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光內地資產、花百億在英國買房,重慶首富張松橋為何又回來了?

重庆 68℃ 0
摘要:房地產作為國民支柱產業,是各地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疫情的爆發,加速了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也意外“召回”了地產企業家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那位曾擁有11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的重慶地產大亨。峰迴路轉,2020年中旬,渝太地產一連拿下成都多塊地皮,並不是張松橋口中的一線都市。張松橋一系列回歸動作,再次引發了眾人議論。

房地產作為國民支柱產業,是各地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疫情的爆發,加速了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也意外“召回”了地產企業家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那位曾擁有11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的重慶地產大亨。

令國人意外的“回歸”

時間回到2017年3月,中渝置地旗下所有內地房地產項目被傾售一空,“重慶李嘉誠跑了”的聲音不絕於耳。當時的張松橋在兩會時面對記者,表示自己不是跑了,還有一些“私人項目”正在合作,也會密切關注北京、上海等都市的發展。

峰迴路轉,2020年中旬,渝太地產一連拿下成都多塊地皮,並不是張松橋口中的一線都市。要知道渝太地產作為中渝置地的“孿生兄弟”,本來是主攻香港及國外地產的,在2015年後,佔據著張松橋產業的重要地位。如今,渝太地產居然“有精力”插手內地業務。

實際上,從2018年開始,張松橋便開始在內地市場有所動作。與許家印在湖南合作開發房地產,雖然並不是太大的動作,也是把精力用在了內地。如今又由渝太地產出面投資成都地皮,不知張松橋是否會違背“國內項目收入占比不會超過5%”的誓言。

張松橋一系列回歸動作,再次引發了眾人議論。當初香港房地產形勢看好,國外經濟發展迅速,便“弃暗投明”,效仿李嘉誠,斥資101億元收購倫敦最高建築——德賀大樓全部股份,做出了不少震驚國內外的“大動作”。

如今受疫情影響,美國、英國、日本等經濟強國發展受到衝擊,GDP呈負增長趨勢,而中國2020年GDP卻依然增長4%左右。被張松橋高度看好的英國,卻因為脫歐,經濟發展十分不穩定,讓中渝置地的市值虧損至僅剩70多億。

曾經有多高調,如今就有多落魄,張松橋再一次為了利益回歸內地市場,讓“重慶中渝實業有限公司”中的“實業”二字,變得更加輕薄。

張松橋曾說過“成功的商人要順應社會變化”,不過“實業家”也需要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張松橋的發家史中,我們或許會更加明確他的經商理念。

沒有人比他更懂“時機”

張松橋的人生,與重慶、香港兩地密不可分。1964年,張松橋出生在重慶,在高中還沒有畢業時,他便獲得了前往香港讀書的機會。這一次的“見世面”,為他打開了未來事業發展的大門,他帶回了知識,帶回了資產,也帶回了“電子錶”這類的時髦貨。

有了電子錶的供應源,張松橋在重慶市場上大展拳脚,一進一出,讓他獲取了大量利潤。從此,張松橋的事業發展便上了“高速路”買地皮創業,開公司,張松橋混得如魚得水。

張松橋曾說過,他在回到重慶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創業資本的原始積累。外界傳言,張松橋發家走得不算正道,靠的是倒賣銀元、骨灰,或許販賣電子錶的成功,不過是張松橋在內地展示商業能力的一場“秀”,他的本事不止於此。

不過,做生意都需要錢,錢的來源要歸功於他的祖母,一名來自越南的華人,豐厚的家產為孫兒張松橋提供了庇蔭。不過,他“錢生錢”的能力著實也讓人佩服。在內地打拼的過程中,張松橋也結識了此後重要的商業夥伴——曾維才。

二人一拍即合,在1992年,創辦重慶中渝實業有限公司。其中,中渝置地負責主攻內地西部市場,渝太地產主攻香港市場。彼時,張松橋已逐漸稱霸重慶地產市場,一口氣拿下重慶北部2000畝土地,開發當時還處於荒蕪狀態的重慶北部新城。

很多重慶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是,“加州花園”就是張松橋的手筆。在地勢複雜的山城重慶,打造美式風格,建築面積均為100㎡的大戶型,顛覆人們的住宅觀念。在經濟相對落後的90年代初,這無異於是一個創新之舉。

隨著重慶在1997年被評為直轄市,張松橋加大了對重慶地區的投資力度。同時全力進軍內地房地產,在包括成都、昆明、貴陽、西安等地,廣泛購置地皮及房產,巔峰時期的張松橋,擁有1100萬㎡的地產,獲得了“西南地產王”“重慶李嘉誠”的稱號。不過,張松橋的成就不止於重慶。

張松橋與李嘉誠之間,還有著更加複雜的關係,二人幾乎在香港總會約飯,張松橋還在李嘉誠的“軍師”袁天凡手中,購置過15億港元的房產。還有人說,這兩個人本質上就很相似。

即便張松橋的產業在內地勢力發展如此迅猛,張松橋的常居地還是在香港,中渝置地是曾維才在打理。作為香港頂級富豪圈“大D會”的成員,張松橋在香港的事業發展似乎更加成熟,一人包攬渝港國際、渝太地產、港通控股多家公司的主席。

或許也是這樣強勁的後援支持,才讓張松橋在合作夥伴曾維才捲入文强案後,能够快速脫身,立刻轉戰香港及國外市場。2010年,曾維才被指控賄賂文强,中渝置地緊急停牌,公司方立刻宣佈這是曾維才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不過,這樣的宣稱仿佛並無作用。隨後幾年,中渝置地的經營情況急轉直下。2014年,中渝置地在內地的營業額同比下跌的41%,年營業額僅有57.54億元。另一邊,渝太地產在香港的經營狀況則大相徑庭,營業額上升了5.51%。

於是,張松橋便在2015年一年的時間,撤去了其在內地所有房地產項目。分別將房產拋售給了恒大地產、中國融創等房企。就像他曾經幾個月時間內瘋狂購置內地房產的果斷和乾脆一樣,在拋售時張松橋也是當機立斷。

很多人不瞭解的是,早在2013年時,中渝置地就已經開始慢慢退出了內地市場。中渝置地曾“賠本”賣出過照母山的一塊地皮,21.9億元買下,14.25億元賣出。

這樣的處理方法,張松橋同樣用在了2015年傾售土地的交易中。經過一番折騰,張松橋套現了數百億資金。用中渝置地內地負責人的話講則是“預見了二線都市投資的風險性”。當時的中渝置地,已經打定了轉型為國際性房產開發商的打算。

張松橋先是夯實了其在香港地產圈的地位。他以63億元買下香港最貴豪宅山頂道75號“何東花園”,又買下此前提到的15億豪宅白加道22號。

隨後張松橋便在英國倫敦豪擲百億購置房產。對此,專家分析他是看中了英國脫歐時物業估價較低,未來增值空間很大。不過,讓張松橋沒想到的是,英國經濟遲遲不回暖。在各地房產市場的反復橫跳,最終也沒有給張松橋帶來經濟利益,反而讓營收一敗塗地。

2016年,中渝置地盈利同比减少121.73%;2017年同比减少58.9%。渝太地產同樣在這兩年盈利狀況不佳,僅在2018、2019年有所回升。

沒想到2020年的疫情,徹底擊垮其在海外市場的投資。資產的强烈縮水,讓張松橋變得不如此前那麼“躁動”,這幾年將投資方向轉回內陸,由此前幾十億的大手筆,變為了幾億或者十幾億。即便是這樣小幅度的回歸,還是引起了眾人的不滿。

是“投機”還是順應風向

網友表示“商人可以逐利,但應該有些家國情懷”。不可否認,張松橋對於商機與危機的嗅覺格外靈敏,也很有找“後路”的天分。

但他卻沒有沒有回饋社會的意識,沒有作為“領頭羊”帶動區域致富的社會責任感。即便借到了時代的東風,卻失去了群眾的支持。

這種支持,有時候恰恰成為了規避風險最好的“底牌”。翻看實業家的履歷,慈善家往往是他們企業家之外的第二個名頭。達利集團總裁許世輝成功後,從2014年至今,始終堅持做慈善,達利集團在商界的發展始終順風順水,口碑與財富雙豐收。

任正非作為華為集團的領頭羊,也曾以企業名義向教育部捐贈2500萬元,創立“寒門學子基金”。啟動“通信未來種子”項目,幫助欠發達地區培養ICT人才……這樣的企業除了自身强大以外,還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其發展壯大是民心所向。

順應時機不意味著“投機主義”,對於張松橋來說,或許“抓住機遇”已經不再是解决問題的根本,將發展重心轉向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內地,也不再是“安身立命之本”,其需要强化的是內功。

無論怎樣的市場都暗藏著危機,解決方法也不是“撤資重來”那麼簡單。

面對大環境的顛簸,企業需要直面機遇與挑戰,尋求生存之道,扎扎實實地將根基打牢,才不會像浮萍一般隨風飄搖。同時,企業家更需要擁有“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