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認為當時抗日戰爭日軍沒攻佔陝西,是因為陝西的價值很弱小(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陝西自從唐朝開始地位就一直下降,到近代已經成為了不太富裕的非產糧大省),畢竟日軍向來只占中心都市,比如省會,或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市,因為占這些都市才更具有價值,符合日本“以戰養戰”的政策。
但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陝西可以說是日軍最想佔領的省份之一,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僅次於重慶了,畢竟陝西可是有當時的八路軍首府延安,能够打進陝西,進逼延安,日軍難道會不想嗎?
而且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當時的陝西可是大批的軍校。
——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抗日紅軍大學”,我黨將其視作之前的黃埔,為我軍培育了大量的軍事骨幹,這裡大部分營員後來都成為了軍隊中的幹部;當然了,國民黨在陝西也有軍校,即黃埔軍校分校,建在漢中。
也就是說如果日軍佔據陝西,相當於摧毀了這兩個軍校的幹部培訓,這對抗日勢力的打擊那是極大的。
所以,日軍顯然不是不想打陝西的。
其實日軍雖然强大,但它打不進延安主要還是“實力問題”,而當日軍實力不濟,我軍又有相對優勢的時候,此消彼長之下,日軍當然就打不進來了。
首先,我們來說日本自身的問題。
——在日本侵華時期雖說整體軍事水准確實要比中國高一個等級,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日本自身即便再發達,它仍舊有一個先天因素制約,那就是國體很小。而國體一小,人口資源與物質資源也就變得十分有限了。
日本自然也知道自身的弊端在哪裡,一直“以戰養戰”顯然也是不穩定的,所以為避免戰線過長,補給跟不上,給自己造成過大壓力,一般的戰術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比如日本在拿下朝鮮全境後,在朝鮮休整了很長時間,之後才對東北慢慢進行滲透,之後時機成熟在1932年佔據了東北全境。
然後又在佔據東北後,為了維系統治,扶持了一個偽滿洲國,借助偽滿洲國這個幌子,大肆培植偽軍來彌補自身軍力的不足。當然了,它還繼承了老張家留下的軍工產業,並在其基礎上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軍工生產體系。
而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日本在有中國東北三省作為其大後方的情况,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這也是日本對於自己非常有信心,“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原因——畢竟當時的日本準備實在是太充分了,更不要說他們還在武器上有著絕對的優勢。
而日軍原計畫侵佔我國華北及南方地區省會也確實非常順利,整個的推進過程也非常迅速,但隨著戰爭的持續,日軍後來的問題也還是出現了。
我們前頭有簡單的提及,日本在戰爭初期將戰鬥重點目標定位在中國那些工業相對發達的中心都市,而這些都市一般都是在我國的沿海地區,所以當時日本將主要的軍事力量都放在了中國東部以及南部地區。
當時日本在佔領這些地區已經耗費了大量的兵力,而中國的抗日武裝又在四處活動著,騷擾著日軍,所以必須要留守足够的兵來守禦這些地方。囙此隨著日本佔領中國的面積不斷擴大,其可用軍隊數量越來越少,日軍想打陝西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日軍已經將有限的軍事力量都放在了攻打中國那些更具有價值的地區。
再者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當時的陝西具備一些“天然”優勢。
1、我們應該都清楚,陝西的東邊就是山西,在某種程度上山西也算是陝西的門戶,所以要想拿下陝西,最好以佔據山西為依託。
但山西這個地方雖然日軍很早就佔據了,但卻一直讓日軍十分頭疼。因為這裡有兩支部隊,一支是閻錫山的晉綏軍,再一支就是我們的八路軍。而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兩方的軍隊早已經摒弃了前嫌,共同對外。
——在山西這塊地界上,晉綏軍在正面戰場上打擊日軍;而八路軍則在敵後戰場上打遊擊騷擾日軍。兩支軍隊的合作雖然談不上十分默契,但也算湊合,山西境內的不安分成為了日軍心中的刺,當時的平型關大捷與百團大戰都是在山西境內發生的。
日軍雖然對山西全境發起過多次掃蕩,但越是掃蕩,就越激發了山西人們的抗戰决心,所以山西人民投軍也是最為積極的。當時山西為抗戰提供了大額的兵源——據統計,在我黨的引導下,山西境內的民兵組織、敵後武工隊加起來就足足有十萬餘人,在全國境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而在山西境內有著如此大的壓力,日軍又怎麼能安心去攻打陝西呢?一個山西都還沒搞定呢!
2、陝西地形條件實在太好了,即便日軍越過山西,從別的地方來到陝西也只能是吃癟。
陝西在當時雖然落後,但地形卻是極其的易守難攻。
日軍在平原地帶之所以可以迅速的推動戰線,最重要的點就是日軍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但是日軍越往西走,山路越多,可以通行的道路也就越少,囙此日軍的機械化優勢根本無法實現,而一些殺傷力比較大的武器自然也無法發揮出相應的作用。
總之,日軍越往西走,與我軍的武器方面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小,當我軍再借助地形優勢對付日軍的時候,形勢就相當於曾經進攻阿富汗的英軍那般,落不到好果子吃。
——其實日軍也不是沒有對陝西發動過戰爭,自從1938年開始到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軍對陝西發動了20多次試探性進攻,但在我軍借助地形與黃河優勢頑強抵抗,日軍並沒占到好果子,雖然在此過程中陝北府穀一帶曾短暫淪陷數個小時,但我軍沒過多久就再次收復了。
而在多次實戰吃癟後,日軍又何來的勇氣再打陝西呢?
除此之外,日軍雖然機械化部隊無法在陝西發揮出威力,但日軍想起了他們的制空權,於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對陝西發動了多次大面積的轟炸,當時的延安可以說是陝西地界被轟炸的最多的,有時候是持續一年的轟炸,在全國範圍內次數估計也僅次於重慶了。
但即便是整個延安城被炸成了瓦礫堆,只剩下殘牆,這些依舊沒有對延安的人民的生活造成沉重打擊,因為在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人們很快就適應了空襲,並且搬進到窑洞裡面居住,借助著山地優勢,損失並不大。
《新中華報》曾報導:“敵機七架十二日第三次來襲延安,……投彈四十餘枚逸去。炸毀民房一百餘間,死猪二只雞三只而已。十四日上午九時四十五分敵機七架又來延轟炸,投彈四五十枚,損傷甚微。”
甚至連全面覆蓋的空襲,尚且不能傷及陝西皮毛,又何來打進陝西這一說呢?
而且陝西在當時是被我們當做是大後方來對待的,畢竟不但總部在這裡,甚至還要供給大部分軍隊的軍糧,是產糧重地——據統計,抗戰期間陝西向我軍繳納的賦糧每年為460萬石之多。
如此重要地區,怎能讓日軍覬覦,必當牽一髮而動全身。假若日軍真的對陝西發起大規模的戰爭,誓死要打進陝西,必將有迎接全國敵後根據地抗戰勢力的反撲準備,當然了國軍作為友軍也會幫忙打掩護,圍魏救趙的戰術在深入我國內地的日軍身上肯定是能够奏效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