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捕後,多次向孫權提出投降,為何孫權非但拒絕還殺了他?

湖北 64℃ 0
摘要: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劉備、張飛情同手足。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桃園三結義的情節來烘托他們三人的感情;而史實中記載,中平元年,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劉備組織了起義兵,而關羽、張飛都在這時慕名而來,他三人就是在這時候相識。孫權受到了侮辱,兩人的關係便惡化了。囙此當關羽被俘時,孫權果斷將他殺害,並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

“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這是曹操對於關羽的評估。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劉備、張飛情同手足。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桃園三結義的情節來烘托他們三人的感情;而史實中記載,中平元年(184年),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劉備組織了起義兵,而關羽、張飛都在這時慕名而來,他三人就是在這時候相識。

關羽一生打過不計其數的勝仗,為人所讚賞,就連與他對立的曹操都對他給予了“天下義士”這樣極高的評估。然而,這樣一比特人人敬仰的英雄並未落得一個好下場。在《三國志》中,對關羽戰敗的描述只有短短十字:“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而在《三國演義》中,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使得人們對於這樣一比特戰神的死更加惋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劉備派關羽攻打樊城。當時蜀漢勢力勝仗連連,士氣正高,且關羽率領重兵,曹操不想與其正面交戰。正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曹魏的智囊團司馬懿獻計,可以寫信給孫權,許給他江南封地,讓他從背後突襲關羽。

這不得不提到孫權與關羽之間的恩怨糾葛。《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權遣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孫權曾向關羽提出聯姻的請求,想要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而關羽不僅沒有答應,反而把使者罵了一頓。孫權受到了侮辱,兩人的關係便惡化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孫權當然也不是真的想要拉攏關羽,只是為了麻痹關羽的戰意。而關羽當時把守著原本屬於吳地的荊州,在這樣的條件下,關羽是斷然不會接受聯姻的。一旦接受聯姻,很有可能招致劉備的疑心。囙此他不僅沒有接受聯姻,反而為了撇清關係辱駡使者。雖然這樣做化解了此事,但卻為他之後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囙此,當孫權聽聞有機會報侮辱之仇並收復荊州失地時,當然不會拒絕。孫權大將呂蒙心生一計,散發消息到關羽的軍營裏,自己生病返鄉,職位暫且由新上任的陸遜接任。關羽聽聞,覺得吳對荊州的威脅變小,果然放鬆了荊州的把守,將兵力都調到樊城。

關羽與曹魏將領徐晃在前方打得不可開交,孫權從後方悄悄摸上荊州。不巧的是,荊州當時由麋芳、傅士仁把守。關羽平日十分厭惡出身顯貴的麋芳和傅士仁,對他倆態度輕慢,他二人也怨恨關羽。他們不僅在關羽打仗的時候使絆子,不給關羽放糧,而且孫權攻打荊州的時候,他們根本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孫權。

關羽知道荊州失守時,驚慌地向後撤退,並在途中向呂蒙那裡打聽自己屬下家人的安危。而呂蒙自佔領了荊州後,便安撫受俘官兵以及家屬,釋放了前線阿兵哥的親人。關羽的軍隊內士兵們聽說自己的妻兒老母未受苦難,反而待遇很好,萌生出了想要叛變投降的想法。

自知不能敵眾的關羽自然想投降,待重振旗鼓後再收復荊州。孫權當然也不想埋沒人才,但是他的部下左鹹勸說他,“曹操當年好酒好肉招待關羽,還將赤兔馬相送,都沒能收服他,此人恐怕不事二主,就算他一時投降,之後肯定還會再回到劉備身邊。”

既然關羽不能為他所用,孫權當然要除之而後快,絕不能留下隱患。且孫權已經向曹操承諾要斬下關羽,曹魏勢力雄厚,他肯定不能失信曹操,恐怕招來曹操的報復。囙此當關羽被俘時,孫權果斷將他殺害,並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

曹操眼見關羽的首級後,只覺得遺憾萬分。畢竟之前關羽為了報答他的恩惠而替他斬殺顏良,曹操也十分敬佩關羽的忠誠與義氣,囙此他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頭顱葬在洛陽,而孫權將他的身軀葬在當陽。劉備聽聞關羽被殺的消息,悲痛欲絕,然而他最後連自己兄弟的屍體都無法埋葬,只能為自己的義弟建一座衣冠塚。關羽的坐騎赤兔馬通靈性,在關羽死後幾日不吃不喝,最後被餓死在馬廄裏。

雖然敗走麥城的故事給關羽的一生畫上了一個並不完整的終點,但是後人依然十分敬仰他,清朝雍正時期尊其為“武聖”,而同樣稱為“文聖”的則是大儒“孔子”,可見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