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吳秀峰的實戰能力,曾任紅軍國術教員,津門“聾爺”名下無虛

天津 70℃ 0
摘要:八極拳作為傳統武術短打類拳法中一門動作十分剛猛的拳種,其寸截寸拿和硬打硬開的風格在我國傳武歷史中一直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八極拳發力源於人的脚跟,再行於腰際貫於指尖。囙此八極拳的爆發力可謂是非常之大,武術諺語中更是將其稱作“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吳秀峰先生,他便是八極拳門中的第6世傳人。據悉吳秀峰先生在江西就曾擔任過紅軍部隊的國術教員,並指導紅軍戰士習練八極拳功夫。

八極拳作為傳統武術短打類拳法中一門動作十分剛猛的拳種,其寸截寸拿和硬打硬開的風格在我國傳武歷史中一直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八極拳發力源於人的脚跟,再行於腰際貫於指尖。囙此八極拳的爆發力可謂是非常之大,武術諺語中更是將其稱作“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吳秀峰先生,他便是八極拳門中的第6世傳人。那麼關於吳秀峰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換句話說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高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地剖析一下。

首先,從吳秀峰的學武履歷來看。

吳秀峰先生於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在河北滄州孟村的回族吳氏家裡出生,他的父親吳會清先生本就是開門八極拳一脈的第5世掌(武術界皆稱吳會清為“鐵巴掌”)。吳秀峰幼年時因病導致聽力受損,再加上母親病逝的打擊,以至於他的性格逐漸變得有些孤僻。

據說吳秀峰大約10歲時還無法跟正常人一樣交流說話,可他對早晚在自家院子裏練武的人卻有著極大的興趣。一直到吳會清先生無意中發現了年幼的吳秀峰悟性不錯以後,他便開始系統地正式教授兒子八極拳術。

就這樣吳秀峰在父親吳會清先生的親自傳授下,其功夫可謂是日益精進深得八極術之奧妙,並在12歲時開說話成為了一個拳術精湛的回族少年。隨後,吳秀峰又經過數年的勤學苦練便已經在眾師兄弟中脫穎而出(其身法之靈活更是號稱一絕)。

其次,從吳秀峰的武術生涯來看。

早在1926年時18歲的吳秀峰就已經開始在宋莊子和薑官屯村等地教拳授徒,緊接著他又在1929年時一路南下(沿途徑過了魯、滬、浙、粵、豫等諸多省份)遍訪高手名師。

據悉吳秀峰先生在江西就曾擔任過紅軍部隊的國術教員,並指導紅軍戰士習練八極拳功夫。1931年時吳秀峰先生還在韓化臣、左雙和李廣菊等多位名家的邀請下前往棗莊教授八極拳術。

據說吳秀峰先生剛去棗莊時很多人見他是一個青年,囙此一開始都沒有將他太當回事兒。一直到吳秀峰正式登場演練之後,眾人才看出其技藝高絕,並以“凑份子”的形式將他請為師父。當時前來求學者有很多人年齡都比吳秀峰先生要大,還有一部分人更是帶藝投師(據統計當時帶藝入門之人就多達50人左右。

吳秀峰先生門下比較著名的弟子有王志勝(也就是電視劇《鐵道遊擊隊》裏王强的人物原型)、陳永吉(八路軍遊擊隊的戰士)、王長典(號稱“申城八極王”)和石均惠等。

1932年吳秀峰先生從山東的棗莊返回老家孟村以後,他又北上來到了天津開始傳播八極拳功夫。而邢玉清、王景祥、孫煥文、周廣源、王振亭和王振江等人就是吳秀峰先生在天津所收的首批弟子,再後來潘長山和謝虎等人也相繼拜於其門下。據統計吳秀峰先生在天津教授八極拳術期間,其門下慕名來求學的人已有將近千人之多。那時天津武術界的同行都尊稱他為“聾爺”,而八極拳也在他的大力傳播下於天津發揚光大。

1934年時吳秀峰先生因在意租界痛打了曹錕的保鏢,無奈只能被迫再度南下避禍(這也是吳秀峰先生第2次下江南)。1948年時吳秀峰先生第3次南下,並接連走訪了莆田和泉州等地。

綜上所述,我們無論是從吳秀峰先生自幼跟隨吳會清先生承襲家學的名門師承來說,還是從他老人家傳播八極拳的巨大貢獻來看,這些都足以從側面證明其津門“聾爺”的稱謂確實是名下無虛。

最後,關於吳秀峰先生一身吳氏開門八極拳功夫的實戰話題,咱們今天就先暫且聊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八極拳是否能經得起實戰考驗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獨到的觀點和看法。

(瞭解更多有料的歷史傳武話題,歡迎關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臺,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