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結局最好的諸侯,五子封侯,後代延續兩千年至今

陕西 94℃ 0
摘要: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那麼三國結局最好的諸侯是誰呢?董卓、袁紹、袁術、呂布等人自然算不上好結局,那麼曹操、劉備、孫權呢?看似曹孫劉分別建立政權,顯赫一時,但最終都難逃覆滅,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三國結局最好的諸侯其實是割據漢中的張魯!張魯本人無疾而終、五子封侯,家族顯赫;張魯後世更是連綿延延續兩千多年,天師已經傳到第六十五代。張魯通過其母與劉焉家的關係,得到信任。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那麼三國結局最好的諸侯是誰呢?董卓、袁紹、袁術、呂布等人自然算不上好結局,那麼曹操、劉備、孫權呢?看似曹孫劉分別建立政權,顯赫一時,但最終都難逃覆滅,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

三國結局最好的諸侯其實是割據漢中的張魯!張魯本人無疾而終、五子封侯,家族顯赫;張魯後世更是連綿延延續兩千多年,天師已經傳到第六十五代。中國歷史上,比張魯更顯赫的家族只有孔子的家族了。

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師,雄踞漢中三十年

張魯,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在張陵死後,張魯父張衡繼行其道。張衡死,張魯繼為首領。其母好養生,“有少容”、“兼挾鬼道”,往來於益州牧劉焉家。張魯通過其母與劉焉家的關係,得到信任。

初平二年(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並截斷斜穀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興平元年(194年),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劉璋、張魯不和,張魯於是割據於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據史料記載,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並“增飾之”。自稱“師君”。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

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東漢末年,群雄蜂起,關中韓遂、馬超起兵抗曹,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午穀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

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憑藉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順應大勢,投降曹操‍

當時曹操把持的東漢政權無暇顧及漢中,遂拜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郡太守。張魯統治巴、漢近三十年。期間有人慫恿張魯稱王,但在閻圃的建議下張魯拒絕了稱王的提議,只是保境安民,發展教眾。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想要投降曹操。但張魯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張魯聞訊,再次打算投降。閻圃又獻計說:“如今您被迫投降,肯定得不到重用,不如先到樸胡去抵抗,然後再向他獻禮稱臣,這樣才會得到曹公的重用。”

張魯於是率軍前往巴中。臨行前,左右的人想將倉庫裏的寶物全部焚毀,張魯說:“我已有歸順朝廷的意願,一直未嘗如願。今天我們離開,不過是避開鋒芒,並沒有別的意圖。寶貨倉庫,應歸國家所有。”於是將寶物都妥善藏好才離去。曹操到達南鄭後,對張魯的行為深加贊許,又因張魯早有歸順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問。

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太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賓客而非臣子),封張魯為閬中侯,食邑一萬戶。曹操將他和家屬帶回鄴城,封張魯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並且替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囙此後世道教徒稱張魯為“張鎮南”。

後世延綿不絕,家族顯赫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諡號原侯,葬於鄴城(今河北臨漳)東。張魯投降曹操後,大量徒眾北遷,《三國志·張既傳》載,張魯降後,“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張魯及大批漢中教民北遷到三輔(長安、洛陽、鄴城)之後,他們利用曹魏政權寬待張魯家族之際,或明或暗地向社會下層和上層傳播五斗米道。

經歷曹魏和西晋,至東晉時,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使五斗米道的勢力發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區。隋唐時期,道教興盛,正一道逐漸融合其它符籙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號,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賜號。

元朝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朝中後期,各種符籙道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此後一直延綿不衰。

張繼禹,漢文成留侯張良後裔,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孫。1962年9月25日生於江西貴溪縣上清鎮天師府。中國道教協會第八届副會長,第十一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西山萬壽宮主持。其祖父張祥之,為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之胞弟(排行老大)。

張魯在漢中推行的其實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他愛護百姓,有很多制度在當時促進了社會發展。毛主席曾評估義舍制度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三國史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