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28年!極危物種重現雲南天坑,科學家正搶救性採集

云南 95℃ 0
摘要: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科考隊,前往雲南蒙自的多個天坑開展科考任務。在調查期間,科學家意外發現了一種極危生物——異葉苣苔,上次發現這種植物還要追溯到1893年。這是時隔128年,異葉苣苔再次被發現。據統計,雲南有超過3.5萬種的生物,其多樣性高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多了1萬種。如今到了秋分,科學家再次進入蒙自天坑,想要搶救性採集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的珍貴種子。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科考隊,前往雲南蒙自的多個天坑開展科考任務。在調查期間,科學家意外發現了一種極危生物——異葉苣苔,上次發現這種植物還要追溯到1893年。這是時隔128年,異葉苣苔再次被發現。

雲南地處我國的西南邊陲,北回歸線從這裡穿過,這裡的氣候屬於熱帶、亞熱帶,同時還有山原氣候。由於氣候獨特,讓雲南成為眾多動植物的棲息地,正所謂“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看雲南”。

據統計,雲南有超過3.5萬種的生物,其多樣性高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多了1萬種。這裡是動植物王國,超過一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活於此,超過六成的高等植物成長於此,很多生物都是這裡獨有的。

而位於雲南西部的高黎貢山更是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生命的避難所”,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看高黎貢山。這裡山高坡陡,氣候獨特,人迹罕至,生活著大量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比如大樹杜鵑、白眉長臂猿。

此次科學家調查的地方在蒙自天坑,因為天坑的環境十分獨特,與外界分隔開來。天坑其實是一種特大型喀斯特地形,那裡的岩層主要是石灰岩。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呈現弱酸性,它們滲透到石灰岩中,與之發生化學反應。石灰岩逐漸被水侵蝕掉,造成地面塌陷,由此會形成巨大的坑洞。

天坑裡面的溫度和濕度都有著自己的特點,而且比較穩定。天坑中會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成為了珍稀生物的天然庇護所,那裡有可能存在一些獨有的生物。於是,科學家前往蒙自天坑進行科考。

在今年6月,科考隊深入蒙自一個直徑和深度都為100米左右的大型天坑,開展調查。在崖壁上,科學家發現了大花石蝴蝶,第一份該植物的標本要追溯到126年前,當時一比特英國植物學家首次在蒙自發現,並且採集到植株,製成標本。

此外,科考隊還發現了另一種消失百年的植物——竹生羊奶子,僅存20株,數量極其稀少,十分珍貴。它的第一份標本要追溯到1915年,當時奧地利植物學家在蒙自採集,並製成標本。如今106年過去了,竹生羊奶子再次被科考隊找到。

科學家表示,竹生羊奶子有望成為一種新的果蔬。因為野生的竹生羊奶子就已經長著很大的果實,其中富含維他命C。如果對它們進行選育,可以培養出具有經濟價值的品種。

當時由於植株尚未成熟,科學家只是採集了一些花葉標本。如今到了秋分,科學家再次進入蒙自天坑,想要搶救性採集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的珍貴種子。這一次又有新的意外發現,科學家找到了消失128年的異葉苣苔。

雖然這次只採集到竹生羊奶子的種子,大花石蝴蝶的種子沒有採集到,但路上的意外發現也讓科學家感到欣慰。天坑中也許還存在著更多的已經被宣告滅絕的植物,期待科學家下次還有驚喜的發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