下烦乱了40多分鐘。後來“實在等不及”,他决定爬上去。

他和妻子無可奈何,8點多就上床睡了,“躺平唄。”當晚11點40分,張淼在睡夢中聽到電動智慧馬桶上水的聲音,電終於來了。

第二天,當張淼為“限電“儲備物資時,生活在黑龍江省東寧市的李美英,對即將到來的12小時停電還毫無防備。

9月25日上午10點多,李美英社區的電梯按鍵沒反應,樓層顯示幕也不亮了。她沒多想,“我們樓的電梯經常壞,覺得可能是電梯又壞了。”直到中午做飯用電時,她才發現,原來不是電梯有故障,是沒電了。

停電了,怎麼沒有提前通知呢?她覺得很奇怪。社區業主群裏也斷斷續續有人開始討論起斷電的事——大部分人家裡是不用煤氣罐的,電磁爐、電鍋才是常用的炊具,飯點沒電,大家都做不了飯了。

下午6點,電和通知都沒有等來。李美英於是出門置辦蠟燭、食物等儲備物品。量販店裏點了暗昏昏的蠟燭,收銀台一邊的牆上掛著的一個稍亮一些的礦燈。但光線仍然不够,於是很多和她一樣的顧客都打著手機手電筒,試圖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賣熟食的地方圍的人最多,冷藏櫃早不製冷了,老闆把擺在裡面的猪脚肉、肘子肉降價出售。

沒有電的量販店擁擠而“稀奇”。付錢時,網絡訊號也和電一樣不好使了,移動支付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量販店老闆想了個辦法:他留下每個人的電話號碼、記下每個人買了些什麼,然後發給每個人一張名片,請大家在有網絡訊號之後給他微信轉帳。

李美英有點感慨,她在業主群裏發了條消息,說:“咱們應該意識到如果有一天能源緊缺了,我們很有可能就遇到這種情況。”

黑龍江東寧市的另一個角落,石敏的公務員備考被迫中斷了一整天。25日上午10點半,她與朋友用QQ小程式開了線上自習室,相互監督學習。過了一小會兒,她忽然收到朋友的消息,問她怎麼掉線了。

她這才發覺自家的無線網全都沒了,臥室的燈也不亮。她的手機有兩張通信卡,聯通卡連支持微信資訊的收發都很困難,移動卡的情况稍好,能够打微信語音電話,但通話時對方會覺得她的聲音有4-5秒延遲。

訊號嚴重遲滯、無法複習的情况下,石敏當晚很早就睡了。第二天她醒得很早,淩晨四點鐘,她醒後的第一件事是把能充電的設備都充上。她在吉林省的朋友聽說她的“斷電12小時”後,馬上就下單了充電寶。

日常工作被中斷的,還有黑龍江海倫市的馬嘉林。

本科畢業之後,馬嘉林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主要以抖音為平臺售賣東北應季特產的電商。25日上午10點多,他正在庫房裏直播賣菇娘果,手機信號忽然差到連微信都登不上去了。他不得已關閉了直播,不多時便發現,周圍停電了。

停電持續了一整個白天。萬幸菇娘果對貯存溫度的要求並不苛刻,常溫保存即可,囙此停電沒有給他帶來特別大的經濟損失。但他仍覺得無通知、長時間的斷電不太合理:“如果非要停,那也應該避開飯點,把時間勻開,不要在最需要電的時候斷電。”

對於為何沒有提前通知,國家電網客服在《新京報》採訪中稱,當地(指東北地區)供電公司給出的答覆是,由於電力供需緊張,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情况緊急,可能出現無法提前通知到用戶的情况。

失電城與鄉:被困電梯的、見怪不怪的

此番斷電波及東北地區的城與鄉。

9月26日上午接近9點,家住吉林敦化市的薑燕一家四口正乘坐電梯通往社區負一層的地下車庫。快到負一層時,電梯突然停住,樓層顯示幕不再有任何反應,狹小封閉的空間裏只剩下一盞微弱的應急照明燈。

薑燕和丈夫、四歲的兒子、15個月的女兒被一同困在電梯裏,她多次去按電梯內的報警鈴,等待了15分鐘,無人應答。借助手機微弱的訊號,她撥通鄰居的電話,幾分鐘後,物業趕來維修。

電梯剛好被卡在牆的位置了,無法直接打開讓薑燕一家脫困。又由於社區內沒有臨時發電機,維修人員只得爬到電梯上方,將電梯拉至上一層出口,再打開電梯門才將薑燕一家四口救出。

在電梯裏等待的40分鐘,過於漫長。一家人都還沒吃早飯,兩個孩子太餓了,她用保溫杯裏的熱水給孩子們沖了奶粉喝。大兒子小聲嚷嚷“黑黑的”,她打開手機的手電筒,15個月大的小女兒在狹小的空間裏呆久了,開始鬧人,薑燕和丈夫輪流用小玩具逗孩子們,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之後一次碰到坐電梯外出,薑燕的兒子對她說:“媽媽,咱家電梯壞了,黑黑的,不坐電梯了。”薑燕感到心疼。

與突然停電後,薑燕一家被困電梯的窘境相比,王英顯得淡定很多。她生活在大連市旅順口區西湖嘴村,靠近渤海灣的鄉下,短短的一周經歷了三次突然停電,她卻覺得:“不是啥值得驚訝的事兒”。

9月21日下午、9月24日晚上、9月26日上午,每次停電都要持續五個多小時。村裡停電沒有通知,王英打電話問當地電管站,“又停電了?”電管站答覆:“限電,用電超了”。她第一次聽說“限電”這個理由,以前村裡停電,原因通常是:“車撞電線杆了,故障事故”。

她看到短視頻上有人分析為什麼“限電”,“說是煤炭漲價了,但電沒漲價。”王英深以為然,她每年冬天家裡買兩噸煤取暖,2018年和2019年都是八九百塊錢一噸,去年漲到一千塊錢一噸,到了今年一千五百塊一噸,一下子漲了五百元錢。村裡人有比她買得晚幾天,一噸更是花了一千六百塊錢。賣煤的人說,“進貨貴了”。但家裡的電費十多年沒有漲過。

一次停電五個多小時,王英幾乎沒犯過難。

中午,她沒法用電鍋蒸米飯,就用柴火燒大鍋烙餅;停電時間稍微長點,家裡用水也不方便,她就去村口打一桶井水;前幾年,村裡換上了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也買了百八十塊錢的小型太陽能燈放在院裡,“白天你攢點兒電,晚上照明,天亮了,它自動就停了;天黑了,它自動就亮了。”有了小型太陽能燈,家裡的蠟燭好幾年沒有用過,散落在木制抽屜裏化軟了。她會做衣服的手藝活兒,停電了,熨斗肯定是不能用,她就找些拆線,裁剪的活兒忙乎。

但停電後,王英也經歷了一些需要“忍一忍”的時刻。她不能長時間刷手機短視頻,看到手機只剩一點電時,不得不強制關機。不能看電視,也沒法使用熱水器,家裡的機動車充不上電,外出只能依靠步行。“要是停個十天八天,肯定都鬧動靜了,我們現在停得短,就不在乎。”

穿越停電的都市,恍若“穿越”

9月25日晚上,天下著雨,停電中的吉林省吉林市的磐石仍未複明,孟野於是决定走出家門,記錄下磐石市離電力現代性遠去的一晚。

9月24日、25日,磐石市共斷電3次,每次斷電兩個多小時。沒有電的時間裏,受電力影響,網絡訊號變得差勁,而一些靠電力抽水的區域同時也斷掉了水。

孟野生活的老城區就屬於斷電斷水、訊號差的區域。斷電的時段裏,她的手機信號只剩下兩格。

第一次停電發生在9月24日下午5點到8點半。對於這次毫無預兆的停電,孟野一開始的態度是輕鬆的:她和朋友在家聊天,聊累了就看劇。至於“沒電”,她覺得可能只是線路的問題,第二天就會恢復正常。

然而同樣的無通知斷電斷水又在第二天上午、下午分別上演一次。由於家住一層、家中有煤氣罐可以開火,自己一直以來都有給充電寶、各種電子設備充好電的習慣,孟野的生活並未囙此大幅錯軌。但她仍感到不合理,並“出離憤怒”。

她擔心年紀過大的老人、年紀過小的孩子因為突如其來的斷電而發生危險:“比如在上樓梯、乘電梯的時候突然斷電,什麼的;再比如那些小商店小攤販,做的都是小本買賣,因為停電,想開門也開不了。”

她走到街上,街邊的路燈和大部分樓宇的窗都滅著,商鋪大多早早關門。紅綠燈不再有紅有綠,而是徹底黑下去,本應由之守護的道路秩序變得混亂。她經過的路口沒有交警,交通很擁塞,車輛以非常慢的速度挪動,而行人也都有一點慌張。除了汽車的車燈之外,都市中的大部分光亮都由蠟燭帶來。路過一家花店時,店主點燭坐在店裡,門口貼了張小紙片:“免費領取百合一枝”,她按下快門,覺得這有點賽博朋克的意思。

9月25日晚,一家花店店主點燭送花。

當晚8點24分,孟野發佈了一條記錄性質的圖文微博。微博獲贊7.5萬,轉發數1萬有餘,都創下她開通微博以來的最高記錄。

穿行在失去電的磐石市中,孟野覺得某些在電影裏看到的“末日感”部分地在現實中浮現,這讓她有種現實與虛擬重疊的感覺。但更多的荒誕感來自這種事情發生在一個蓬勃向上、以高科技為特徵、各方面體制趨於完善的時代,讓她體會到一種非常强烈的“穿越感”。

磐石市並不是一個飛速變化的都市。孟野曾在爸爸的照片裏看到這個城市40年前的樣子,街道、佈局和現在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當整個都市毫無預兆地黑下來,除了街上的汽車仍對“現代”和“新時代”有所提示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讓她覺得自己恍若夢回40年前。

馬嘉林也笑稱自己好像回到了“幾十年前”:室內照明全靠一塊錢一根的蠟燭,風吹一吹,屋裡被火光映出的影子就動上幾動;海倫市已經轉冷,白天熱的時候能有20℃,更多時連20℃也沒有。晚上的溫度更是不到10℃,睡覺時,沒有電褥子會覺得冷,但他也沒辦法,只能多蓋厚被子來解决。

馬嘉林覺得短暫的停電可以接受,但要應對無通知、常態化的斷電就顯得困難。就拿買東西來講,即使是在他所在的小鎮,也是移動支付居多。他是平常壓根兒不揣現金的人,如果突然斷電,手機恰好沒電,而銀行因斷電也無法繼續辦公、取不出現金來,那他“真不知道上哪弄錢去”。

“為什麼停了我家的電?”

突然斷電打亂了張淼的生活,也囙此提醒了他要作一些準備,恢復供電第二天,他特地去量販店買了幾大桶礦泉水,速食麵、麵包、腸,他擔心隨時碰上“限電”窘境。

讓張淼感到氣憤的是,當他在停電的家裡靠幾根蠟燭照明,啃著幹麵包當晚飯,距離社區兩公里外的海產品加工廠卻燈火通明。此外,他們社區十幾棟樓中僅有四棟樓停電,因為不同單元樓的電路線路不一樣。

停電當晚,他的手機只剩下最後一點電,但張淼非常想弄個明白。他打電話給95598(國家電網客服電話)、12398(全國能源監管投訴舉報熱線):“我就想知道為什麼停電呢?按照國家的規定,停電的話必須得通知對吧?”他打通了四五個電話:“一開始告訴我是事故,後來又說是限電。最後,說是系統頻率比較低,為了保證安全不得已才停電。”

9月28日,張淼接到了12398大連市旅順駐地的回訪電話,對方稱,停電當天接到的拉閘資訊,根本就來不及反應,要不然可能會造成全市電力系統大面積崩潰。95598的回訪電話稱,他所在的社區電梯是有備用電源的,如果下一次遇到類似情况可以找物業啟用備用電源。

張淼上網查限電的原因,“製造業產能過剩”,“東北發電量不足”等眾說紛紜,他不禁疑惑:“東北不是製造業比較多的地方,停電為什麼先停東北這邊?大連有水電站,發電廠,大連瓦房店還有遼寧紅沿河核能電廠,這些電量還不足以供應百姓民用?”

一比特東北地區電網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東北三省出現罕見限電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煤價高企、成本嚴重倒掛導致當地火電企業普遍虧損,電廠既缺煤、發電意願也不高。此外要保持部分電力外送,加上東北地區工業負載偏少,導致限電波及民生。

對於東北地區突然限制民用電的情况,有專家表示難以理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强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國居民用電占比大概是15%,工廠則占到70%,而限制民用電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囙此地區限電通常不會觸及居民。他補充道,東北地區的電力系統是非常典型的火電系統,煤電占的比例非常高,水電很少,瓦斯也很少。“東北過去一直是以電力過剩而出名的,還會往其他地方輸送電力。”

另有熟悉電網調度的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分析稱,東北地區近年來電力富餘,已有二十年未發生限電,囙此在製定和執行有序用電方案的深度精度上存在不足。“有序用電建立在預測與計畫基礎上,不是急迫情景,可以提前通知並細化甄別用戶,亦可覆蓋全網;事故拉路是針對突發情景,為了避免發電機跳閘、變壓器過熱、線路過負荷,有可能需要快速、成規模、無差別停電,但往往僅針對事故相關範圍、不一定波及全網。”

(澎湃新聞記者楊漾、王晶晶對本文亦有貢獻。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