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衕誌
從廣義上來講,從董卓進京奪權開始,中國歷史便開始進入到戰亂不休的漢末三國時期。但鮮為人知的是,董卓入洛時僅帶了不到三千兵馬,而忠於朝廷的軍隊卻多達數萬,實力對比可謂極其懸殊,並且質疑、反對他的朝臣和將領為數眾多。那麼,董卓是如何克服逆境,奪取朝政的呢?
01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董卓本是鎮守一方的州牧,他之所以能率軍進京、奪取朝政,完全是拜外戚與宦官集團的爭鬥所賜。原來,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跟以中常侍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勢如水火,而為了穩固何家的權勢,何進曾向妹妹何太后請求誅殺宦官,但遭到拒絕。在這種情況下,何進遂聽從部將袁紹的建議,命董卓等人率軍入洛,借武力威脅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
何進劇照
董卓在接到何進的徵召後,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後來在謀士的建議下,才率領不到3000人的部隊趕赴洛陽,屯紮在城外20裏處的夕陽亭,以觀察時態的走向。幸運的是,董卓到達洛陽城外沒多久,便獲悉何進被張讓謀害、袁紹兄弟率軍入宮盡誅宦官、少帝劉辯在外逃難的大變故,於是火速率軍“救駕”,就此名正言順地進入洛陽。
02多管齊下,奪取兵權
動亂平息後,外戚、宦官兩大集團被悉數清除,最有可能控制朝政的,只剩下手握重兵的武將集團,其中尤以董卓的野心最大。不過,董卓要想執掌朝政並非易事,除了反對他的朝臣為數眾多,更重要的一點則是效忠朝廷的軍隊多達數萬人,自己手下這點兵馬,根本不足以抵擋。更何况,與董卓同時入洛的軍閥丁原、鮑信等人,手下都有數千精兵,不能不讓董卓心生忌憚。
董卓劇照
不過,董卓既然有膽量篡奪朝政,必然是有備而來。首先,由董卓統領的凉州軍隊素以剽悍善戰著稱,戰鬥力驚人,一旦跟朝廷的軍隊發生火拼,不一定會落下風。其次,朝廷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自從何進被殺後便沒了“主心骨”,諸將之間互相猜忌,很難聯合作戰。第三,董卓生性狡詐,喜歡虛張聲勢,往往能通過陰謀詭計來擺脫逆境。
董卓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囙此剛一入城便向皇帝和朝臣們吹噓自己的實力,聲稱將有數萬凉州兵馬在短時間內進入洛陽。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董卓暗中派三千兵馬每隔四五天就趁夜離開洛陽,等次日清晨再大張旗鼓的進城,給外人造成一種假像,以為凉州軍在絡繹不絕的抵達。漢少帝君臣“眼見為實”,難免會心生恐懼。
凉州軍團以驍勇著稱
當然,僅靠這些小伎倆不足以成事,並且一旦“破功”後果將不堪設想。囙此,董卓在製造凉州軍陸續入洛假像的同時,還加緊吞併何進的舊部。為此,董卓剛一進入洛陽城,便指使弟弟董旻攻殺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並通過威逼利誘的管道,招降何進昔日的將領吳匡等人。由此,多達萬餘人的精銳部隊歸順董卓,後者的實力由此大增。
緊接著,董卓又逼走中軍校尉袁紹、騎都尉鮑信,由此消除兩大隱患。對於實力強大、軟硬不吃的並州刺史丁原,董卓的應對之策是派人收買對方的猛將呂布,使得後者以誅殺丁原的管道來投靠。總之,通過“多管齊下”的管道,麾下不足3000人馬的董卓,勢力迅速膨脹,一躍而成為洛陽內外最有實力的人物。
袁紹劇照
初,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潜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複至,洛中無知者。尋而何進及弟苗先所領部曲皆歸於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卓兵士大盛。見《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
03權臣上臺,亂世開啟
漢少帝懾於董卓的權勢,進拜他為司空(三公之一,相當於宰相),但根本無法滿足這個大軍閥的願望,然而董卓要想在權位上更進一步,唯有建立不世之功才能服眾。在謀士李儒的建議下,董卓决定效仿霍光,通過廢立皇帝來樹立威信、專斷朝政。事情進展的相當順利,滿朝文武懾於他的淫威,除尚書盧植挺身抗辯外,再無一人敢站出來表示反對。
董卓最終篡奪朝政大權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一日,登基還不到5個月的漢少帝劉辯被董卓廢黜,陳留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相國、太師,專斷軍國大政,儼然成為漢朝的“無冕之皇”。董卓上臺後各種倒行逆施,由此激起關東州牧郡守們的聯名聲討,漢末三國大亂世就此拉開帷幕。
參考書目
範曄(劉宋):《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陳壽(西晋):《三國志》,中華書局2007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