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似乎是一個前後反差極大的皇帝。
在其統治的絕大部分時間,他意氣風發,銳意進取,雖手段偏激,引發天下動盪,但其進取心是極為旺盛的。
然而,在其最後幾年,他看起來卻似乎只是靜靜等待命運的安排,連掙扎都懶得掙扎一下。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的僅僅是所謂雄心壯志受挫,乾脆自暴自弃的“巨嬰心理”嗎?
驚人的反差
隋煬帝即位後,其作為非常大。
政治上,他改革官制、頒佈《大業律》,遷都洛陽。
經濟上,他修大運河,利在千秋。
軍事上,他西征吐谷渾,南討林邑,有破契丹、征流求,並三征高句麗,開疆拓土,頻繁用兵。
文化上,他首創科舉,奠定此後一千多年的人才選拔管道,並興辦學校,蒐集散落古書。
雖然其手段激烈,導致天下騷動,但其雄心壯志,堪與秦皇漢武相比。
然而,自616年後,他卻似乎變了一個人。
他從洛陽跑到江都,一頭紮在美人堆裏,再無作為。
對於未來,他發表的看法更是消極、悲觀。
他先是與蕭皇后表示:現在天下想取代我的人很多。不過呢,再怎麼樣,我也就是和陳後主一樣,你也不失為沈後。
此後,他又取鏡自照,情不自禁:“好頭顱,誰當礪之”!
是“不失為後主”,還是被人取下頭顱,似乎這位當年雄心壯志的帝王,只是在消極地等待命運的安排。
一比特著名心理學家的觀點現時得到廣泛認同:隋煬帝原是“巨嬰”。在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受到挫折後,變成“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乾脆自暴自弃。
作為心理分析,或有道理,但分析歷史人物,如此簡單就有失偏頗了。
不如讓我們從三征高麗結束後說起。
雄心仍在,只是誤判形勢
事實上,三征高麗失敗後,隋煬帝還是保持著旺盛的企圖心的。
三征高(句)麗,是以高(句)麗王“上錶請降”告終的。
然而,隋煬帝回師,再征高麗王入朝時,高元不理睬,隋煬帝又要征伐,只是因“天下打亂,遂不克復行”。
然而,隋煬帝並未自暴自弃。
當時,各地農民起義雖然興起,但在張須陀等人的鎮壓下,尚沒有什麼農民起義足以如2年前楊玄感之亂一般威脅隋煬帝的統治。
囙此,隋煬帝一方面下令各地加緊鎮壓,另一方面,他本人的工作重心仍放在對外上。
615年,隋煬帝仍然在討論分化突厥的方略,並積極巡遊北塞。
由於隋煬帝聽信宇文述之言,認為起義之火正在逐步熄滅,囙此,隋煬帝認為在平息起義後,他依然可能對突厥、高句麗實施打擊,追求其未完成的夢想。
建立在錯誤判斷上的方略,自然會受到錯誤的結果!
漸漸失控
很快,隋煬帝就連續收到了錯誤的結果。
首先,615年八月,正在巡遊北塞的隋煬帝,遭到了突厥始畢可汗的襲擊。
被圍一個月後,隋煬帝才得救。
不過,此後,突厥不再進貢朝見,並徹底翻臉,開始不斷進攻隋境。
高句麗未平,突厥又再起,此外,原本被隋煬帝滅的吐谷渾又再興,隋煬帝的對外方略徹底失敗!
接下來的事態,則進一步失控。
616年元旦,“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
616年四月,洛陽大業殿失火,隋煬帝以為是農民軍攻來,嚇得逃入西苑!
除了風起雲湧的農民軍,各地的官吏也蠢蠢欲動。
雖然大範圍的官吏叛亂發生在617年,但素來多猜忌的楊廣,顯然是能够意識到危險的。
局勢已經漸漸失控。隋煬帝需要做出調整。
基本盤
隋煬帝的選擇是:去江都。
楊隋,起於關隴,關中、隴右,原本是隋的基本盤。
然而,自隋煬帝即位後,對關隴貴族採取了打壓的手段。關隴貴族已多不滿隋煬帝。
後來,李淵起兵,一路直入關中,除宋老生在霍邑死抗外,其餘官吏“歸之如流”,而原為長安留守的屈突通則被李淵一眼看穿“其眾不為之用”,不願意為隋效命。
關隴集團,已不再是隋煬帝的基本盤了。
隋煬帝即位後,遷到了洛陽。
當時,中原地區的形勢僵持。
當時的瓦崗軍等起義軍,實力尚不强大,對張須陀等人只能採取“避戰”,但隋軍也很難短時間殲滅義軍,各地義軍的活動,已使洛陽州為極不安全。
洛陽雖重要,但並不足以支撐隋煬帝重振形勢。
隋煬帝本人的基本盤,在揚州。
在他作天子前,20歲-30歲,楊廣做了10年的揚州總管。
而在隋煬帝被困雁門時,王世充率領的江都兵也是救援最積極的。
天下既然不穩,找回基本盤,並以此為根基,控制形勢,或有可為!
囙此,楊廣否决了群臣回到長安的建議,跑去了江都。
徹底失控
隋煬帝遷到江都後,招募江都驍勇,補充軍隊,企圖與其帶來的關中驍果一起,構成了隋軍的作戰主力。
當時,河北、中原等地,起義軍與隋軍皆處於均勢,帝國在補充强大野戰軍後,是可以重新控制局勢的。
不過,計畫沒有變化快。
在隋煬帝打破平衡前,瓦崗軍也打破了平衡。
616年十月,原本對張須陀一直“避戰”的瓦崗軍誘伏,一舉殲滅了張須陀部。
隨即,瓦崗軍襲取了大隋最大的倉庫,洛口倉。
得到大量糧食的瓦崗軍迅速發展到數十萬人,膨脹起來,而洛陽隋軍則因缺糧而陷入孤立。
洛陽,四通八達之地,隋煬帝以此,可以組織對全國局勢的控制。
洛陽陷入困境後,隋煬帝對各地的控制進一步降低!
接下來,就是一場雪崩!
616年十二月,羅藝據涿郡兵變化,反隋。
朔方梁師都、馬邑劉武周、榆林郭子和、金城薛舉、武威李軌、南梁後裔蕭銑等紛紛自立!
太原李淵,則直下長安,進取關中、巴蜀!
很短的時間內,隋煬帝直接控制的地方,只剩下江都、洛陽2個孤點!
基本盤翻盤
在巨變中,隋煬帝做出了三個舉措。
1、令王世充率江都兵救援洛陽,與瓦崗軍交戰;
2、安撫關中驍果。招江都附近的寡婦少女,許配給關中將士,企圖將思念關中的將士留下;
3、下令修建丹陽宮,準備遷都丹陽(南京),“保據江東”。
隋煬帝的企圖是:以江東為基本盤,力保洛陽,剪除群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隋煬帝表示自己不失為陳後主了。
他已經把自己的姿態調低成一個與群雄逐鹿的割據勢力了!
確實,楊廣如果被李淵所獲,未必一定會死,但是,對於他身邊的關中將士來說,楊廣不死,他們是不安的。
這些關中人士,其家屬皆在關中。跟著隋煬帝出任務來到江都沒問題,但要讓他們永遠安居在江東,人家就不幹了!
囙此,一直有關中驍勇逃走。
隋煬帝為安撫關中將士,給大家分配了媳婦。
但是,仍然安撫不了將士之心,依然有人不斷逃走,而剩下的將領,則擔心被牽連。關中驍果軍流傳“欲殺盡關中將士”的謠言。
最終,隋煬帝被關中將士所殺!
總的來說,以“巨嬰”心理來描述楊廣,雖有道理,但失之片面。
作為統治者,楊廣一直在調整方略,試圖掙扎。其沉湎酒色只是個人一直以來的習慣,並非自暴自弃。
楊廣頗有眼光、才幹,但其一生,失之於急。
早年,其修大運河、營造東都、創辦科舉、征討邊患,每一件都是只有高瞻遠矚的大有為之君才會去辦的事情。
然而,隋煬帝失之於急,竭盡民力,導致天下打亂。
後期,他不回長安而遷江都,後又企圖遷都丹陽,以江東為基本盤,重新穩固天下,其想法也不算完全失常。
只是,同樣失之過急。
急遷江都,導致洛陽周邊兵力空虛,瓦崗軍一舉在洛陽附近取得優勢,切斷隋煬帝控制天下的通道,導致天下分崩。
最後,隋煬帝又在關中將士尚未得安撫的情况下,又急切要營造丹陽宮,企圖再遷丹陽,導致兵變被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