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收時,齊魯大地奏響增收曲

山东 71℃ 0
摘要:又是一年秋收時,齊魯大地奏響增收曲開局之年,沉甸甸的豐收金秋時節,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

又是一年秋收時,齊魯大地奏響增收曲

開局之年,沉甸甸的豐收

金秋時節,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放眼齊魯大地,田疇似錦,沃野生金,一幅美麗的豐收畫卷正徐徐展開。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各地精心組織農民豐收節,農民們在忙碌中盡享收穫的喜悅。

在聊城市茌平區樂平鋪鎮張李村的田野裏,一株株粗壯的玉米秸稈上綴著飽滿的果實,再有兩三天就要收穫了。“如今,農田標準高了,為糧食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玉米畝產能達到1500斤左右,今年又能實現大豐收!”張李村黨支部書記李英勇樂呵呵地說。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去年,茌平區樂平鋪鎮實施了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其中就包括張李村的2200多畝耕地,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糧田。

“現在每隔50畝地就有一眼機井,每隔50米就有一個出水口,村裡人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排隊等澆水了。”李英勇說,由於澆水及時、管理得好,農民們在今年夏收期間就享受到了“高效益”,小麥平均畝產達到1300斤,比以前多將近200斤。

糧食穩增產,不僅僅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在小麥生產上,增施有機肥,推行深松深耕,推廣‘一噴三防’,進行統防統治;在玉米生產上,推廣一次性施肥技術,秸稈綜合利用等。”茌平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富國介紹,各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新增了糧食產量,提高了糧食品質。

截至8月底,山東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656萬畝,畝均增產糧食150斤以上,可提高糧食產能92億斤以上。濟麥系列、山農系列、煙農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麥、玉米高產穩產品種被選育推廣,同時普及推廣了系列關鍵增產科技,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9.6%,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狠抓糧食生產不放鬆,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山東力量。今年,山東夏糧總產量527.44億斤、單產440.03公斤/畝,雙創歷史新高,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今,秋糧豐收在望,全省將積極在機收減損上挖掘增產潜力,確保顆粒歸倉。

歲豐年稔,農民增收才是真豐收。山東各地還著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不斷提升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這幾天,在梁山黃米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近7000畝種植基地,農民們正在忙著收穫夏穀子。經測算,畝產達到800斤左右。

“黃河灘區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再加上推廣省農科院專家選育的‘濟穀20’這一優良品種,以及配套應用綠色生產科技,生產出的小米安全又優質。”企業負責人王紅豔說,企業採取“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合同,實行訂單收購。一個多月前,公司收購的春穀子每斤2.9元,比市場價高兩毛。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是溝通農民和市場之間的橋樑和紐帶。王紅豔坦言,能够有底氣、有能力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得益於銷售市場的不斷開拓。“梁山小米被列為濟寧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濟寧禮饗’目錄,品牌影響力逐年擴大,訂單也逐年增多,產品已銷往全國很多大中型都市。”

據瞭解,現時,濟寧已有222家企業(合作社)的407個產品入選“濟寧禮饗”產品目錄,品牌農產品溢價率平均達到10%左右,有力帶動農業提效、農民增收。

豐收的讚歌唱起來,農民的錢包鼓起來。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753元,同比增長5.5%,比2015年增長45.0%,快於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速6.4個百分點。山東全面提升農業品牌形象,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讓廣大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闊步邁向更美好的生活。(記者毛鑫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