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為何總是濕漉漉?醫生提醒:這三種情况一定要就醫!

養生健康 93℃ 0
摘要:姐妹們,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尷尬體驗~開完會剛起身,或者只是打了個噴嚏,就內心驚呼“壞了壞了”:我~~下麵~~~濕~~~~~了~~~~~這種“濕”來得如此突然,又悄無聲息!唯一慶倖的是,還算給面子:畢竟它的存在,天知、地知、你知、TA不知。是什麼弄濕了你的內褲?“禍首”一,异常增多的分泌物;“禍首”二,“騷”味十足的尿液。很多人想知道,自己內褲老濕,是不是得病了?如果你的白帶出現下列不適情况,一定要及時就醫。

姐妹們,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尷尬體驗~開完會剛起身,或者只是打了個噴嚏,就內心驚呼“壞了壞了”:我~~下麵~~~濕~~~~~了~~~~~

這種“濕”來得如此突然,又悄無聲息!

唯一慶倖的是,還算給面子:畢竟它的存在,天知、地知、你知、TA不知。

是什麼弄濕了你的內褲?

“禍首”一,异常增多的分泌物;

“禍首”二,“騷”味十足的尿液。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內褲老濕,是不是得病了?其實,這道題無法用簡單的“是”或“否”來回答。

先來看看“是”的部分:

婦科炎症——“泌”出來的濕

內褲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上面有很多分泌物,最常見的就是白帶。陰道分泌物主要是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管及子宮內膜腺體分泌液等混合成的。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幾乎所有炎症都會導致腺體分泌物增多,其中,女性生殖系統炎症表現最明顯,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1]。

如果你的白帶出現下列不適情况,一定要及時就醫。

异常增多

伴有腥臭味

或呈現豆腐渣樣

或伴有瘙癢、紅腫、疼痛等

盆底肌鬆弛——“漏”出來的濕

這是很多產後女性都會遇到的糟心事,不管是打噴嚏、打羽毛球,還是簡單的蹦跳,都可以出現漏尿

主要原因就是生孩子容易導致盆底肌鬆弛。

好在我們有個簡單易操作的鍛煉“秘法”:“凱格爾運動”。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它被公認為可以新增盆底肌組織的彈性和韌性,孕期進行有預防作用,產後進行也可以明顯降低尿失禁的發生率、改善性生活滿意度等[2]。

但如果漏尿特別嚴重,還是要及時看醫生了。

尿路感染——“急”出來的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尿頻、尿急、尿痛,堪稱“社交癌”級的尷尬。

中國女性每年尿路感染的發病率近10%,比男性更為常見,妊娠期、絕經後尤為高發[3]。

一旦被它纏上,滿世界找廁所的尿急、尿頻,極容易導致內褲濕漉漉。如果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了,就趕緊去醫院接受抗感染治療吧!

此外,一些宮頸、子宮和輸卵管病變,也可能導致分泌物增多,比如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息肉、宮頸肌瘤、子宮肌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等。

什麼,癌症也會導致白帶增多??說的會不會就是我?

等等!咱先不著急“對號入座”哈。

說完了內分泌增多可能“是”得病了的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大家,在很多時候,白帶增多跟疾病沒什麼關係!

排卵期或月經前期:這主要是與雌激素的分泌規律有關。雌激素在排卵期達到一個高峰,那幾天白帶量會隨之明顯增多,一般呈透明蛋清樣,外陰也常有種濕潤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而快要來月經前的那幾天(生理前期),由於盆底器官組織充血,“下麵”可能也常會覺得潮濕。

同樣是受雌激素影響,女人懷孕時,白帶也相對較多。

性生活:啪啪時產生的黏膩液體,也是白帶的一種。它主要是由外陰組成部分“前庭大腺”受刺激後分泌出來的,也是正常生理現象。

藥物:服用激素類、抗生素類等藥物,都可能導致白帶新增,停藥後就能恢復,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生活小變化:水喝太少、連著幾天吃得太辛辣、海鮮吃太多等小改變,也可能影響白帶的分泌量和顏色等性狀。這種情況一般在你調整幾天後,就會恢復正常。每天清水清洗外陰,更換棉質內褲,保持乾爽即可。

即便真的是疾病原因導致內褲濕,大多數情况也是跟常見的婦科炎症有關。由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症引起的概率是很低的。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的白帶突然多了起來,先別自己嚇自己。

不妨先排除排卵期、生活習慣變化、啪啪啪等正常情况,如果仍找不到原因,建議去正規醫院的婦科或婦產科,做個陰道分泌物+TCT(宮頸刮片)+婦科B超+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查,定位病因,規範治療。

審稿專家:高芹|山東省立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陳鳳.婦科陰道分泌物增多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27).110.

[2]陳萰.產後盆底肌鍛煉對產婦盆底肌康復的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5(11).50-52.

[3]林洪麗,謝華,簡桂花,何婭妮,陳香美.[J]中華醫學雜誌.2017,97(36):2827-2832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蒐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