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的區劃調整,8個地級市之一,昭通市為何有11個區縣?

云南 94℃ 0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雲南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雲南省的昆明市、曲靖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昭通市。昭通市屬於雲南省8個地級市之一,總人口500多萬,下轄了11個區縣。雲南省下轄了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總計16個地級區劃。昭通市屬於雲南省8個地級市之一,昭通市總人口507萬人,在雲南省內,僅次於昆明市和曲靖市,排名全省第三位。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雲南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雲南省的昆明市、曲靖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昭通市。昭通市屬於雲南省8個地級市之一,總人口500多萬,下轄了11個區縣。一個問題出現了,昭通市如何撤銷了11個區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歷經了好幾個階段。

首先,我們聊聊雲南省。雲南省屬於我國西南地區的省份,地質結構複雜,例如叢林、山地和丘陵等等。雲南省下轄了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總計16個地級區劃。雲南省總人口4700多萬,與中部地區的江西省,在人口方面基本相當。雲南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與幾個鄰國接壤,陸路交通非常便利。尤其是鐵路運輸網絡,已經形成了規模化。

昭通市屬於雲南省8個地級市之一,昭通市總人口507萬人,在雲南省內,僅次於昆明市和曲靖市,排名全省第三位。昭通市下轄了1個區、9個縣、1個縣級市,總計11個區縣。在雲南省的各個地級市中,昭通市下轄區縣的數量,屬於比較多的。至於昭通市11個區縣的結構,與雲南省的區劃調整,則是相互影響的關係,也歷經了幾個階段。

在歷史長河中,雲南孕育了非常璀璨的文明。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模式。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十分遼闊的帝國。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開始面臨各方面的問題。作為草原起家的政權,元朝非常缺乏地方管理經驗。

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各地區錯綜複雜的人口數據、耕地產量、農作物品種等各方面的情况,讓元朝非常頭疼。我們以各地農作物為例,由於地質結構和氣候不同,各地的農作物類型五花八門,分為了大豆、高粱、水稻、小麥等等,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沙土地、黃土地、丘陵地等等,每一種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

面對這麼複雜的情况,即便是“縱橫馳騁,馬踏歐亞”的元朝,也是束手無策。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指望不上。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有自己的問題。最後,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的經驗,在金國行尚書臺的基礎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和調整,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了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雲南行省、四川行省。

不過,當時的雲南行省在區劃上,與現在的雲南省差异很大,比現在的雲南省大一些。當時,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但出現了方方面面的問題。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管理難度大。各地的管理機構太粗獷,相互重疊,效率非常低。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進一步總結了元朝行省的經驗,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調整了各地區劃分。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府、縣三級區,這樣的劃分非常經典。同時,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並立。這樣的區劃模式,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明朝遷都以後,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

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等。雲南省的情况特殊,在明朝統治時期,雲南省的區劃結構,與現在仍有很大的差异。在明朝統治時期,雲南省內的區劃非常複雜,出現了一系列的州府。

一口氣劃分為分別是:雲南府、永昌軍民府、永寧府、鶴慶軍民府、曲靖軍民府、景東府、元江軍民府、廣西府、廣南府、順寧府、尋甸府、楚雄府、澄江府、鎮沅府、通西府、武定府、平緬府、蒙化府、孟愛府、孟艮禦夷府、孟定禦夷府、孟隆府、木朵府、木來府、麗江軍民府、臨安府。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

根據自己的情况,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最終,出現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時間裏,經過勵精圖治,各種外部挑戰基本消失。西北準噶爾部雖然繼續與情况對抗,但依靠區區幾十萬人的部落,根本不可能撼動清朝。囙此,1722年,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以後,主要精力是處理各種內部問題,例如西南土司割據問題。

為了解决西南土司割據的問題,雍正皇帝提出了改土歸流,並且任命心腹寵臣鄂爾泰,擔任了雲貴桂三省總督,全權負責西南軍政事務。鄂爾泰在西南工作期間,除了改土歸流之外,還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調整了西南各省的區劃。鄂爾泰把四川省的遵義府、烏蒙府、烏撒府、東川府等地區,分別劃入了雲南省、貴州省等地。

在平定烏蒙府土司的過程中,鄂爾泰遭遇了頑強抵抗。對此,鄂爾泰認為“烏蒙府不昭不通之甚者也。”建議“舉前之烏暗者,易而昭明。前之家蔽者,易而宣通。”就這樣,烏蒙府更名昭通府。在此之後,雲南省的區劃基本形成。在清朝統治時期,雲南省的各個州府,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

分別是:雲南府、武定府、大理府、鶴慶府、麗江府、永北府、永昌府、順寧府、楚雄府、姚安府、景東府、蒙化府、普洱府、曲靖府、昭通府、澂江府、廣南府、東川府、開化府、廣西府、臨安府、元江府、鎮沅府、鎮雄州等地。其中,昭通府下轄了恩安縣、永善縣、靖江縣、大關廳、魯甸廳,總計5個廳縣。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由於各路軍閥混戰,對雲南各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急需進入休養生息狀態。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經濟發展的階段,各地一系列重要項目也陸續開始。在雲南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宜良專區、昭通專區等等。

其中,昭通專區下轄了昭通縣、大關縣、綏江縣、鹽津縣、威信縣、鎮雄縣、彝良縣、魯甸縣、會澤縣、巧家縣、永善縣等11個縣。1964年,會澤縣從昭通專區劃入了曲靖專區管理,昭通專區下轄了10個縣。60年代末期,我國所有的專區調整為地區以後,昭通專區更名為昭通地區,管轄範圍仍然是10個縣。1974年,四川省宜賓縣的部分鄉鎮,劃入了雲南省昭通專區管理。

隨後,還設立了縣級水富區。進入70年代末期以後,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與此同時,很多地級市的區劃也開始進一步擴大。1981年,在昭通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設立了昭通縣級市。同一年,水富區更名為水富縣。此時,昭通地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11個縣,總計12個區縣。

1983年,昭通縣被撤銷,下轄的各個鄉鎮,併入了昭通縣級市管理。在各個地級市陸續設立的情况下,昭通地區延續到了21世紀初期。2001年,昭通地區被撤銷,設立了昭通地級市。與此同時,昭通縣級市被撤銷,設立了昭陽區。週邊的各個縣,劃入了昭通地級市管理。截至這個時候,昭通市11個區縣的區劃,基本成型。

總計1個區、10個縣,分別是: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水富縣。2018年,水富縣被提升為縣級市。昭通市下轄了1個區、1個縣級市、9個縣,管轄範圍不變,仍然是11個區縣。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标签: 昭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