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革命公墓埋葬的12比特國軍高級將領都有誰,您知道嗎?

北京 67℃ 0
摘要:八寶山原本是北京西山的一個小土丘,因盛產耐火土、白土、灰石等八種建築材料,所以得名八寶山。此後很多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都被埋葬在這裡,當然也有12比特國民黨高級將領被葬在這裡。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禮堂舉行並被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八寶山原本是北京西山的一個小土丘,因盛產耐火土、白土、灰石等八種建築材料,所以得名八寶山。明清兩代這裡是太監養老送終的好地方,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這裡改建為忠烈祠,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逐漸被改造成革命公墓。

1950年,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因病去世,被下葬在八寶山東部坡頂上,他的墓穴成為八寶山革命第一墓。此後很多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都被埋葬在這裡,當然也有12比特國民黨高級將領被葬在這裡。

1、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

李宗仁,廣西臨桂人,新桂系首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伐戰爭時率領第七軍北上,轉戰各地,頗有戰功。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兩萬餘人,取得了國軍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之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戰役。1948年當選為民國副總統,三大戰役後代替蔣介石出任代總統。

新中國成立後,李宗仁以就醫為名飛往香港,1949年12月乘飛機飛往美國,在美國度過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1965年李宗仁攜夫人郭德潔回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作出貢獻。1969年,李宗仁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禮堂舉行並被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2、和平將軍張治中

張治中,安徽巢湖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任第五軍軍長,率部在上海抵抗侵華日軍。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治中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再次在上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皖南事變後張治中上書蔣介石,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張治中是唯一一比特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軍將領,囙此他有“和平將軍”的稱號。1949年代表國民黨同共產黨進行談判,談判失敗後他接受了周總理讓他留在北京的懇求,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9月,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並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後來歷任多職,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196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其骨灰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3、傅作義

傅作義,山西臨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1936年11月初,發起百靈廟戰役並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日軍西侵綏遠的陰謀。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太原保衛戰,雖然最後太原失陷,但是也給了日軍重創;1940年獲得五原大捷,創下國民黨戰區收復失地之先例。1949年1月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保存,200萬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免遭戰亂之禍。

新中國成立後,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長達22年,為新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74年傅作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4、虎將衛立煌

衛立煌,安徽合肥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衛立煌是一比特實實在在的抗日名將,抗日戰爭時期取得了收復鄭州,滇西緬北反攻戰等一系列戰爭的勝利,忻口會戰時還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畫。但是衛立煌還是八路軍的上司,他跟八路軍的關係處得也非常好。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在他的回憶錄中稱衛立煌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

解放戰爭時期,衛立煌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剿總司令,然而衛立煌不願意打內戰,被蔣介石以“遲疑不決,坐失戎機,致失重鎮”的罪名關押,1949年獲釋後出走香港,1955年回到大陸,1960年,衛立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3歲,死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5、杜聿明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33年,杜聿明率部參加了古北口長城抗戰,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杜聿明率領裝甲兵團第一營的二、四兩連,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企圖登岸的日軍。之後杜聿明先後任第200師師長、第5軍軍長等職,該軍是抗戰初期成立的第一個機械化軍。1939年杜聿明率部參加了桂南會戰,取得昆侖關大捷,日軍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1942年杜聿明率部出征緬甸與日軍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先後任東北戰場和淮海戰場上的國軍實際最高長官,三大戰役參加了兩個。1949年1月,杜聿明在陳官莊突圍失敗後被俘,而後以戰犯的身份在功德林關押了10年。1959年成為第一批特赦人員。特赦後杜聿明先後當選為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81年因腎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死後被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6、王耀武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戰時期,王耀武幾乎打遍了整個抗日戰場,率部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等戰役,湘西會戰王耀武作為國軍主帥,大敗日軍,完成抗日戰場上對日的最後一次大會戰。

解放戰爭時期,王耀武任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山東省主席,主政山東。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被俘,之後以戰犯的身份在功德林被關押了10年,1959年同杜聿明一起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員。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4歲,1980年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為他補辦了追悼會,其骨灰置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7、範漢傑

範漢傑,廣東大埔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戰時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副軍長、國民革命軍第27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一?二八”事變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和中條山戰役等。

解放戰爭時期,範漢傑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1948年10月14日,在錦州攻堅戰中被革命军俘虜,而後被政府關押改造了12年,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0歲,死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8、鄭洞國

鄭洞國,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33年率部參加了古北口抗戰,七七事變後,鄭洞國先後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調任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率部會同盟軍收復緬北。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邀請鄭洞國去東北,後來被任命為東北剿總副總,駐守長春,後來東野發動强大的攻勢後,鄭洞國於1948年10月19日在部下的挾持下放下武器投誠。新中國成立後,鄭洞國先後任水利部參事、政協委員等職。

鄭洞國非常關心祖國的統一事業,他多次接待從海外和臺灣來的故交舊友,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國家的政策,呼籲他們回來為祖國建設做貢獻。直到晚年,他仍然堅持參加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為國家的改革和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不遺餘力,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1991年,鄭洞國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死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9、宋希濂

宋希濂,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七七事變後,宋希濂歷任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蘭封會戰等大小戰役數十次,有“鷹犬將軍”之稱。解放戰爭時期,宋希濂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1949年12月19日在大渡河沙坪被俘。

新中國成立後,宋希濂於1954年轉入到北京功德林戰犯所進行改造,1959年成為第一批特赦人員。1980年赴美後定居在美國,宋希濂在美國成立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在美國紐約病逝,享年86歲。後來他的骨灰移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0、廖耀湘

廖耀湘,湖南邵陽人,黃埔六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七七事變後,廖耀湘歷任新22師副師長、師長、新6軍軍長等職,先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昆侖關戰役、緬北反攻戰、雪峰山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廖耀湘任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軍軍長,後又任遼西兵團司令,1948年10月27日在突圍時被俘。

新中國成立後,廖耀湘成為戰犯被關押,1956年1月被移送到功德林進行改造學習,1961年12月作為第三批特赦人員被赦。1968年12月2日廖耀湘突發心臟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198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組織追悼,將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1、黃維

作為功德林戰犯所裡最頑固的戰犯,黃維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他死後能够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應該有很多人沒有想到吧。

黃維,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黃維歷任18軍67師師長、18軍軍長、54軍軍長等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作戰等。淞滬會戰時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之戰是黃維的成名之戰。解放戰爭時期,黃維任12兵團司令,淮海戰役時黃維兵團在雙堆集覆滅,黃維本人也被革命军俘虜。

新中國成立後,黃維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一直到1975年最後一批特赦,黃維一共被在戰犯所住了27年,成為戰犯所裡改造時間最久的人員之一。1989年黃維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85歲,死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12、沈醉

沈醉,湖南湘潭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長期在軍統任職,與陳恭澍,趙理君,王天木並稱四大金剛,與周養浩,徐遠舉並稱軍統三劍客。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扣押,參加雲南起義,後協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國民黨人員。後來被盧漢當成被俘戰犯,囚禁在昆明陸軍模範監獄,再後來轉移到功德林戰犯所進行改造。

1960年成為第二批特赦人員,是前兩批特赦人員中唯一的一個軍統人員。特赦後任中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1980年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沈醉在盧漢的起義通電簽字,並親筆頒佈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繳特務器材並到指定地點報到。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1996年因肺癌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死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小結:

這12人中除了沈醉,其他的11個人在抗日戰爭期間都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在戰場上都狠狠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值得尊敬。儘管後來都參與了內戰,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走到人民的陣營中,為國家建設和祖國統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他們死後葬於八寶山也是理所應當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