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上奏朝廷說“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那個時期到底有哪些變局?

甘肃 76℃ 0
摘要:實際上我認為李鴻章所說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實際上反應的是我們的文明危機。李中堂原話分析“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出現在李鴻章的《籌畫海防折》種,原文如下:。今則東南海疆萬餘裏,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所以綜合以上來說,當時的衝擊就是文明的衝擊。

實際上我認為李鴻章所說的“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實際上反應的是我們的文明危機。李中堂原話分析“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出現在李鴻章的《籌畫海防折》種,原文如下:

今則東南海疆萬餘裏,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籌畫海防折》李中堂所說的這些話按照我們的觀點看來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李中堂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的傳統農業文明在遭遇西方的工商業文明的時候,許多情况發生了變化,實際上我認為他對情况的認知並不透徹,因為他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問題也就不同了。

當時各國來我國通商,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打開我們國門的同時,這既是危機(國家主權)也是一個機遇,因為開放通商口岸,學習西方科技之後,實際上當時的清朝國力卻比以前增强了許多。

李中堂實際上誤判了形勢如清朝時期我們一般公認最强大的時候是在康乾盛世的時候,但是即便是那個時候,哪怕是最繁榮的乾隆十八年,全國財政收入為白銀5000萬兩,而到了清末開放通商口岸之後,國家財富逐年增加,突破了之前乾隆時期的極限,達到了一個從所未有的高度。

如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清末的財政收入是新增的非常多的,1849年的時候,實際上國門還沒有打開,具體打開國門是在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的事情,到了1885年,國家財政收入達到了7708萬兩白銀,突破了乾隆時期的極限,而到了1911年,前十個月,國家財政收入就達到了3億兩白銀。從結構上來說,主要是由於工商業發展所帶來的,如1849年的時候農業稅為3281萬兩白銀,占比77%,工商稅收入969萬兩白銀,占比23%。到了1885年的時候農業稅有所减少為3071萬兩白銀,占比下降到了40%,工商稅為3923萬兩白銀,占比達到了51%,到了1911年的時候工商稅收入更是達到了2億兩白銀占比將近7成,可以說由於開放了通商口岸和洋務運動初步發展了工業,我國當時成功地實現了產業轉型,國家財富大幅增加,實際上國力也大幅增强了,這是我們遇到列强入侵時期所帶來的機遇。

其次,李中堂所說的“一國生事,諸國構煽”,把西方列强看成鐵板一塊也並非客觀事實,西方列强並非鐵板一塊,實際上彼此矛盾重重,我們反而可以利用西方列强之間的衝突從中獲取利益,這點李中堂並沒有深思熟慮。

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李中堂沒有充分利用當時列强之間的衝突發展中國。比如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的想法是扶持中國,他們想法就是中國如果能够做大,一是能抵禦其他國家的入侵,如俄國,二是英國也能够從中獲得更大的市場。所以在剛開始發展海軍的時候,中國派出的留學生他們是允許到他們的海軍學校學習的,而同一時期的日本留學生過去,英國人不讓日本人就讀英國的海軍學校,比如日本後來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英國期間實際上上的是英國的商船學校,學習的是商船的駕駛,始終沒有接觸到英國的軍艦。而就讀海軍學校的中國營員,當時著名的就有嚴複、薩鎮冰等是可以上英國人的艦船實際操作的。(劉步蟾、林曾泰等實際上當時沒考上,一直在英國艦隊當見習生)。

後來英國甚至還派出了專業的海軍上校琅威理來北洋艦隊幫助訓練,在他的訓練下,有一段時間北洋艦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甲午海戰基本就是中國吊打日本了,可惜當時劉步蟾等人在北洋艦隊搞福建幫,嚴重排擠非福建幫的人,連鄧世昌都排擠,導致琅威理不太好管控這些阿兵哥,就告狀到了李中堂哪裡,李中堂卻排斥琅威理,護著劉步蟾等人,結果氣走了琅威理。琅威理走了以後,劉步蟾基本就把整個北洋艦隊帶成了一個吃喝嫖賭的軍隊。(除了鄧世昌以外)

也正是在這種嚴重排外的思想下,李中堂最終喪失了英國人對中國的信心,轉而去幫助了日本,導致後來甲午戰爭的失敗。

當時的變局實際上是文明的變局實際上,在清末之前,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前,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文明國家,農業經濟是國家的主要經濟,千年來一直如此,而我國當時的整套以儒家為代表的思想體系實際上是適合農業經濟發展而建立起來的,和西方的思想體系完全不相容。

我們遇到的問題是被西方同化文明的文明危機。之前我們遇到的情况就是,雖然我們中原王朝有可能被北方遊牧民族打敗,但最終是我們的漢文化同化了遊牧民族的文化,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都逐漸地被漢文化所同化。但清末時期,就完全不同,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逐步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如今天來說我們在學校裏學習的內容,除了語文外,其他的基本都是西方文化,如數理化等內容,也就是說,我們遇到的是自身文明逐步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明,這才是真正的“千年未有之變局”。

不得不承認,傳統的農業文明在西方的工商業文明面前基本沒有什麼抵抗力,西方的工商業文明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水准,如果抱殘守缺還是農業文明,那麼國力就始終上不去,就必須要發展工商業,而發展工商業就必須要接受工商業文明,原先農業文明的一套根本行不通。

如在農業文明體系下,我國向來是重農抑商的,而發展工商業就必須接受工商業文明當中重商主義的思想;如人性的解放,工商業文明更為先進,人們不再忠於君主,而是忠於國家,當然這對於滿清王朝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工商業文明宣導自由戀愛,而農業文明宣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工商業文明宣導契約精神,建立信用體系,而農業文明則遵從權威,喜歡變通;西方工業文明宣導分權,如三權分立,司法獨立,而傳統農業文明則崇尚中央集權,掌控一切,這些對於當時清朝來說,對於當時我們一個千年歷史的農業文明國家來說才是真正的衝擊,也就是文明的衝擊。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當時的衝擊就是文明的衝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