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旦發作,真的必死無疑嗎?

養生健康 70℃ 0
摘要:所以患者對水會產生强烈的恐懼感。★狂犬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進入人體後會致力於侵入人腦,從而導致發病。狂犬病毒是非常專業的神經細胞殺手,而且喜好殊异,戰畧智商奇高。

較真要點:病毒專門攻擊控制吞咽、呼吸功能的腦組織,與此相關的唾液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都會受損,一個簡單的喝水動作就可能引發吞咽痙攣和呼吸困難,引起的不適永續數分鐘。所以患者對水會產生强烈的恐懼感。

劃重點

★每年狂犬病會導致全球5.9萬人死亡,相當於每9分鐘世界上有1人死於狂犬病。

★狂犬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進入人體後會致力於侵入人腦,從而導致發病。

★狂犬病發病後存活率近乎為0,不過,在發病之前,疫苗的防禦率幾乎是100%

長久以來,人類對於狂犬病的恐懼根深蒂固:毛孩子和人類世界的親近,意外似乎隨時會降臨;還有常常被渲染成“狼人變身”般驚悚的症狀,以及“一旦發病,必死無疑”的說法……

狂犬病毒是非常專業的神經細胞殺手,而且喜好殊异,戰畧智商奇高。那麼,是不是我們就對它沒辦法了呢?不必擔心,在病毒入腦之前,我們爭取生命的時間其實很充裕。

01

病毒傳播:“我喜歡口水和腦子”

狂犬病毒主打的傳播媒介是唾液(“高端”途徑可詳詢器官移植),沒有體液交換的肢體觸碰、空氣、消化道等途徑都是安全的。最常見的傳染管道就是被發病動物咬傷,或被舔舐傷口。犬類雖背負盛名,但蝙蝠、浣熊、狐狸、猫等動物也貢獻了相當一部分病例,只是常常被忽視。

被口水淹沒只是前奏,狂犬病毒的終極追求是哺乳動物的大腦。和大多數病毒一樣,狂犬病毒在人體也有潜伏期,一般為1~3個月(個別短於1周或長達1年),它們行事低調,潜伏期內,伴隨傷口的癒合,連免疫系統也放鬆了警惕。當某一天,它不加掩飾地向世人炫耀大腦因它而起的瘋狂,意味著一條生命正無可挽回地奔向湮滅。

02

狂犬病毒是如何侵入人腦的?

狂犬病毒外觀示意圖| Shutterstock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種嗜神經病毒——神經組織和神經細胞的天生殺手。

宿主被咬傷後,唾液裏的病毒先接觸的往往是皮膚和肌肉,距離大腦還路途遙遠。病毒會先緩慢地複製,壯大隊伍,伺機進入神經系統。它們佛系而謹慎,總能成功騙過人體的免疫系統。

我們的舉手投足都受大腦控制,而大腦下達的指令是通過“神經-肌肉接頭”傳給肌肉的——這正是狂犬病毒進入神經系統的門戶。由此它們沿著神經纖維一路搭順風車,最終抵達大腦。

神經與肌肉連接處是病毒進入神經系統的門戶|來自網絡

由於大腦太過重要,身體安排了一種特殊攔截組織——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來充當它的守門人。

血腦屏障由一種內皮細胞排列更緊密的毛細血管和和週邊的神經膠質細胞組成,是一道重要的保護屏障。它允許氧氣、水分、葡萄糖等大腦必須的養分自由通過(酒精等脂溶性的分子也能鑽到空子),能有效封锁細菌和大部分有毒物質入侵大腦。但同時,對免疫細胞和用於治療的藥物也常常六親不認,這也是大腦疾病治療起來十分困難的原因。

血腦屏障對大分子物質的“出入限制”,也成了治療上的阻礙| xvivo.com

而個子小巧的狂犬病毒卻能輕鬆溜過血腦屏障來到大腦。一旦來到在這裡,它們便徹底不再忌憚免疫系統的攻擊,開始顯露瘋狂的一面——大量複製。在此過程中,宿主神經細胞的營養被大量消耗,功能被攪亂,由此引發一系列神經系統失常。

03

為什麼狂犬病人會“恐水”?

病毒的代謝產物起先會引發感冒樣症狀:包括發燒,噁心,乏力。緊接著神經系統的症狀就會顯現,如焦躁不安,出現幻覺,恐水畏風等。

由於神經系統异常興奮,對於光、聲音、水、風等外界刺激變得更加敏感,尤其是水。“恐水”表現幾乎出現在80%的患者中。

因為病毒專門攻擊控制吞咽、呼吸功能的腦組織,與此相關的唾液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都會受損,一個簡單的喝水動作就可能引發吞咽痙攣和呼吸困難,引起的不適永續數分鐘。所以患者對水會產生强烈的恐懼感。

喝水動作帶來的痛苦,讓狂犬病人對水產生恐懼。|圖蟲創意

無論如何,感染的自然結局就是神經系統走向麻痹,患者陷入昏迷。由於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動都受神經支配,大部分患者最終死於呼吸衰竭或心率失常等臟器功能崩潰。

狂犬病像是傳染病中的蛇發魔女美杜莎——當你真正看見她凶光畢露的雙眼時,也昭示著生命的終結。出現症狀,說明病毒已在神經系統中大量複製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當損傷警報足够强烈到喚醒免疫系統,卻為時已晚。

04

病毒抵達大腦前,我們都有時間救治

病毒在大腦中肆無忌地達到“毒”生巔峰後,就需要尋找下一個倒楣的宿主。

它們沿著神經系統返回人體其他部位,尤其是唾液腺。感染會引發唾液分泌旺盛(產生更多帶病毒唾液)、吞咽困難(唾液停留在口腔更久)、啃咬興奮(傳染其他個體),這些症狀恰好都能提高病毒隨唾液傳播的幾率。作為結構單一渺小脆弱的病原體,狂犬病毒似乎有著令人細思極恐的“智慧”。

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前,注射疫苗是現時唯一的保命方法。疫苗的作用是人為給予警報,提前動員免疫大軍,趁病毒還沒入侵神經系統,在透過血腦屏障前將之消滅。

狂犬疫苗是現時唯一的保命方法。|圖蟲創意

可是,症狀沒有出現,如何判斷是否有性命之虞呢?

首先,鳥類、爬蟲類等非哺乳動物以及倉鼠等小型哺乳動物不會感染狂犬病毒,被咬後不用過度驚慌,但要考慮感染其他病原體的可能性。

皮膚有無破損是評判暴露風險的關鍵,狂犬病毒無法通過完整的皮膚進入人體。而如果皮膚有破損,哪怕很淺沒有出血,也要常規及時注射疫苗。至於被咬出血的,就更不用猶豫了,怎麼快怎麼來。

接觸類型和推薦的接觸後預防措施|世界衛生組織

上文提到,狂犬病的發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毒到達大腦的時間。可想而知,傷口位置離大腦越近(如頭面部),緊急程度就更高,更要迅速處理。

這裡還要澄清一下“10天觀察法”。根據世衛組織的說明,就是將咬人的動物當即隔離,看它能不能正常活過10天。因為如果動物在咬人時已經具備傳染力(唾液裏有病毒),說明病毒已經從神經系統完成了大量複製並向外擴散。10天內,异常表現——如叫聲改變(病毒損傷聲帶)、舉止怪異、啃咬興奮(甚至是塑膠等非食物)以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一切正常,10天后一般就能排除它具有狂犬病傳染性。

觀察期間絕不是讓人心存僥倖傻等著,而應按傷口程度和位置,先採取對應的措施。由於狂犬疫苗的注射需要分多次、數周完成,如果10天后動物安然無恙,可以考慮終止剩餘的疫苗注射。

05

在未來,我們可以對抗發病嗎?

儘管疫苗的防禦率幾乎是100%,但狂犬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裡面的致病機制卻一直是個較大的研究空白,導致發病後存活率近乎為0。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大腦是個軟柿子,對狂犬病的破壞毫無招架能力。但最新研究發現,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有一些尚待開發的天然抗病毒武器。

近幾年來,隨著測序科技的發展,對生物體基因功能的瞭解逐漸深入。我們知道,很多生理功能從細胞層面上來說,是以DNA分子上的各種基因為範本,合成出對應的蛋白質來執行的。而實際上,人體只有不足2%的DNA能編碼蛋白。在剩下那些不能編碼蛋白而一度被認為是“垃圾”的DNA裏,這些年科學家們可是挖到不少寶貝。

其中一種就是從這類DNA中轉錄出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雖叫“長鏈”,但它們的長度卻不足以編碼出一個複雜的蛋白質。它們最獨特的作用之一,就是跑去結合其他基因,改變該基因的工作方式。

長鏈非編碼RNA(粉色)能調節基因的作用| genengnews.com

研究發現,一個叫EZH2的基因的高表達(即大量合成蛋白)與病毒在人體細胞內順利複製的過程關係密切。而今年9月12日,我國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宣佈鑒定出了一種與EZH2基因相關的lncRNA(簡稱EDAL),能促進EZH2蛋白降解,從而抑制狂犬病毒等多種嗜神經病毒在神經細胞中的複製。

雖然天然EDAL的數量和能力十分有限,卻很有潜力作為藥物研發的靶點,有望在將來像注射疫苗啟動免疫系統一樣,主動而有針對性地調動體內的抗病毒機制。

總而言之,狂犬病毒雖然狡猾,但也絕非不可戰勝。但現階段,疫苗仍是我們在病毒暴露風險下,把握生命主動權的最有利武器。

作者|徐斯佳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

責編|高佩雯

參考資料:

1.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rabies

3.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kqb/kqbzstd/201809/t20180928_194351.html

标签: 狂犬病毒 疫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