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人工種植22元/斤,種一次可採收多年!

湖北 74℃ 0
摘要:《詩經·魯頌·泮水》雲:“思樂泮水,薄采其茆”,其中的茆,指的就是蓴菜。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更是提到了:“芼(máo)羹之菜,蓴為第一。”因為生長在完全無污染的活水以及砂質土壤裏,對於環境近乎“潔癖”,再加上其包裹著厚實果膠的滑嫩口感,使得蓴菜自古以來就備受青睞。若侵犯著作權,請聯系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删除該文章。

它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稱號有很多:

“水中人參”、“植物胎盤”、“植物鋅王”

“水中燕窩”、“水中碧螺春”

……

每年上市的時候

一斤能賣到16~22元

在中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

關於蓴菜的那些歷史、傳說

《詩經·魯頌·泮水》雲:“思樂泮水,薄采其茆”,其中的茆,指的就是蓴菜。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更是提到了:“芼(máo)羹之菜,蓴為第一。”因為生長在完全無污染的活水以及砂質土壤裏,對於環境近乎“潔癖”,再加上其包裹著厚實果膠的滑嫩口感,使得蓴菜自古以來就備受青睞。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晋代的吳地世家大族子弟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不由思念家鄉的“蓴羹鱸膾”,歎道:“人生貴在得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於是辭官還鄉,留下了“蓴鱸之思”的典故。

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白居易:“猶有路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蘇軾:“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蓴羹。”……

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蓴菜調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它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

物以稀為貴,一斤售價16~22元

蓴菜,食藥同源,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抗菌、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禦腫瘤的作用,可用作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惡性貧血患者的輔助食療,很適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减肥者食用。是一種典型的名、特、稀、優蔬菜。

物以稀為貴,正是因為人工種植的蓴菜比較稀少,市場的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可觀,今年4月份,江蘇姑蘇區葑門橫街,攤販賣的太湖蓴菜,每斤的價格在16至22元不等。某線上購物平臺上的蓴菜售價,每斤基本上也要12元左右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蓴菜生長對水質、氣溫等要求極苛刻,採摘只能靠人工,野生蓴菜在雲南、四川、重慶、兩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澤中零星分佈。早在20世紀30年代,浙江杭州就有工廠生產蓴菜罐頭外銷日本,湖北利川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大力發展蓴菜產業,湖北恩施市、咸豐縣、宣恩縣、重慶石柱縣和四川雷波縣緊身其後,現時,我國蓴菜的總種植面積近2萬畝。

至今,已獲准登記的“地理標誌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蓴菜產品共計5個:江蘇“太湖蓴菜”、浙江“西湖蓴菜”、湖北“利川蓴菜”、四川雷波“馬湖蓴菜”、重慶“石柱蓴菜”。

急功近利,種植戶慘痛損失70萬

被食用的歷史雖然已有3000年,但是蓴菜產業卻很年輕。上世紀八十年代,蓴菜開始成為利川市出口創匯“藝員”。1995年,利川市被授予“中國蓴菜之鄉”榮譽稱號。2004年,利川蓴菜被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品牌效應彰顯。

市場的火爆,驅使少數人心態浮躁起來,打起賺快錢的主意。有人為了提高產量,一味追肥;有的偷懶省事,連續採摘十多年不換苗;有的貪圖小利,在蓴菜田下捕魚捕蝦……“嬌氣”的蓴菜逐漸營養不良或過剩,經常出現病蟲害。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彤

2013年,是佛寶山種植大戶劉文學記憶中最灰暗的一年,原本4月底就可大量採收的蓴菜直到5月底,還不見吐芽,成片蓴菜田,稀稀拉拉。他家種了100多畝蓴菜,產量僅是往年的四分之一,損失近70萬元。這種情況,當年在多個蓴菜產區都存在。

“蓴菜之殤表像是蟲害,根源在於急功近利。”業內人士一語中的。藥方只有一個:順應蓴菜的生長規律,用綠色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為它創造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彤

利川市睡芙生態農業公司在凉霧鄉流轉1200多畝水田,建起蓴菜標準化種植覈心示範區,精選良種、配方施肥、綠色防控。實行稻漁共生綜合種養,一畝蓴菜田裡,魚苗總數控制在正常魚塘的十分之一,讓草魚、鯉魚、青魚、泥鰍、鱔魚等吃掉大部分雜草、害蟲,其排泄的糞便作為有機肥,用食物鏈維持蓴菜田生態平衡,扼制病蟲害。

睡芙公司創始人譚明富算了一筆賬:不用打藥施肥,一田雙收。如管理得當,一年下來,蓴菜加水產,畝產值過萬元

產業深加工,“身價”可暴漲10倍

石柱蓴菜種植面積達1.4萬畝,是全球最大的蓴菜生產基地。據萬勝壩村老支書馬富茲介紹,憑藉著蓴菜種植,村民的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初,石柱縣水電局水產站引進8000多公斤蓴菜進行試種,隨後獲得成功,並迅速發展。剛開始,還是幾個村民合作社在自發推動。但蓴菜跟糧食作物不同,不僅經濟價值高,而且一次種植後,還能多年採收。所以,慢慢地更多的石柱農戶開始意識到蓴菜的發展空間,加入到了蓴菜的種植隊伍。

圖片來源:央視網

進入穩定發展時期的石柱蓴菜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由於精深加工方面的欠缺,合作社或企業從農民手中收購蓴菜後,僅進行簡單處理,就以“鮮菜”形式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產品附加值低,更沒有品牌競爭優勢,有的還被運到杭州貼上“西湖蓴菜”的品牌再對外銷售。囙此,種植戶和銷售企業所得的利潤並不多。

原本做投行的潘慧中瞭解到石柱蓴菜的“病症”,並走遍全國蓴菜產區後,成立了潘婆婆蓴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資1500萬元,在石柱土家山寨搞起蓴菜深加工。

圖片來源:央視網

潘婆婆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300多戶農民建立起合作關係,發展蓴菜種植面積2600畝,年產蓴菜1000噸。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與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7家科研院所簽訂聯合科研協定,建起聯合實驗室,從育種育苗、產品研發、機器設備研發三個方面展開蓴菜產品的科研攻關。

在强大科研力量的支撐下,潘婆婆先後取得了涉及蓴菜育種育苗、田間管理、蓴菜面膜、蓴菜飲料、蓴菜加工機械等63項國家專利技術,帶動石柱蓴菜產業突破深加工難的瓶頸,延伸了產業鏈,形成了品牌優勢,使石柱蓴菜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潘婆婆研發的蓴菜系列化妝品

圖片來源:石柱生活網

石柱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說:“原來鮮銷1噸蓴菜只能賣5萬多元,現在製成面膜後,1噸蓴菜的產值能達到50多萬元,‘身價’可以暴增10倍。而農戶的蓴菜收購價也隨之一路飆升,從2013年的2.2-2.5元/斤漲到今年的均價5.6元/斤,達到畝產值突破1萬元。”

參考文獻:

1、匡全、塗華等.江西蓴菜產業發展現狀【J】.長江蔬菜. 2021年第10期

2、劉義滿、魏玉翔.蓴菜是一種什麼植物?其主要分佈地區和栽培地區在哪兒?【J】.長江蔬菜. 2021年第17期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權,請聯系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删除該文章。

資訊來自湖北日報、石柱生活網

長江蔬菜綜合整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