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登基後的一系列內政行為,都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江苏 125℃ 0
摘要:朝廷多次派人堵塞决口,都沒能完成。柴榮上任後,命宰相李穀前往實地調查,並徵調六萬民夫,僅用一月時間便堵塞成功。有鑑於此,柴榮下詔在全國進行專項整治。柴榮執政近六年,親自查處的反腐案件有30多起,在五代時期可謂首屈一指。也正是柴榮上臺後的一些列措施,使戰火不斷的五代開始逐漸恢復到依法治國的時期。朝廷公信力的新增,百姓安居樂業,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等等都為趙匡胤後來統一亂世奠定了基礎。

注:柴榮本人沒改過名,他始終叫郭榮,柴榮是宋朝皇帝改的。

五代時期,因黃河多年堤崩水决之故,在楊劉至博州的120裏之間,形成一片巨大無比的沼澤地帶,面積達數百平方裏,淹沒大片農田,直至海濱。朝廷多次派人堵塞决口,都沒能完成。

柴榮上任後,命宰相李穀前往實地調查,並徵調六萬民夫,僅用一月時間便堵塞成功。隨後又貫通黃河與汴河,引導汴水注入蔡水,打通糧食運輸通道;派人疏浚五丈渠,向東流過今山東境內,連接境內各州的水路交通。

柴榮在交通建設上的大手筆,帶動了京畿地區的迅猛發展,使大樑城開始顯現出一國之都的皇家氣派,到了宋代更是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設施最佳、經濟最强、文化最盛的國際大都市,終使開封成為千古名城。

中國歷史上滅佛的皇帝有“三武一宗”,除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這三個皇帝外,剩下的這一宗就是周世宗柴榮。

後周時期,全國寺廟氾濫,百姓私自剃度,藏汙納垢,許多人還有自傷自殘的行為。有鑑於此,柴榮下詔在全國進行專項整治。他要求,除朝廷特准興建外,其餘的寺院一律拆除;禁止私自剃度和尚、尼姑,凡想要出家的人,必須征得親人同意,且只在兩京等少數地方設立剃度戒壇;禁止和尚捨身、燒臂、煉指、掛燈、帶鉗等愚蠢行為;兩京及各州每年編造僧侶名册,有死亡、還俗的隨時註銷。

經過整頓,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全年,全國拆除寺院30336座,保留2694座,和尚42444人,尼姑18756人。其中,僧尼還俗達61200人。當時拆除的寺院有許多佛像,柴榮下令,除政府同意保存外,其他民間的銅器、佛像,由政府付錢購買,用於造幣。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特別贊道∶“像柴榮這樣,可以稱為仁慈,不愛他的身體而愛人民;像柴榮這樣,可以稱為英明,不讓無益的事,妨礙有益的事。”一切為了民生,當是柴榮治國理政的覈心。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淮南一帶發生大饑荒,柴榮下令借糧食給百姓,當時有人就說∶“民間太窮,將來恐怕無力償還。”於是柴榮便下令無需償還。

執政期間,柴榮看到唐代元稹的均田圖,大為稱讚,稱均田制乃是治政之本,遂下詔頒佈均田圖發往各地,均定天下賦稅。據載,後周實施均田制後,繳納賦稅的田地,比原來新增了四萬二千多頃,大大推動了後周社會的經濟發展。

柴榮非常留心農業發展,對農民的感情發自肺腑,不飾雕琢。他命人用木頭雕刻農夫和養蠶婦女的塑像,放在皇宮的殿堂庭院裏。在中國歷史上,在皇宮裏設定農民的雕像,柴榮絕對是第一人。

在那個遙遠而又專制的時代,很難看到官員如此保護百姓的場景。有些帝王話說得好聽,但實際根本做不到,或是做得很少。而絕大多數統治者,根本就沒有這個理念,不盤剝、屠殺百姓就算好的。

與之相反的情形則比比皆是。李克用當年惹下“逼宮之禍”,導致唐僖宗弃京出逃,當時就有大批難民跟隨,在崎嶇的山路上摩肩接踵,混亂不堪。田令孜遂命神策軍使王建為清道夫,負責保護皇帝通過。接到命令,王建帶領十兵手持長劍,見人就砍,逢人便殺,硬是為他們的皇帝殺出了一條血路。

柴榮繼位後,在後周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這場風暴席捲全國,上至三公九卿,下至九品官員,幾乎每年都要查處四五起大案要案,最多的一年達到八起。柴榮執政近六年,親自查處的反腐案件有30多起,在五代時期可謂首屈一指。

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因侵佔草料稅、縱容稅官擾民、超額徵收損耗糧食而被賜死;工部侍郎王敏因推薦女婿做官、禦史中丞楊昭儉因審案不實、太僕卿劇可久因舉官不當,均先後停職;秘書少監許遜甚至因借書未還,而被降為蔡州別駕。這些,都是當時被嚴懲的高級官員。

有一次,朝廷四比特官員到浙中公幹,回來途中私自逗留,遊山玩水,過了時間才向朝廷覆命,類似現在的公款旅遊,結果全被降職處罰。

當然,柴榮終究是人而不是神,其父曾因怒殺人,卻未予追究;刑部員外郎陳渥、左藏庫使符令光潔身自好,卻因工作失誤被處極刑,非議頗多。柴榮未能做到十全十美,恰恰映襯出歷史的真實,這些瑕疵亦無損於他巨大的功績。

另一方面,柴榮對下屬十分寬厚,感情真摯。宰相李穀因患病請辭,柴榮不准,反而寬慰他,不必為拿俸祿而覺得有愧;功臣鄭仁誨、王樸先後去世,令柴榮十分悲痛。鄭仁海去世後,柴榮前去弔唁,左右隨從認為時辰不對,柴榮大怒∶“君臣情義何等重大,還講什麼時辰!”而到王樸靈堂祭悼,則用玉鉞狠狠敲打地板,傷心慟哭,不能自製。

柴榮這些愛恨分明的做法,絕不僅僅是懲治腐敗、獎掖功臣這麼簡單,它的重大意義在於,自唐末五代以來喪失殆盡的中央權威,通過他的努力,正慢慢得到恢復和建立,開始步入法制的軌道,開始走向依法的治理。

一種對遵紀守法的普遍共識,正在人們的意識中培育;一種對違法亂紀的敬畏,正在人們的習俗中樹立;一個獎罰分明的國度,正在人們的共同維護中成長;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

二征南唐攻佔揚州,沿江招討使向訓將揚州糧倉大門上鎖加封,移交給當地的首長官員,又派人到城中巡察,對城裡居民沒有一絲一毫的侵犯。揚州居民非常感動,在後周軍隊撤走時,都背著乾糧去給他們送行。

將領曹彬出使吳越,任務一完就匆匆上路,吳越官員拎著禮品乘船追趕。一番推辭後,曹彬無可奈何地說∶“我若再不接受,怕是有點沽名釣譽了!”他將這些禮品一一登記收下,一回到國內就立即上交。

柴榮得悉大為讚賞∶“過去派出的使節,都一味地向人家索取財物,結果使人家看不起朝廷。你能這樣,實在難得。不過,這是人家送給你的東西,你就留下吧!”曹彬叩頭稱謝,把禮物全部分給親朋好友,家裡沒留一樣東西。

執政期間,柴榮製定《大周刑統》,對其後《宋刑統》產生深遠影響;修訂曆法,頒佈施行《顯德欽天曆》;研究禮樂,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開設科考,提拔人才,這些法規制度,大大推動了後周社會全面發展。

也正是柴榮上臺後的一些列措施,使戰火不斷的五代開始逐漸恢復到依法治國的時期。朝廷公信力的新增,百姓安居樂業,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等等都為趙匡胤後來統一亂世奠定了基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