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可以說是農民起義之中的佼佼者,雖然幾次被明朝政府圍追堵截,但是每次卻都能死灰復燃。西元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攻破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城,宣告了明朝的滅亡。據史料記載,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後,“遠近饑民荷鋤而往,一呼百萬。”很顯然,李自成的手下已經有了100多萬饑民所組成的農民軍,但是在李自成率領百萬大軍攻打山海關的時候,卻被兵力總數只有10萬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瞭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研究一下李自成軍隊的2大弱點。首先,李自成雖然擁有百萬雄兵,但是大部分卻都是由饑民組成的,囙此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並不高。大家知道,這些饑民之所以願意加入李自成的軍隊,是因為李自成曾經許諾過“開了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囙此這些饑民都是被這個誘人的條件和口號吸引過來的,一旦沒有滿足他們的條件,李自成的軍隊就會迅速失去凝聚力和戰鬥力。
囙此,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之後,選擇大肆搜刮明朝國庫的銀兩和土豪官員家中的物品,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軍隊的日常軍餉開支,而這些錢總有花完的一天,到時候李自成拿什麼養活自己手下的軍隊呢?一旦在軍隊領不到糧餉吃不飽飯的話,廣大的農民兄弟自然就會覺得李自成是在欺騙他們,囙此面對清軍一觸即潰自然也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而第二點,李自成在進入北京之後沒能遵守自己的諾言,縱容部下在北京劫掠,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失去了世家大族對他的支持。在佔領北京之後,李自成命令部下大肆搜刮世家大族和皇宮之中的白銀,這就使得世家大族們紛紛逃出北京城,就算留下的也搞“非暴力不合作”,將自己的家產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
囙此李自成不僅僅失去了民心,還失去了北京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因為靠劫掠而來的白銀,雖然能够滿足一時的需求,但是卻是一種竭澤而漁的行為,不利於長久的發展。囙此李自成在兵敗之後選擇直接逃回陝西,是因為他自己也知道在北京已經失去了人脈的支持,執意固守北京只會滅亡得更快。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