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劉備通過與東吳聯姻,以及利益交換等管道,獲得了荊州零陵郡、南郡和部分的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的統治權。
這裡強調一下。
“劉備全據荊南四郡”的說法,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從《三國志》中黃蓋、周泰、魯肅等人的本傳中我們可以發現。赤壁之戰後的荊州形勢非常複雜,吳軍瘋狂擴張,與劉備搶地盤。使得當時的荊州呈現了一種實力犬牙交錯之勢。
換而言之。劉備的地盤上有吳軍,吳軍地盤上有劉軍。當時荊州存在大量“插花地”。
比如《黃蓋傳》和《周泰傳》中,就有吳軍在武陵郡和長沙郡搶到地盤的記載。
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郡境遂清。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三國志·黃蓋傳》
後與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荊州平定,將兵屯岑。——《三國志·周泰傳》
“武陵蠻”就是武陵郡的蠻夷。
益陽就是現在的益陽市,當時屬長沙郡。
岑縣在武陵郡。黃蓋在武陵殺退武陵蠻,又在益陽平定山賊,周泰駐軍於武陵郡岑縣。
這就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吳軍勢力已經滲透到了武陵郡和長沙郡的地盤上。
另外《魯肅傳》中也有證據能證明,吳軍佔領了長沙郡北部大部區域。
所以說赤壁大戰後,東吳佔領南郡,劉備全據荊南四郡的說法其實是不對的。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劉備占了荊南四郡不少地盤,但東吳也占了荊南四郡不少地盤。東吳方面在這場搶地盤大戰中,反而占到了先機。不僅搶的地盤多,而且地盤質量也比劉備要好。
而正是因為地盤搶的不多,質量也不行。
所以後來劉備才必須要親赴東吳,通過與孫氏聯姻的管道,獲取孫權信任,讓孫權與自己交換一部分地盤。
經這一番交換後,吳軍退出南郡和武陵郡。
劉備退出江夏郡,又讓出部分長沙郡和桂陽郡的地盤。從結果來說,劉備的地盤只比孫權略大一點。(僅限於荊州範圍)
不過,由於劉備掌握了入川的通道。所以他在戰畧上比孫權略有優勢。
西元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此舉正中劉備下懷。
西元214年,劉備打敗劉璋,拿下益州。
此時,劉備的地盤擴大了一倍。新佔領了廣漢郡、蜀郡、犍為郡、廣漢郡、漢嘉郡,以及巴郡的部分地盤。(南中地區的越巂、牂柯、益州、永昌四郡此時只是名義歸順)
不僅地盤擴大了,人口增多了,兵力也隨之翻了倍。
未入川前,劉備兵力大概在六七萬左右,其中包括了劉琦的一萬人馬。
入川後,劉備兵力大概有十二三萬。約一半是益州軍。(益州之戰,强度不大,大量的益州軍直接投降劉備)
不過,劉備剛剛拿下益州不久,孫權就與他翻臉了。而隨後不久,曹操拿下漢中。又遣張郃攻擊巴郡北部。
劉備的東、北兩個方向受到夾擊。使得他不得不與孫權媾和,主動割讓部分地盤。
後來孫權接受了劉備的建議。
最後,孫劉以湘江為界。劉備損失了湘江以東地盤。孫權則罷兵,調轉槍口,攻打合肥。
暫時搞定孫權後,劉備回到成都備戰。
他先派張飛驅逐張郃,收復巴郡失地。
隨後又派張飛、馬超、吳蘭、陳式等人,迂回攻擊漢中。只是可惜,均被曹軍擊退。
西元218年,眼見幾次軍事行動無一例外的都失敗。劉備怒了。為了拿下漢中,劉備調集巴蜀所有人力、物力資源,親征陽平關。
又激戰了一年多後,駐守漢中的曹軍最高統帥夏侯淵被殺,劉備反客為主,握有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
西元219年三月,曹操親抵漢中。
劉備知道後,他本人坐鎮定軍山,以自己為誘餌,吸引曹操來攻。又令趙雲、黃忠在曹軍後方搗亂,切斷曹軍糧道。(曹軍利用漢水運糧)
曹操為了儘快拿下定軍山,及早班師,便集中所有兵力强攻,忽視了保護糧道。結果曹軍强攻不克,死傷慘重,糧道也被截斷。軍心士氣跌入穀底。
這一年五月,曹操眼見自己已無能為力,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當時關羽在荊州,孫權在合肥,都在蠢蠢欲動),便下令撤軍。
曹軍撤退前,將漢中郡西部五縣的十多萬老百姓一併遷走。
劉備主力大軍進入漢中後,漢中西部五縣已基本變成了無人區。劉備奪了五座空城。
不過劉備也不是沒占到便宜。
曹操撤的匆忙,漢中東部的上庸、西城、房陵等四個縣的老百姓,他沒來得及遷走。劉封和孟達率軍殺到上庸後,笑納了這幾個縣的老百姓。(具體數位不詳,可能在四五萬人左右)
七月,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打了曹仁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得知後,派於禁率三萬人增援。他本人則留在長安監視劉備的異動。
八月,襄陽附近連降大雨,水高五至六丈。
剛剛趕到的於禁大軍被關羽設計,淹死加殲滅一部分,其餘大部被俘虜。也包括於禁。
至此,劉備集團的實力達到巔峰。
名義上的地盤有一個半州,十二個大郡。包括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益州的蜀郡、巴郡、廣漢郡、漢中郡、犍為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
兵力在十五萬左右。荊州方向約五萬,其中關羽帶走了三萬,約兩萬人鎮守荊州;益州兵力在十萬左右,其中機動兵力七八萬人。
從數位上看,這時候的劉備仍然遠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兵力不下四十萬。但他可以利用曹魏多線作戰,每個戰區可調動部隊有限的情况,集中兵力,在局部地區創造戰畧優勢。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
曹操於220年初去世,曹魏陣營內部因爭奪大位而不穩。且襄樊缺糧。
下一步,關羽必然可以拿下襄樊,繼而威脅河南。劉備也可以趁機拿下凉州,甚至是關中,把戰線推進至潼關、崤函一線。
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新繼位的曹丕大概率會退守黃河一線,力保河北覈心區域。事實上歷史上的曹丕繼位後,他也確實放弃了襄樊。(孫權隨後派人攻佔襄陽)
劉備和孫權也會分別取關中和淮南,將豫兗青徐四州變為拉鋸區域。如此一來,一强兩弱的局面將被打破,變成名副其實的三足鼎立。
只不過,孫權選擇背刺關羽,給了曹魏喘息之機。葬送了這種可能性,繼續維持了一强兩弱的舊格局。
之後,劉備的荊州軍全軍覆沒。關羽被殺。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兵沒了可以再招,兵不精可以訓練,但好的將才百年難遇,關羽這種大將之才的死,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損失是致命性的。這就相當於劉邦集團死了大將軍韓信一樣。
劉備再想雙線夾擊曹魏,已無可能。
但黴運到這裡,還沒結束。
不久後。劉封和孟達在上庸內訌。孟達率軍投降曹丕,又引導曹軍攻上庸。
劉封不敵曹軍。不僅丟了上庸,還折了幾千兵馬。
西元220年夏,法正病死。
如果說關羽是劉備的韓信,諸葛亮是劉備的蕭何,那法正就是劉備的張良。
劉備陣營的頂尖人才本來就稀缺。現在是又喪地,又損兵,還折人才。劉備的實力巔峰期,只維持了數月時間。
後來,劉備之所以發動夷陵之戰。除了要給關羽報仇雪恨的因素外,挑柿子撿軟的捏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他不是不想伐魏,只是確實沒辦法。
伐魏的時機已失,自己實力不足,且又不可能不為關羽報仇。只能是削孫權了,靠打這一仗維持內部凝聚力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