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幹了哪三件大事,為唐朝做出最後的貢獻?

四川 131℃ 0
摘要: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7月15日,唐玄宗帶領御林軍逃至馬嵬驛。隨行將士處死宰相楊國忠,並強迫楊玉環自盡,史稱''馬嵬驛兵變''。可見,原定路線的四川,無疑就是唐玄宗最好的選擇。不僅如此,唐玄宗還幹了三件大事,徹底為兒子鋪平了道路。在唐玄宗明智的决定下,唐朝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內戰,使得唐朝所有的力量都能够集中在平叛上面了。這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因素,也是唐玄宗為唐朝做的最後一個貢獻。

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7月15日,唐玄宗帶領御林軍逃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北)。隨行將士處死宰相楊國忠,並強迫楊玉環自盡,史稱''馬嵬驛兵變''。

唐玄宗犧牲了自己的愛妃後,獲得了短暫的平安,但是沒過多久,另外一個嚴峻的問題立刻撲面而來。

按照既定的方案,這夥人是要逃難四川的,但是此時此刻,楊國忠雖然已死,四川還是他的地盤,這要是遭到了楊國忠死黨的清算,自己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囙此,對於這些阿兵哥而言,四川已經不能去了。

那麼,下一步到底去哪裡呢?四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路,回長安;

第二條路,去太原;

第三條路,去武威;

;第四條路,去朔方。

說是四條路,但是對於唐玄宗而言,他哪條路也不想走。

首先,提出回長安的人,朕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你們,敢情咱們逃離長安,就是為了讓朕殺自己的愛妃呀,囙此第一條路,絕不可行!

其次,提出去太原的人,你們都長了翅膀不成,如今太原是敵佔區,而且情况不明,這根本就是自投羅網,主動找死呀!

再次,提出去武威的人,你們讓我往河西走廊跑,這就徹底遠離中原,身處大漠了。而且還隨時處於回紇、吐蕃的威脅之下,同樣是生不如死呀!

最後,提出去朔方的人,還算是有點智商,因為朔方也是大唐十大軍區之一,兵強馬壯,可以委以重任。而且朔方距離長安比較近,從戰畧角度講,更加適合平叛。

但是,不管朔方如何好,此時剛剛失去寵妃的唐玄宗已經心灰意冷、無力平叛了。他唯一要幹的事情,就是找一個安逸舒適的小窩,苟且偷生一輩子。

可見,原定路線的四川,無疑就是唐玄宗最好的選擇。

至此,在高力士全力攬下責任、並據理力爭下,唐玄宗終於開始向四川進發了。但是,剛走了一半,又出現了變故。

原來,選擇了這麼一條“逃跑路線”,沿途的百姓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敵人進不去,自己也出不來,囙此稱“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可見,如果唐玄宗選擇進入四川,這就等於放弃這大好河山,决定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了。於是,這些百姓全都圍了過來,堵住大路,懇請唐玄宗留下來,繼續抗擊安祿山。

目睹了這一切後,唐玄宗無言以對,只能按住馬頭,久久凝望。

雖然唐玄宗也捨不得這大好的萬裏江山,但是政治上的失敗、軍事上的崩潰、愛妃的慘死,這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已經將這個七十多歲的老者徹底擊潰,他已經無力抗爭下去了。最後,唐玄宗只能頭也不回地慢慢走了,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唐玄宗走了一段時間後,卻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太子留下來了!

原來,看見皇帝執意要走,攔也攔不住後,這些百姓們就退而求其次,把太子李亨留住了,讓李亨留下來,繼續抗戰。

最後,在老百姓的盛情挽留下,李亨流著眼淚說道:“既然大家都不讓我走,那我就順應天意,不走了!”

當這個結果傳到唐玄宗耳中的時候,他是多麼地震撼和無奈呀。因為唐玄宗清楚地知道,在這個中原大亂的局面下,只有平定叛亂,把長安和洛陽奪回來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皇帝,但是現在呢,自己卻走上了一條背離民心的道路,而太子本人卻走上了一條正確的大道。

如果我此時此刻是太子,不管是為自己考慮,還是為整個李唐王朝考慮,拋弃自己的父親,選擇另外一條道路,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當得知這個結果後,唐玄宗只能仰天長歎道:“天也!”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此時此刻,對於唐玄宗而言,從長安出來才三天,楊國忠死了,愛妃死了,現在太子也單飛了,父子兩人就此分道揚鑣了,世間所謂的“眾叛親離、分崩離析”,也不過如此了。從這一刻起,自己真的成為“孤家寡人”了!

天意,真是天意…就這樣,太子留下了,唐玄宗還是要按照原定計畫走。在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後,天寶十五年(西元756年)七月,唐玄宗終於越過四川劍門關,到達了今天的四川劍閣。

到了這裡,叛軍已經不可能追來了,保命已經不成問題了。於是,唐玄宗立刻頒佈聖旨,封太子李亨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天下的兵馬,討伐逆賊!

很顯然,經過了這麼一段時間後,唐玄宗已經恢復了元氣,準備履行自己皇帝的職務,開始躊躇滿志地平叛了。然而,歷史還會給這個老者機會嗎?那個太子還會聽從他的安排嗎?

非常遺憾,唐玄宗已經沒有機會了。

一個月之後,從朔方傳來一份“聖旨”,直接就把這個老者所有的尊嚴,全部踐踏乾淨了。

原來,同年的七月十三日,太子已經在朔方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李亨當皇帝了、

老皇帝怎麼安排呢?還是那個“老辦法”唄!

至此,就像當年父親“收拾”爺爺時一樣,唐肅宗故技重施,尊奉唐玄宗為“太上皇帝”,也讓他當太上皇了。

就這樣,歷史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邊唐玄宗任命李亨為兵馬大元帥,那邊李亨已經讓唐玄宗提前退休了!此時此刻,大唐王朝居然出現了兩個發號施令的人,這就造成了一個超現實的問題:聽誰的?

殊不知,這種神奇的二元統治結構僅持續了一個月,就徹底結束了,因為唐玄宗接受了這封聖旨。

當年,唐玄宗就是逼迫父親唐睿宗下臺,才得到了這個天下,這麼多年過去了,唐玄宗唯一的目的就是拼命防範兒子搶班奪權,也來自己當年那招。沒想到最後,兒子還是重演歷史了!

至此,雖然感情上無法接受,但是為了這大唐的千秋萬代,唐玄宗還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命。

不僅如此,唐玄宗還幹了三件大事,徹底為兒子鋪平了道路。

第一件事情:頒佈《命皇太子即皇帝比特》,迅速地承認兒子的合法性,讓其他皇子再無非分之想。

第二件事情:遣散自己的政治班底,把這些大臣全部轟到了朔方,表示自己再不另立中央。

第三件事情:交出傳國玉璽,賦予兒子權力的象徵。

可見,雖然唐玄宗的昏庸無能造成了這場“安史之亂”,但是在平叛的過程中,卻變回了一個明君了。

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這道選擇題上,唐玄宗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拋弃了自己所有的利益。

遙想當年,唐睿宗交權的時候,可是“拖泥帶水”,還保留了不少的權力,最後導致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這才完成了權力交接。

但是,等歷史再一次重演的時候,唐玄宗卻“一絲不掛”地退,這不僅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更是史學家把他定義為“唐朝最傑出政治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唐玄宗明智的决定下,唐朝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內戰,使得唐朝所有的力量都能够集中在平叛上面了。這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因素,也是唐玄宗為唐朝做的最後一個貢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