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個燒錢的愛好——12類茶器大盤點

重庆 70℃ 0
摘要:喝茶的享受,一半在茶,一半在器。我國是茶文化的大國,有數千年喝茶的歷史。茶道藝術的博大精深,也體現為喝茶器具的豐富,除了大家常見的紫砂壺,還有哪些材質的器具呢?且讓我們來盤點一番,有機會不妨多嘗試幾種。紫砂壺表面不施釉彩,故具有極好的透氣性,能充分激發出茶的香味,保鮮時間長,為泡茶首選之器。現時最為出名的為景德鎮白瓷和德化白瓷。

喝茶的享受,一半在茶,一半在器。我國是茶文化的大國,有數千年喝茶的歷史。茶道藝術的博大精深,也體現為喝茶器具的豐富,除了大家常見的紫砂壺,還有哪些材質的器具呢?且讓我們來盤點一番,有機會不妨多嘗試幾種。

1、紫砂。最有代表性的是茶壺,此外還有品茗杯、茶葉罐、幹泡臺、茶寵等其它茶桌用品。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礦石,經風化、研磨、陳腐為泥,拍成薄片,手工鑲接成型,入窑高溫燒制為成品。紫砂壺表面不施釉彩,故具有極好的透氣性,能充分激發出茶的香味,保鮮時間長,為泡茶首選之器。加上紫砂壺的藝術性和茶禪一味的文化,使得它在實用基礎上又具備了一定的收藏價值,某些名家大師的作品價格甚至可達幾萬、幾十萬元。

2、建水陶。

建水陶陶泥取自雲南建水縣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潢,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於一身,具有很强的實用性與觀賞性。

3、欽州坭興陶,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將東泥封閉存放,西泥取回後經過四至六個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達到風化狀態,再經過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製成陶器坯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撐並經過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後形成坭興陶。

4、榮昌陶器,原產地為重慶市榮昌區安富鎮。清代以前叫磁窑裏,有史可證的陶器最早出現在漢代,明清時代得到廣泛發展,20世紀7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100多年前就銷售到東南亞地區,60年代起,銷售到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挪威、芬蘭、日本等國。安富鎮現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

由於榮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燒制的容器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素有“泥精”的美稱,人們囙此給了榮昌陶器“薄如紙、亮如鏡、聲如馨”這9字評估。榮昌陶品種繁多,其中工藝陶中素燒的“泥精貨”,具有天然色澤,給人以古樸淡雅之感。以各種色釉裝潢的“釉子貨”,觀之有晶瑩剔透之形,叩之能發清脆悅耳之聲,裝潢大方樸質而富於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5、白瓷。白瓷具有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效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异,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窑生產的白瓷器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詩人杜甫還作詩盛讚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至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種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潢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現時最為出名的為景德鎮白瓷和德化白瓷。

6、青瓷。青瓷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作為一種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

我國製作瓷器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質堅硬細膩,呈淡灰色,釉色晶瑩純淨,常用類冰似玉來形容。北方青瓷胎體厚重,玻璃質感强,流動性大,釉面有細密的開片,釉色青中泛黃。

唐代越窑、宋代龍泉窯、官窑、汝窑、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現時仍有許多地方出產青瓷,比如浙江龍泉、紹興、江蘇宜興等地。

7、汝瓷。汝窑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窯址位於宋時河南汝州境內而得名。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窑為魁”之稱。汝窑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瓷種之一,中國北宋時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錶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可與商彝周鼎比貴。1952年,周恩來總理訓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窑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窑天藍釉經過專家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窑水准。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8、建盞。建盞產於福建南平,屬於黑瓷。以茶杯為主,故稱建盞,也有少量茶壺。建窑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窑黑瓷為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於建窑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

9、天目盞。天目盞包括建盞,但現在說到天目盞,一般特指產於福建以外的地區的盞,製作工藝和建盞類似,但用料不同。福建的陶土含鐵量極高,故而建盞胎體沉實厚重,金屬感强,其它地方的則達不到這個含量,做出的茶盞也就較為輕巧,但一樣具有很好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現時出產天目盞的主要為日本和我國臺灣省,還有江西吉安的吉州黑釉天目盞。近年來宜興的紫砂名家範澤鋒也涉獵天目盞的設計製作,以紫砂為胎體,誕生了不少精品。

10、日本鐵壺。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科技,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亦或是古董來收藏。日本鐵壺從材質上又分為生鐵和砂鐵,後者的價格遠高於前者。我國國產鐵壺現時在品質和工藝上尚不能與日本鐵壺比肩。

用老鐵壺煮出的水口感很軟、甘甜,用來泡茶,那是如虎添翼,對提高水溫有明顯作用,對泡普洱茶是再好不過的。而在煮茶過程中,鐵壺吸收水分中的氯離子,並釋放出二價鐵,長期飲用,可以預防貧血,補充鐵質。

11、銀壺。鐵壺用於燒水,銀壺則主要用於泡茶。由於銀壺中的水所釋放出來的銀離子具有的殺菌消毒作用,殺死了茶葉在存放過程中或多或少產生的一定量的細菌,消除了茶葉的异味,改善了茶葉的品質,從而使銀壺沖泡出來的茶獲得更好的口感,所以說用銀壺沖泡出來的茶更好喝。現時最出名的還是日本銀壺,均為匠人手工鍛打,有强烈的藝術個性。國產銀壺也不錯,精緻度略低,性價比較高。

12、錫罐,即錫制茶葉罐。古時候的人喜歡用錫來淨化水質,使味道更加清甜,錫對人體無毒無害,性喜凉。一般來說金屬都會有種金屬味,而錫卻沒有。用錫製成的茶葉罐因為自身材質的特性,密封性相對其他來說更强,而且因為罐身比較厚實,罐頸高,溫度恒定,保鮮的功能就更勝一籌。好茶葉需要好的茶葉罐來儲存,尤其是嬌嫩的綠茶,對保鮮的要求更高,若是用不好的茶葉罐,營養和味道都會流失,也容易變質,對於好茶,不得不說是個浪費,這也是愛茶之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全球最有名的錫罐來自馬來西亞。

中華文化圈的茶器品類大約就是這些了,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我們稍後再行整理。這些茶器都是既比特實用器具,又是精美的工藝品,所以喝茶既是味覺享受,也是視覺享受。茶席、茶湯、茶具,無一不美。生活的藝術無處不在,簡繁隨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