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財氣疏》奏章,令萬曆皇帝暴怒,開創明朝留中不發的先例

江西 103℃ 0
摘要:萬曆十四年,國本之爭剛剛拉開序幕,很多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前面已經說過,萬曆皇帝想立寵妃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而大臣們則遵從立長不立幼的祖制,要求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於是萬曆皇帝同大臣們展開了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但寡不敵眾,最終身心俱疲,以失敗而告終,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到了萬曆十七年,有個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上疏了一份《酒色財氣四箴疏》,差點沒把萬曆皇帝氣得吐血。

萬曆十四年,國本之爭剛剛拉開序幕,很多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

什麼是國本之爭呢?

前面已經說過,萬曆皇帝想立寵妃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而大臣們則遵從立長不立幼的祖制,要求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於是萬曆皇帝同大臣們展開了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但寡不敵眾,最終身心俱疲,以失敗而告終,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皇帝畫像

國本之爭期間,萬曆皇帝自萬曆十五年起就不怎麼上朝了,也懶得過問國事家事。

起初不上朝,有和大臣賭氣的成分,每次翻開奏疏,大概率說的都是國本問題,煩不勝煩之下,萬曆皇帝開始“偶有微疾”,從真的是“偶有”,漸漸地變成了常有,“微疾”也加重了,變成了“頭暈眼黑,力乏不興”。

對官員們的上疏責備,萬曆皇帝漸漸地習慣了,當做沒看見。灰心喪氣之餘,他開始在宮中喝悶酒、生悶氣,揪到宦官宮女的短處,輕則訓斥一頓,重則棍棒打一頓。

萬曆皇帝在和大臣的對峙中,遲遲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直接導致了皇長子到了該出閣讀書的年齡卻不能讀書,令大臣們焦急萬分。

在大臣們的眼裡,這一切的禍源起於鄭貴妃,如果不是鄭貴妃倚仗皇帝的寵愛,而謀求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怎會發生國本之爭?皇上何至於如此荒誕不經?

到了萬曆十七年,有個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上疏了一份《酒色財氣四箴疏》,差點沒把萬曆皇帝氣得吐血。

原來這封奏疏痛駡了萬曆皇帝,比嘉靖年間的海瑞罵嘉靖皇帝更凶,甚至不把他這個皇帝當回事,竟敢調侃他生的是酒色財氣病,還為他開處方,簡直罪大惡極!

到底怎麼回事呢?

01雒於仁的《酒色財氣四箴疏》

雒於仁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做過幾年官,因有政績被招入京城任職為大理寺的評事。

他來到京城後,本滿懷報國之心,可是卻恰好遇上了鬧的沸沸揚揚的國本之爭,眼見皇帝為了一個鄭貴妃,竟藉口身體不好怠政,便覺得有責任勸誡皇上走上正途,如果像別的大臣那樣上疏一些不痛不癢的話,會無任何成效,必須來一劑猛藥。

不得不佩服雒於仁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如果當時不是內閣首輔申時行從中和稀泥,雒於仁恐怕會有一番大的災難。

到底這份奏疏寫的什麼內容呢?

雒於仁在奏疏中說:臣來京城一年多了,僅僅只見到過三次皇上,聽到很多關於皇上因身體不好傳免的消息。

如果雒於仁晚幾年進京,可能一年也見不著一次皇上,按理說一年見到過三次皇上,也不算少了。他所說的“傳免”是指萬曆皇帝藉口身體不好,像祭祀天地、憑弔太廟這樣的事,就指派官員代行,而諸如上朝議政、經筵講學這類事,沒人能代替,就乾脆免了。

下麵接著說雒於仁的上疏。

雒於仁又說:皇上身體不好,我看是由四種病引起的,即酒、色、財、氣。縱酒會胃不好,好色會耗精氣神,貪財會亂神,動氣會損傷肝臟。

皇上夜以繼日地吃著山珍海味,喝著佳餚美酒,這種病叫“嗜酒”;

皇上寵信鄭貴妃,對其言聽計從,還寵信十比特相貌俊美的小宦官,以致聽不進忠臣的諫言,荒廢儲比特很久,這種病叫“戀色”;

皇上向宦官索賄,如果有宦官獻上錢財,皇上就很高興,否則就進行責罰,這種病叫“貪財”;

皇上心情不佳時,今天拿宮女出氣,明天拿宦官出氣,沒找到罪狀就立刻棍棒相加打死他們,這種病叫“尚氣”。

劈裡啪啦一通,雒於仁列數了萬曆皇帝的四大病症:嗜酒、戀色、貪財、尚氣。

不僅如此,雒於仁還沒說完,同時還給皇上開出了藥方,只要皇上按他的藥方治病,一定能藥到病除。

雒於仁開的藥方是箴言,總的意思是戒欲、幹事,控制自己的欲望,把精力多放在工作上,自然就不會生酒色財氣四種病。

難怪萬曆皇帝看了奏疏後火冒三丈,這哪裡像臣子所說的話,分明是老師教訓學生、父親教訓兒子的口氣。

雖說自大明朝開國以來,沒有哪個皇帝不被大臣責備,但似乎還沒有哪個皇帝被大臣如此的奚落。當年海瑞責備主祖父嘉靖皇帝,也沒這樣冷嘲熱諷啊!

02萬曆皇帝的辯解

雒於仁上疏後,很快內閣大學士們就知道了奏疏的內容。

名列內閣的最後一個大學士王家屏感到事態嚴重,立刻單獨上疏進行勸解,想營救雒於仁。

恰好此事發生在年關,萬曆皇帝雖然震怒,但還沒有急著處置,而是耐心地等著過完除夕再說。

到了正月初一,萬曆皇帝已經準備好和大學士們好好理論一番。在鄭貴妃居住的毓德宮裏,他召見了內閣大學士申時行、王家屏、王錫爵、許國。

恭賀新春寒暄一番後,28歲的萬曆皇帝開始向輔臣們訴苦,說近年來身體虛弱,可能得了不治之症。

申時行安慰說:皇上正值意氣風發之時,偶爾感染小病,不要太過焦慮了,只要注意調養,很快就可以恢復。

申時行畫像

萬曆皇帝又說:從去年開始,自己就時常頭暈目眩,腹部脹氣,經診斷是肝火過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本已好轉,卻被雒於仁的奏疏氣得舊病復發,比先前更嚴重了。

申時行繼續安慰說:皇上的健康是全國人的福氣,雒於仁不明事理,皇上就別和他一般見識了,氣壞了身體不值。

萬曆皇帝見申時行等人一直和他打哈哈,開始直奔主題,讓人把雒於仁的奏疏給輔臣們看,並一一替自己辯解。

雒於仁說朕嗜酒,普天之下,誰不喝酒?為什麼單單說朕?竟還說朕酒後舞刀弄劍;

雒於仁說朕好色,寵愛鄭貴妃,朕只是因為鄭貴妃勤勞才喜歡她,朕每到一宮,她必定陪伴,無論白天黑夜,都是小心侍奉。而皇長子的母親王恭妃,要好好帶著兒子,所以沒有時間陪朕。怎麼能說我寵溺鄭貴妃呢?

雒於仁說朕貪財,說宦官之中誰給了朕錢財朕就對誰好,簡直是笑話,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朕若貪哪個宦官的財,直接抄了他的家不就行了,犯得著讓他賄賂朕嗎?

雒於仁說朕尚氣,誰沒有生氣的時候,難道就不能懲治?宦官、宮女犯了事,難道不許責罰?杖責是有的,病死的也有,但怎麼都說成是打死的?

萬曆皇帝越說越來氣,辯解完不說話了,讓內閣票擬,嚴懲雒於仁。

其實雒於仁也沒都冤枉萬曆皇帝,就嗜酒來說,萬曆皇帝早年是有逆迹的。有一次他在酒後逼慈甯宮的兩個宦官唱新曲,宦官堅持不肯唱,皇帝拔出佩劍要殺他們,最終割發代首,結果引來生母李太后震怒,放言要廢了他。

但那件事是萬曆八年的事,皇帝可能忘記了,或者覺得是陳年舊事,不值一提了。

他為寵溺鄭貴妃辯護,辯詞有些好笑,比方說王恭妃要帶兒子,沒空侍奉他,那麼鄭貴妃就不用帶兒子嗎?口口聲聲地說鄭貴妃勤勞,難道王皇后、王恭妃就不勤勞了?

而貪財一說,早年他抄張居正、馮保的家,應該很有心得,後來他缺私房錢時,故伎重演,派出宦官到處抄富人的家。

03申時行的巧妙周旋

萬曆皇帝的辯解,令人感到納悶,難道他就沒有一點自己的威嚴?遇上這樣一個如此奚落自己的七品芝麻官,還用得著喋喋不休地向內閣首輔訴苦,直接殺了不就完了?

看看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治國雷厲風行,那時的官員苦不堪言,相傳早上出門上朝,能活著回家就是萬幸。在嘉靖年間,嘉靖皇帝對看不順眼的官員拖出午門杖責八十,再下詔獄,是常有之事。而到了萬曆年間,皇帝竟憋屈到這種地步?

其實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萬曆皇帝不便動不動就廷杖和亂殺無辜。

其一,張居正和馮保的前車之鑒。張居正當年因為父親去世沒有回家守制三年,遭到大臣們的強烈譴責,他採取的措施簡單粗暴,沒有給大臣們任何面子,直接廷杖,打得皮開肉綻,為自己死後被清算埋下了禍根。

張居正畫像

囙此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太監吸取了教訓,都更願意做好人,不願做惡人,不然哪天會落的和張居正一樣的下場,雖然榮耀一時,死後卻連累了子孫。

今天和別人過不去,誰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落在別人手裡?再不能像過去那樣,總把人往死裏整。據說過去專門關押欽犯的詔獄,那時都長滿了青草。

其二,首輔申時行善於和稀泥,善於化解各種衝突,所以成了“太平宰相”。萬曆皇帝從小沒有經受過磨難,基本可以算是在蜂蜜罐子裏泡大的,以致於他的性格並不強勢,沒有嘉靖皇帝的剛毅和殘忍。

申時行書法

其三,關於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真可算是孤家寡人,不僅大臣們不支持他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連他的生母李太后也不支持他。囙此萬曆皇帝需要內閣同情,需要為自己和鄭貴妃積攢一些人氣,既然召申時行等人前來,說明他並不想殺雒於仁,只是想訴訴苦,讓內閣幫他出出氣。

申時行等一幫老江湖,很快發現皇帝對酒色財氣的責備雖然憤怒,但卻有些不在乎,看來雒於仁的性命無大礙。

怎樣找個理由讓皇帝放他一馬呢?

嘉靖皇帝當年沒要海瑞的命,不就是聽了徐階的話,怕殺了海瑞卻成全了他名垂千古的動機嘛。

於是申時行依葫蘆畫瓢,糊弄皇帝:雒於仁不明事理,罪不容誅,皇上知道他是在沽名釣譽,如果加重處罰,不就成全了他的沽名釣譽嗎?如果放他一馬,不僅顯得皇上寬宏大量,而且也讓他的目的不能得逞。

萬曆皇帝聽了,覺得有番道理,但是又有些不甘心。難道就這樣放了他,豈不是太便宜了他?

申時行又繼續開導皇帝說:如果嚴懲雒於仁,就需要把他的奏疏,連同內閣的票擬一起下到六科,到時事情容易鬧大,雒於仁的奏疏很可能會傳得沸沸揚揚,反而真的會讓世人信以為真,壞了皇上的好名聲。

這下申時行戳中了萬曆皇帝的痛點。

申時行書法

申時行明白,總得懲戒一下雒於仁,不然萬曆皇帝怎麼咽得下這口氣?於是申時行又說道:雒於仁目中無人,自然不能白白便宜了他,這樣吧,讓大理寺的主官給個暗示,讓他自己主動辭職回家,免得以後惹是生非。

對於雒於仁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萬曆皇帝也算大度,就這樣放過了雒於仁,默許了申時行的建議。

事後,雒於仁按照上級的意思遞交了辭呈,回了老家,此後再也沒對朝廷的事情發表過意見。

雖然雒於仁的性命被保下來了,但是申時行卻出了個餿主意,讓皇帝將此奏疏留中不發,這樣就無法通過內閣處理它,內閣也就不用票擬處分,讓雒於仁自己辭職,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後,萬曆皇帝學會了“留中不發”的這一招,對於不想處理的奏章,索性不予理睬,也不交予內閣處理。

文:十裏桂花(關注我,給你講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