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我國最北方的大省,然而它的名字究竟來自於哪裡呢?隋朝的時候,這裡就有靺鞨族的黑水部存在,唐朝時期將其居住地稱之為黑水州,而關於黑龍江最早的記載,卻出自於《遼史·道宗本紀》:“太康三年(西元1077年)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龍江。”
在史學家看來,黑龍江的名字,或許和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根據《遼史·太祖本紀》記載:“庚辰,有龍見於拽剌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府。”
拽剌山,又被稱之為慶雲山,位於如今內蒙古巴林右旗以及臨西縣北境,西元916年,阿保機創立了契丹國稱帝,4年之後,當他來到拽剌山打獵的時候,卻看見一條渾身漆黑的龍在附近的水上曬太陽,隨即一箭射去,該生物轟然而倒,其屍體被遼太祖部下所獲得,從而收藏在了內務府當中。
這段故事看上去頗有些離奇色彩,卻被真真實實記錄在《遼史》當中,按照常理,正史應該是比較嚴肅的,很少有記載帶有神話色彩或者傳說性質的故事。
不過遼太祖和黑龍的故事,卻並不僅僅只有這一處,宋朝官員洪浩所編寫的《松漠紀聞續》在描寫射龍這一個故事上更加詳細:“阿保機居西樓,宿氈帳中,晨起,見黑龍長十餘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騰空夭矯而逝,墜於黃龍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裏,才長數尺。其骸尚在金國內庫。”
洪浩不僅僅點名龍有“十多丈長”,但是射中的時候才區區數尺寬度,難免讓人生疑,然而他卻表示,自己的兒子還曾經見過,除去龍角被他人截去之外,幾乎和真龍一模一樣:“悟室長子源嘗見之,尾鬣支體皆全,雙角已為人所截,與餘所藏董羽畫出水龍相似,不著邊際其絆脚上鬣不作魚鬣也。”
洪浩是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的官員,而他的兒子洪源曾經作為使節出使金國,按照這一段描寫,在遼國滅亡之後,龍骨不但得到了妥善保存,還落到了金人的手中。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交待了儲存黑龍的具體地址:“黑水之西有連山,謂之夜來山,極高峻。契丹墳墓皆在山之東南,近西有遠祖射龍廟,在山之上,有龍舌藏於廟中,其舌如劍。”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又在《續夷堅志》描述了龍的尺寸“遼祖射之而斃,龍一角,尾長而足短,身長五尺,舌長二寸有半”。
既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包括尺寸,年代都弄得一清二楚,很顯然,這應該不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那麼遼太祖射殺的黑龍,究竟是什麼動物呢?按照“數尺”、“五尺”的說法,一尺差不多30cm,其實五尺不過也才1.5米長,這和讀者心目當中想像的黑龍多少有些差距,說不定是蛇一類的生物。為何遼太祖需要大肆宣揚?
那麼只能從動機上來分析一下,過去的歷代帝王,都有殺動物在彰顯自己軍威的性質,例如漢高祖斬白蛇起義,再到秦始皇臨海射殺大魚,多少都有些玄幻的色彩。
920年,正是遼太祖志得意滿的一年,先後平定北方諸多勢力,打下了半壁江山,以黑龍作為文宣也就不足為奇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