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叫錯一水果名,後人也跟著念錯,至今沒有改過來

新疆 56℃ 0
摘要:杜牧曾在《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年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吃到可口的荔枝,特地開闢了一條“專線”,安排人從四川日夜兼程送荔枝到長安。對於古代封建統治者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自然要享受全天下最好的美酒和食物。所以很多地方的大臣都會向皇帝進貢。有一次,新疆的一比特藩王向康熙進貢了一種水果。康熙不小心叫錯了名字,沒想到後人竟跟著錯了300年。

杜牧曾在《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年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吃到可口的荔枝,特地開闢了一條“專線”,安排人從四川日夜兼程送荔枝到長安。對於古代封建統治者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自然要享受全天下最好的美酒和食物。所以很多地方的大臣都會向皇帝進貢。有一次,新疆的一比特藩王向康熙進貢了一種水果。康熙不小心叫錯了名字,沒想到後人竟跟著錯了300年。究竟是哪一種水果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回王朝貢清朝

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年),噶爾丹派手下入侵哈密。由於其統治殘暴,所以受到當地百姓的强烈抵制。當時清朝也意圖統一全國,所以不可避免地與準噶爾汗國發生衝突。康熙三十六年,康熙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中死去,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哈密王額貝都拉見噶爾丹已成敗局,便遣使向清朝進貢。康熙皇帝見額貝都拉態度誠懇,遂將他封為第一代哈密回王。哈密與清政府建立了正式的臣屬關係,不必再懼怕準噶爾的威脅,而清政府也具備了進軍天山南北的鞏固基地。額貝都拉歸附後,清政府由於不太瞭解維吾爾的宗教社會情况,認為他們與蒙古族的風俗差不多,就在哈密地區實行了蒙旗的盟旗制度。

康熙三十七年,清政府派理藩院郎中布林賽來哈密清查人戶,編旗入籍。對於這樣的“欽差大臣”,額貝都拉自然積極配合,還好吃好喝地招待。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布林賽吃了額貝都拉的東西,所以在走之前也特地提醒他:在入京覲見陛下時,可以帶一些新疆特產。陛下龍顏大悅,對你也有好處。

額貝都拉心領神會,便開始與手下大臣商量貢品的事。除了鹿角、梧桐堿和羊羔皮外,他們實在不知道該再進貢些什麼。畢竟康熙皇帝富有四海,什麼新鮮玩意兒,他沒有吃過?就在這時,額貝都拉突然看到了案頭鄯善王進獻給他的“東湖瓜”。這種甜瓜味如香梨,鮮甜脆嫩,咬一口,散發出誘人的奶香、果香和酒香。

額貝都拉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新疆特產麼?所以决定將鄯善瓜進獻給康熙皇帝。但哈密距離京城有千里之遙,如何保持瓜的新鮮成了一個難題?最終,哈密的大臣們給他想出一個辦法:用柳條編織特殊的木筐,然後將帶土的甜瓜苗移入木筐中,找果農一路上精心培養。由於行程較長,所以等到了京城,甜瓜正好成熟。

康熙給水果賜名

額貝都拉一行人經過50多個日夜,終於抵達了京城。而他們培育的甜瓜,除了少數幾個遭到破壞外,大部分都完好無損。元旦朝宴上,康熙皇帝和群臣都嘗到了哈密王進獻的甜瓜。康熙果然很欣喜,便問額貝都拉:“回王,你這瓜叫什麼名字啊?”額貝都拉回答道:“回禀陛下,此瓜尚未有名字,我們當地人都稱其為甜瓜!”

康熙道:“這麼好吃的瓜沒個名字可惜了,既然是哈密產的,那就叫哈密瓜吧!”從此,哈密瓜這個名字便流傳開來,至今未曾更改。但事實上,此瓜並非哈密所產,而是鄯善所產的東湖瓜。即便用地名來命名,也應該是鄯善瓜,而並非哈密瓜。但因為康熙不知真相,所以便叫錯了,後人也跟著錯了300多年。之後,哈密瓜便成為特定的貢瓜。直到光緒年間,光緒皇帝憐惜藩王進貢的不易,才下令取消了進貢哈密瓜這一政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