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綠色文山——團結花開映山紅

云南 117℃ 0
摘要:近年來,文山州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邊境地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優勢,推動邊境地區融入發展,為邊境地區團結穩定、繁榮發展凝心聚力。

團結花開映山紅1.jpg

金秋九月,七鄉大地又迎來了豐收的季節。稻穀金黃,辣椒火紅,瓜果飄香……

一個個家庭增收致富、一項項民生工程落實落細,各族同胞感到溫暖、多元民族文化齊驅並進。滿載綠色新希望砥礪前行的七鄉兒女,錨定“三個定位”,真抓實幹,奮力奔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

民族團結互助促鄉村全面振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緊密結合,不斷增强民族地區發展後勁和實力;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清晨的西疇縣蓮花塘鄉香坪山景區薄霧輕繞,綠樹蔥蘢。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孕育了香坪山群山競秀、溪水淙淙的自然景觀,成為負氧離子“爆棚”的康養之地。

“在大地湖上划船、雞冠山森林裏漫步、木蘭穀科普探秘、農業莊園採摘,我們利用現有優勢資源,將景區打造成‘大地湖畔田園綜合體’,發展生態旅遊。”蓮花塘鄉黨委書記趙愷歌說,同時發展綠色產業,栽種八角、杉木等經濟林,林下種植黃精、重樓、金線蓮等中草材,讓青山變金山,讓羣衆增收致富。

以“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發展思路,將生態治理與農業發展緊密結合,如今已成為西疇生態旅遊助力農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整體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周邊農民羣衆集體創富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眼下,馬關縣12萬畝稻穀迎來豐收季,硯山稼依鎮的辣椒映紅了村民豐收的笑臉,廣南的八寶貢米早已預訂一空……富民產業在七鄉大地遍地開花,成為各族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通路。

一座座荒山禿嶺變成綠色長城,怪石嶙峋的石旮旯地被改造成一片片綠色的希望田野,宜生、宜長、宜居、宜人,綠色已成為文山州各族群眾致富的最美底色。

在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行程中,文山州把加快民族鄉村振興放在突出位置,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作為民族鄉村高品質發展的主攻方向,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引領各族兒女走向共同富裕。

穩邊富民强村攜手奮進奔小康

9月的小壩子鎮,山體青翠,雲霧繚繞。綠樹掩蓋下的張家灣村,嶄新的房屋依次分佈,雞犬相聞、阡陌交通,猶如“世外桃源”。

張家灣自然村隸屬於馬關縣小壩子鎮田灣村委會,2020年以來,小壩子鎮黨委、政府按照鄉村振興戰畧和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强弱項、啟動力,扎實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著力破解產業發展滯後、發展途徑不多、羣衆缺乏持續穩定收入來源的問題短板。

得益於邊境小康村項目的實施,如今的張家灣村山梁上新修了道路,昔日的羊腸小徑變成通往山外的致富路;村幹部自發成立砂仁種植專業技術協會,在村委會的帶領下,40餘戶羣衆積極發展砂仁種植,現時全村共種植砂仁2000畝,長勢良好,昔日的窮山村蛻變為家禽成群、遍地蔬菜的美麗新村。

近年來,文山州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邊境地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優勢,推動邊境地區融入發展,為邊境地區團結穩定、繁榮發展凝心聚力。“各族人民不斷增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根基。”文山州委統戰部副部長、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馬應聰說,通過實施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同步推進項目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村寨”活動,鑄牢示範村各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團結共進,親如一家,共同奮鬥,共亯成果,共繪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圓”。

做好民族工作,事關邊疆鞏固大局。文山州始終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一目標,把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上,建設了邊境地區民族團結示範帶,因地制宜扶持邊境一線產業發展,著力建設繁榮和諧邊境,實現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團結花開映山紅2.jpg

共同繁榮進步共建美好家園

民族舞氣勢磅礴,竹竿舞節奏歡快,壯族拋繡球男女互動妙趣橫生,在文山州民族職業學校,來自各民族、各地方的學生正在開展民族文化教學活動。

室外的民族文化活動生龍活虎,室內的民族文化課堂博大精深。在這裡手工刺繡、民族蠟染、手工紙藝坊、手工繪畫等民族傳統技藝登堂入室,成了學生的必修課。看似普通的教學工作卻蘊含了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傳承的深意。

一直以來,文山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堅持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以弘揚“老山精神”、新時代“西疇精神”為抓手,多措並舉推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充分挖掘和豐富民族文化內涵,全力打造坡芽歌書、銅鼓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推進“六個文山”文化精品創作工程,組織拍攝和創作了《坡芽情歌》、《銅鼓姑娘》、《幸福花山》等為代表的文山民族文藝作品。

舉辦壯族隴端節、瑤族盤王節、苗族花山節、彝族跳宮節等民俗文化活動,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文山民族文化。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通過丘北普者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景區創建、廣南八寶世界稻作文化示範區建設等項目,傳承民俗文化傳統,助力鄉村振興,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少數民族聚居區自我發展能力,讓民族特色村寨成為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民族團結好家園。

緊跟時代步伐,文山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和戰略性任務,不斷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最大限度凝聚起七鄉大地各族兒女共同奮鬥的力量。

以“九進九創”創建為主要載體,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村寨、軍營、景區等作為主陣地、主管道,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打造了一批具有標杆性的示範典型,硯山縣、丘北縣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硯山縣田心村、普者黑景區、富寧縣坡芽村、雲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組織;丘北縣上那紅村、廣南縣壩美村等7個村寨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邁入‘十四五’,我們要聚焦‘把文山打造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發展定位,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持續改善民生,在雲南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中貢獻更多文山力量。”馬應聰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