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第54天,25歲男子被活生生餓死了。
25歲的李某因病住進了某老年森林康養中心,該中心的氣功大師劉尚林曾建議節食治癒其疾病,很遺憾,李某沒有等到這一天。
在這痛苦的54天裏,餓了,李某一粒米都不能吃,只能喝該中心“特產”的山泉水,餓到肚子疼,就喝熱水堅持,餓到走不動路了,就輸液維持。
在絕食第38天的時候,李某就行堅持不住了,走不動路,可是氣功大師還在糊弄他:“再堅持堅持,堅持到第60天李某就好利索了。”
在節食後的第54天,李某去世,這是一起悲劇,劉尚林也因過失殺人被捕。
節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養生常用的管道,一些研究也間接證明了限制飲食可能有助於長壽,但是盲目節食非常不可取,想要通過限制飲食來治病,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一、德國研究:限制飲食,或有助於長壽
2019年10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組織進行了聯合研究,探討飲食對小鼠壽命和健康的影響,發現小鼠在年輕時期開始减少攝入食物,並堅持少吃,壽命會更長,也更健康。另外,早期限制飲食的小鼠,在老年時改成隨意飲食後,死亡率會迅速提高,表明年輕時就養成少吃的習慣,並長期堅持,才會對健康和壽命有益。
但是,該研究僅僅在動物實驗上進行,考慮到齧齒動物和人類對禁食的生物學適應性有顯著差异,這些研究證據不能完全外推到人類。當然了,適當的限制飲食,還是對壽命有些許幫助的。
二、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少吃一口,垃圾就少一點。垃圾少一點,就可以多活一天。”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一直宣導大家要少吃一點,尤其是肉,因為現在的人吃太多肉,身體肥胖。少吃一點,體內的垃圾就少一點。根據比較動物學研究,人體的腸胃比較適合葷素搭配,應該以素為主,適當吃肉。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吃太多肉,連大便的氣味都會不一樣。
飲食與癌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密切相關,這是因為飲食直接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吃得太多,新陳代謝受到影響,體內的垃圾和毒素排不出來,不斷堆積,就會發展成疾病。
三、限制飲食不等於絕食,節食不是人人適用
限制飲食不等於絕食,而且節食也不適合所有人,現時國際上比較認同的節食方法是“輕斷食”。
輕斷食在醫學上稱為“間歇性禁食”,控制膳食在時間上的限制,而不是總熱量或者食物種類。輕斷食能幫助細胞清除或修復受損分子,有助於減輕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緩解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甚至延緩衰老。
現時,醫學上主流的間歇性禁食方案有兩種,而且都要求循序漸進來進行:
方案一:每日縮短進食的時間窗,目標是每日斷食16~18小時。
方案二:每週有2日限制總熱量500卡路里,其餘5天正常吃(5:2)。
需要注意的是,現時沒有臨床研究發現輕斷食有嚴重不良反應。不過,有研究發現,輕斷食期間,發育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需要注意補充鐵劑和監測血紅蛋白的濃度。另外,輕斷食會新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風險,囙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間歇性禁食,密切監測血糖,及時調整藥量。
四、鐘南山院士推薦:吃飯只吃7分飽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認為,七八分飽最健康,合理的飲食合一提高人體的抗氧化應激,有助於預防疾病和延長壽命。
那怎樣才叫“七分飽”呢?——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如果在這個時候停止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饑餓,也不容易變胖。
要做到“七分飽”,首先要調整進食順序。進食順序會影響進食量,從而限制攝入熱量。
進食順序:
(1)喝清淡的蔬菜湯,蔬菜湯能量低,占一點胃的空間,减少進食量,同時刺激胃酸分泌,利於消化食物;
(2)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能進一步新增飽腹感,還能延緩人體對碳水、脂肪的吸收;
(3)吃肉,例如:瘦肉、魚肉、雞肉等等,補充蛋白質;
(4)吃主食,除了米飯、饅頭之外,還可以吃點雜糧粥、玉米番薯,補充碳水化合物。
其次,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兩餐需間隔4-6小時,讓胃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上一頓的食物。吃飯的時候,需要細嚼慢嚥,時間應該不少於20分鐘,讓大腦能接收“吃飽”的資訊。平時如果餓了,可以吃點東西,例如酸嬭、水果等等。
總而言之,大家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果,適當食用肉類食物。另外,飲食應少鹽少油,少吃煎炸的食物。而且,不可暴飲暴食,也不能餓著肚子,這是很傷胃的行為!
參考資料
[1]《Nature子刊: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生物世界.2020年11月28日
[2]《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系,科學的解釋來了…》.科普中國.2020年12月8日
[3]《輕斷食會傷身嗎?》.中國醫大一院.2021年1月19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