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中部人口第一城爭奪戰,懸念再起

河北 118℃ 0
摘要:搶人,仍在繼續。與一般都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相比,超大特大城市仍有諸多限制。這一次,武漢出手,意味著整個湖北在搶人大戰中全部祭出大招。其一,由於疫情影響,武漢人口高增長態勢一度逆轉,中部第一人口大城罕見易主。七普資料顯示,鄭州以1260萬的常住人口規模,險超武漢的1232.7萬人,首次問鼎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比特。如果這一優勢能够繼續保持,那麼快則2021年,慢則2022年或2023年,武漢有望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文|凱風

搶人,仍在繼續。

01

這一次,出手的是中部第一大省會。

日前,武漢市出臺落戶新政,進一步放寬落戶門檻,逼近“零門檻落戶”:

1、放開重點職工落戶:重點企事業(總部企業、科創企業等)組織職工,只需要繳納社保,有穩定居所的就可以申請落戶;

2、放開新城區落戶限制:男不滿45周歲、女不滿35周歲的非本市戶籍人員,在新城區(包括蔡甸、江夏、東西湖、黃陂、新洲區)、功能區(包括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漢南區〉、武漢化工區),由原來社保繳納2年變為6個月!

3、夫妻、子女隨遷申辦戶口,將在本市有合法自有房屋的條件調整為在本市有合法穩定住所(含合法租賃住房)。

4、推動高等院校在校生、畢業生在漢落戶,大學生年齡條件不變,大學生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隨遷落戶。

5、調整新城區遷入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在中心城區、功能區有自有產權房屋的,就業創業條件由2年變為1年。

這意味著,在超大特大城市裏,武漢率先推出准“零門檻落戶”的大招,落戶門檻空前降低。

武漢空間發展佈局示意圖來源:武漢十四五規劃

現時,我國共有16個超大特大城市,常住人口普遍破千萬,城區人口全部超過500萬。

與一般都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相比,超大特大城市仍有諸多限制。這一次,武漢率先破局,無限逼近“零門檻”,訊號意義不容低估。

事實上,在此之前,湖北省已經取消了除武漢之外所有地市的落戶限制,包括襄陽、宜昌在內的12個地市全部零門檻。

這一次,武漢出手,意味著整個湖北在搶人大戰中全部祭出大招。

02

武漢和湖北,為何如此迫切搶人?

其一,由於疫情影響,武漢人口高增長態勢一度逆轉,中部第一人口大城罕見易主。

七普資料顯示,鄭州以1260萬的常住人口規模,險超武漢的1232.7萬人,首次問鼎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比特。

這背後,除了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為鄭州提供源源不斷的供給、鄭州GDP10年翻了3倍等因素之外,疫情衝擊的影響不容忽視。

其二,與武漢相比,過去10年,湖北的人口增長態勢更加不容樂觀。

七普資料顯示,2010年-2020年,湖北常住人口僅增長51.48萬人。如果减掉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可能是淨流出的。

與之對比,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10年人口增量超過2100萬,同處中部的河南增量是534萬,湖北無疑有著搶人和留人的緊迫性。(參閱《過去10年,誰是人口增長最猛的省市?》)

同時,湖北多個地市人口負增長。除了武漢高增長,恩施、咸寧、黃石、鄂州微增長之外。

所以,如何留住更多勞動力,如何搶到高學歷人才,不只是武漢一城的事,也是湖北全省的事。

其三,武漢是首屈一指的教育强市,但如何留住百萬大學生,無疑是個問題。

資料顯示,武漢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數量超過百萬,僅次於廣州,是名副其實的第二大教育大城。

武漢每年都有上百萬大學生畢業,但這些大學生很多未能留在本地,反而去了廣東、上海、北京等地。

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2020年畢業的大學生中,僅有33.9%留在了湖北,而去往廣東的比例就高達21.33%。(參閱《二線留不住!985大學畢業生都去了哪裏?》)

不過,這已是近年來最好的情况,華中科大留鄂學生比例首次超越廣東。過去許多年,廣東都是華科畢業生的第一就業目的地。

情况正在改觀。武漢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已在不斷增長,留在湖北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資料顯示,過去4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139.4萬,其中落戶64.4萬人。而從2016年以來,大學畢業生留漢比例從42.18%逐年上升至現時的65.12%。

這種趨勢,無疑值得關注。

03

留人和搶人,武漢有何優勢?

近年來,武漢在國家戰畧的分量得到不斷提升,這將成為武漢搶人的重要支撐。

其一,中部崛起,武漢是重點都市,堪稱領頭羊。

日前發佈的《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武漢頗多著墨:

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長株潭、鄭州、合肥等都市圈建設,加快武漢、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建設中國(武漢)光穀產業集群,選擇武漢等有條件都市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這意味著,在中部崛起這一頂層戰畧裏,武漢的分量只高不低,在製造業和高新產業等領域,武漢將會發揮突出作用。(參閱《“中部崛起”號角再響,誰是第一龍頭城市?》)

其二,在整個湖北的空間佈局裏,“大武漢”尤為醒目,强省會的定位只强不弱。

雖然武漢作為强省會面臨不少爭議,但湖北十四五規劃,在適當傾斜襄陽、宜昌兩大副中心都市的同時,繼續强化武漢的突出地位。

規劃提出,支持武漢做大做强。

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都市、長江經濟帶覈心都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提升全國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全面增强都市核心競爭力。

湖北區域發展佈局示意圖來源:湖北十四五規劃

可見,武漢不僅被明確要“做大做强”,而且還獲得了“五中心”的超級定位:

全國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五中心的地位,只要能否基本實現,武漢對於勞動力和人才的吸引力,有望躋身中西部最强之列。

04

武漢何時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武漢常住人口之所以被鄭州超越,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疫情與人口普查時點重疊,由此導致潜在人口被低估。

2020年疫情,武漢生產生活一度停滯,部分勞動力外流。雖然疫情迅速受控,但這些勞動力卻未必第一時間返回武漢。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時點是11月,疫情對武漢人口流失的影響仍未消除,這就導致武漢的人口普查數據存在一定异常。

事實上,2021年以來,武漢經濟強勢反彈,人口持續回流。

據當地媒體報導,截至今年5月底,在武漢市公安機關登記的流動人口總數為515.6萬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達425.5萬人。較“七普”時淨增105.5萬人,常住人口達到1351.5萬。

根據武漢2035總規,至2035年,武漢規劃可容納常住人口1660萬人。這意味著,武漢至少還有400萬左右的增長空間,平均每年28萬人。

隨著武漢都市能級提升、高新產業崛起,加上疫情之後的強勁復蘇態勢持續,以及為這一基本面提供關鍵助力的准“零門檻落戶”政策的落地,武漢的人口吸引力將會持續提升。

如果這一優勢能够繼續保持,那麼快則2021年,慢則2022年或2023年,武漢有望重返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标签: 第一城 武漢 湖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