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得了荊州全境後,為何不從荊州北伐,而一直執著於攻取合肥?

湖北 113℃ 0
摘要: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而起兵伐吳,夷陵之戰失敗之後,劉備也病死在了白帝城。在這之後,蜀國由主張聯合吳國的諸葛亮主政,蜀國和吳國也重修舊好。諸葛亮六出祁山討伐魏國時,曾多次邀請吳國引兵北上協助伐魏。吳國伐魏時,卻並沒有效仿曾經關羽那樣出兵襄樊,而是集結重兵攻打合肥。其主要原因是攻打合肥既能够穩固己方的長江防線,還能够避免面對出兵襄樊所要面對的一系列壓力。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而起兵伐吳,夷陵之戰失敗之後,劉備也病死在了白帝城。在這之後,蜀國由主張聯合吳國的諸葛亮主政,蜀國和吳國也重修舊好。諸葛亮六出祁山討伐魏國時,曾多次邀請吳國引兵北上協助伐魏。

吳國伐魏時,卻並沒有效仿曾經關羽那樣出兵襄樊,而是集結重兵攻打合肥。其主要原因是攻打合肥既能够穩固己方的長江防線,還能够避免面對出兵襄樊所要面對的一系列壓力。

(一)合肥水上運輸發達,長期威脅吳國領土安全

一直以來,吳國的特點都是步軍弱,水軍强。吳國自身也深知這一點,他們舉兵伐魏的目的並不是要完全滅亡魏國,而是要在保全自己軍隊戰鬥力的情况下,通過戰爭實現擴張,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合肥地處於長江與淮水的交接點,戰畧意義對於吳國來說尤為關鍵。如果將合肥控制下來,就等於解除了在水路上魏國對於吳國領土的威脅,讓自己的長江防線更加穩固,方便於日後防守魏國南下。而出兵襄樊照比出兵合肥,戰畧意義確實不大。

(二)襄樊接近魏國國都,防守更加堅固

三國初期,關羽從荊州北伐襄樊,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嚇得曹操差點兒選擇遷都。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襄樊距離魏國國都許昌還是非常近的,如果從荊州出兵,那麼很容易就能够威脅到魏國的長安、洛陽、許昌等京畿重地,魏國也就有了亡國的風險。

京畿附近,魏國一定是集結了重兵進行防守,防線非常穩固,而吳國並沒有關羽那樣勇猛的大將,也沒有荊州兵那樣擅長征戰的步軍。如果吳國從荊州進兵,對陣魏國的絕對精銳,非但很難取勝,還會極大損失吳國軍隊的有生力量,這一點與吳國出兵的初衷嚴重不符,也是吳國所最不願意看到的。

(三)襄樊接壤蜀境,有被兩面夾擊的風險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荊襄地區實乃四戰之地,各個方位極容易遭遇到其他力量的進攻。各國之間的聯盟都是互相變化的,特別是荊州與蜀國接壤,如果吳國從荊州進兵被魏國擊敗的話,荊州防務必然空虛。

而魏國也經歷了一番大戰損失慘重,蜀國很可能掉轉兵鋒,乘勢取下荊州。就像當年周瑜與曹仁在南郡爭鬥,諸葛亮坐收漁翁之利取下南郡一樣。所以,吳國是不能够冒如此之大的風險從荊州出兵的。

綜上所述,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吳國伐魏,並不是為了幫助蜀國滅亡魏國,而是為了自己能够奪取到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在權衡利弊之後,認為從合肥出兵自己的損失會更小,風險也會更小,獲得的收益反而會更大,所以吳國自然不會選擇從荊州攻擊襄樊進行北伐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