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後,如何對待兄弟姐妹的?

安徽 90℃ 0
摘要:朱元璋是個重感情的人,對待兄弟姐妹總體而言是極好的。先說說朱元璋是怎麼對待幾個兄弟及其子嗣的。朱元璋登基之後,追封父母為皇帝皇后,追封大哥朱重四為南昌王,改名朱興隆;追封二哥朱重六為盱眙王,改名朱興盛,並追封他的兒子朱旺為昭信王;追封三哥朱重七為臨淮王,改名朱興祖。

朱元璋是個重感情的人,對待兄弟姐妹總體而言是極好的。

先說說朱元璋是怎麼對待幾個兄弟及其子嗣的。

朱元璋一共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其中三哥朱重七很早就去世了,沒有子女,囙此絕嗣。

1344年,濠州地區發生旱灾,蝗灾和瘟疫,波及面很廣,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和大哥朱重四或因為染病,或因為饑餓,竟然在半個月內先後去世了。

那時候朱元璋家赤貧,便找地主劉德幫忙,但他死活不肯,好在鄰居劉繼祖伸出援手,給了朱元璋一塊地,他這才將家人給下葬了。

家裡發生如此大的變故之後,朱元璋到皇覺寺出家,他的二哥朱重五又去世了,由於其子朱旺早夭,所以這一脈也算是絕嗣了。

朱元璋登基之後,追封父母為皇帝皇后,追封大哥朱重四為南昌王,改名朱興隆;追封二哥朱重六為盱眙王,改名朱興盛,並追封他的兒子朱旺為昭信王;追封三哥朱重七為臨淮王,改名朱興祖。

對於曾經幫助過朱元璋的劉繼祖,朱元璋也是够意思的,不但封他為世襲的侯爵,還讓他的子孫成為鳳陽明皇陵的守陵官員,其家族囙此成為當地最大的家族之一,一直富貴到明朝滅亡。

而對於沒有幫助朱元璋的地主劉德,朱元璋也展示出了仁慈的一面,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賞賜他許多田地,免除了他家的賦稅和徭役,其子孫日子過得倒也不錯。

朱元璋的哥哥雖然都死了,但是大哥朱興隆卻留下遺孀王氏和一對兒女,他們在朱元璋出家的時候開始走上流浪之路,後來聽說朱元璋在紅巾軍當上了首領,便歷經千辛萬苦去投奔他。

那時候朱元璋雖然已經和馬皇后結婚,但他們沒有孩子,所以對王氏的一對子女視如己出,一直悉心培養,對王氏也是十分照顧。

這一對孩子就是朱文正和福成公主,也是朱元璋唯一活下來的親侄子和侄女。

後來朱元璋將福成公主嫁給了福建行省參政王克恭,王克恭囙此成為明朝歷史上最早的駙馬之一,還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被封為鎮國上將軍,參與了許多戰役,是明朝的功臣之一。

不過,王克恭和福成公主的後來的事蹟不詳,多半是善終。

朱文正長大之後,成為軍中將領,立下不少戰功,他曾堅守洪都對抗陳友諒長達八十三天之久,為朱元璋爭取到了寶貴的反攻時間,可以說是功績卓著,一直做到了大都督府大都督的職位,可以說是軍中的扛把子了。

但朱文正後來因為怨恨朱元璋沒有封賞他,所以多有怨言,還放縱手下搶掠百姓,囙此遭到朱元璋懲罰,被免官軟禁,1365年去世,享年三十歲。

關於朱文正之死,有一個評估比較客觀: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於謀,勇於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一時之錯,鑄成一生悲劇。

朱元璋雖然愛護朱文正,但對他的處罰是公正的,也不需要對他的死負責,這是多數學者都公認的。

朱文正雖然犯過錯,但在朱元璋稱帝之後,還是封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以郡王爵位享受親王俸祿,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獨一份。

朱守謙可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是朱元璋唯一的侄孫,馬皇后對他尤其疼愛,他去就藩之前,馬皇后還一把鼻涕一把淚,對他依依不捨。

不過,朱守謙在桂林的行為可不太檢點,他先是寫詩吐槽朱元璋不講情面,將朱文正囚禁致死,還欺負在王府駐守的錦衣衛首領耿良,結果搞得朱元璋面子上過不去,便將他送到鳳陽去學習改造(朱元璋經常讓皇子皇孫去鳳陽體會艱苦奮鬥的精神)。

朱守謙在鳳陽待了七年,心中的怨恨更深,但朱元璋卻覺得他改造得差不多了,便讓他回到桂林去了。

朱守謙其實一點也沒改過,反而更加驕奢淫耻,為非作歹,禍害一方,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朱守謙還擅自派遣使者去越南等地耀武揚威,結果使者遭到蠻夷羞辱,搞得明朝很沒面子。

朱元璋知道這些事後十分生氣,於是召回朱守謙,對其進行鞭打,然後又送他到鳳陽去繼續學習改造,但他還是不思悔改,繼續禍害鳳陽的百姓。

然朱守謙既至雲南,複奢縱淫佚,掠殺不辜,默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又以大理印行令旨,遣人往諭百夷,結果使者被百夷污辱。朱元璋只得又將其召回,仍安置鳳陽。而朱守謙橫諮如故,强取牧馬,暴擾一鄉。乃召至京師,笞而禁錮之。

1392年,三十一歲的朱守謙在鳳陽去世,朱元璋再次動了惻隱之心,封朱守謙年幼的兒子朱贊儀為王太子,讓他留在京城學習文化,等他長大後再到桂林就藩。

朱贊儀倒是個不錯的孩子,就藩之後沒有作死,靖江王也囙此得以傳承下來。

靖江王作為朱元璋唯一一個侄子輩的王爵,受到了明朝歷代皇帝的厚待,一直延續到南明滅亡才從歷史上消失,也是明朝歷史上最繁盛的宗室支脈之一。

再說說朱元璋是怎麼對待兩個姐姐及其子嗣的。

在朱元璋很小的時候,他的兩個姐姐先後嫁人了。

我們先說說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她比朱元璋大十歲,嫁給了江蘇盱眙人李貞,並生育有一子李文忠。

李貞和朱佛女都是心善之人,因為家中有些田地和錢財,所以經常接濟朱元璋家。後來李貞家也受到了旱灾和蝗灾的影響,村中百姓十之八九都死掉了,李貞便變賣家財拿去救濟百姓,結果自家生活變得艱難起來。

朱佛女在1351年的時候去世之後,李貞便帶著李文忠開始四處流浪,躲避灾荒和戰亂。够來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並成為將領,李貞又帶著李文忠於1353年前去投靠他,受到了他的極大厚待。

朱元璋稱帝之後,感念於李貞和朱佛女對自己的幫助,於是封李貞為恩親侯,追封朱佛女為曹國長公主(為什麼是長公主,我後面會說到)。

但朱元璋還覺得不够,不到兩年就又封李貞為曹國公,拜特進榮祿大夫、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右柱國。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李文忠在此前一年已經被封為曹國公,所以李貞與李文忠是父子二人同為公爵,這在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這還沒完,隨著時間的流失,朱元璋對李貞那是越來越好,當然這跟李貞的品德和為人處世之道也分不開。

李貞為官之後,朱元璋為了顯示出他的特殊性,便允許他“敕免常朝,贊拜不名”;李貞年紀大了之後,朱元璋在皇城內找了一處宅子給他住,以方便照顧他,允許他穿有五爪金龍的龍袍,還時常過去噓寒問暖或找他聊天,甚至要求皇子每天去給他請安。

而李貞是個老實人,對朱元璋的厚待則感到十分不自在,他曾對朱元璋說,你賞賜給我這麼多東西,我用不完也用不慣,我習慣了農民生活,沒有什麼太多要求,你以後還是不要賞賜了,但朱元璋不聽他的。

李貞還認為自己是朱元璋親屬中最年長的一個,所以必須做好榜樣,他便常常教導子孫後代說,“今上方以勤儉化天下,吾為戚裏之長,苟為奢靡,何以勸率家人!”。

李貞平時的生活也確實樸素,朱元璋賞賜的衣服,他都是穿破了補補再穿,還時常念叨說,“一旦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為也”。

李貞越是這樣,朱元璋對他越是敬愛,各種封賞絡繹不絕,他可以說是富貴至極。

李貞晚年常常生病,朱元璋每次都親自去探視,還要求皇子在一旁侍奉。後來李貞生重病,到了彌留之際,朱元璋更是親自去照顧他;哪怕朱元璋有事回宮了,往來報告李貞病情的使者也是絡繹不絕。

李貞去世後,朱元璋因為痛苦萬分而輟朝三日,還帶著皇子皇孫去送葬。

李貞算是享福之人,活了七十六歲,他死之後,朱元璋追封他為隴西郡王,諡號恭獻,追贈三世皆為王爵。後來,朱元璋追封李貞的曾祖到父親三代皆為王爵,以表達自己對李貞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對於李貞的兒子李文忠,朱元璋也是極為重用的,他先是被馬皇后親自撫養,並改名為朱文忠。

據記載,李文忠十分聰穎,通曉經義、能詩善歌,還十分善於騎射。李文忠長大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不小的戰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也是明朝最初的六比特公爵之一。

明朝建立之後,李文忠多次參加北伐,功勳卓著,做到了掌管大都督府兼領國子監事的職務。

但在洪武十三年的時候,因為胡惟庸案爆發,數萬人牽連致死,李文忠曾數次上書勸諫朱元璋停止濫殺,言辭激烈,囙此觸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差點要殺他,但被馬皇后給勸阻下來。

不過,李文忠最後還是被朱元璋削去官職,幽禁在家,洪武十六年的時候去世,時年四十五歲。

對於李文忠的死,朱元璋十分自責,他得知淮安侯華中曾醫治過李文忠,便認為李文忠是被華中毒死的,於是將其貶黜到外地,還將他的妻兒處死。

後來,朱元璋發現華中是被冤枉的,但並沒有採取什麼補救措施,而是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

李文忠去世後,朱元璋讓他的兒子李景隆繼承了曹國公爵比特,還對其十分重用,讓他到軍中練兵,又讓他到邊境負責茶馬互市貿易,後來還讓他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銜。

朱元璋認為李景隆很精通兵法,所以才重用他,但他實際上就是個紈絝子弟,只會紙上談兵罷了。

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李景隆作為主將,喪失了七八十萬軍隊,讓朝廷元氣大傷,後來還打開南京城門放朱棣進城,成為了覆滅建文朝的關鍵人物。朱元璋要是知道李景隆是這麼個貨色,是斷然不會讓他繼承曹國公爵比特的。

再說說朱元璋的大姐,她比朱元璋大不少,還只嫁給同鄉的窮人王七一,而且兩人很早就去世,沒有子嗣留下來。

據說,因為大姐不曾像二姐朱佛女那樣救濟朱元璋家,朱元璋心中不快;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之後,有一次被元軍追殺,他就到大姐家躲避,結果大姐大姐夫害怕受到牽連,所以拒絕了他,他囙此心生怨恨。

後來,朱元璋在人前絕口不提大姐,只是將二姐朱佛女稱為大姐,追封為曹國長公主,並厚待她的家人。

直到洪武三年的時候,曹國公李文忠去鳳陽祭拜母親朱佛女,無意中發現了姨夫姨母的靈柩已經破落不堪了,且還未下葬,於是將這件事報告給朱元璋。

朱元璋聽說之後,便覺得大姐大姐夫也確實太可憐,便命人將大姐大姐夫葬在盱眙,並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大姐夫為駙馬都尉,但他本人並沒有去祭拜過,也沒有派遣皇子或者官員前去。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四個從兄弟,他又是怎麼對待他們及其子嗣的呢?

朱元璋的這四個從兄弟其實就是他的堂兄弟,名字已經不可考了,不過從朱元璋兄弟幾個名字來看,這幾個人或許也是以朱重開頭,後面再加上排行。

不過,朱元璋的這四個從兄弟及其兒子都死得特別早,或許就死於1344年那一次曠古絕今的綜合性天灾。

朱元璋稱帝之後,追封四個從兄弟為霍丘王、下蔡王、安豐王和蒙城王,他們的六個兒子也都被追封為王爵。

但這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他們大多數家中都沒人了,享受不到什麼特殊照顧,只有蒙城王有個女兒活下來了,她後來跟福成公主一起被封為公主,封號是慶陽公主,嫁給淮安衛指揮使黃琛。

事實上,很長時間人們都誤認為慶陽公主和福成公主是朱元璋的妹妹,因為只有封為公主的只能是皇女,王爺的女兒只能封為郡主。

但後來有學者經過研究發現,因為朱元璋的侄子侄女不多,所以他給了格外照顧,便封兩個侄女為公主,視同皇女,只是領取郡主的俸祿而已,以此來平息朝廷爭議。

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奪,其稱公主駙馬如故。

朱元璋去世之後,建文帝卻將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都降為郡主,其中慶陽公主被降為慶成郡主。

建文帝的這個做法就有些不道地了,不就是連個公主名號嘛,又沒什麼損失,當初朱元璋都說得很清楚了,只有這兩個侄女了,不忍心剝奪她們的封號。可建文帝偏就是個小心眼,非要這麼幹,也難怪他會在削藩運動中激起諸王的反叛。

靖難之役末期,朱棣將南京團團圍困,建文帝大驚,於是派遣慶成郡主去找朱棣商談議和之事。慶成郡主數落了朱棣的種種罪狀,要他趕緊退兵,朱棣面對這個堂姐也是無可奈何,十分頭疼。

朱棣稱帝之後,對慶成郡主還是十分尊敬的,給了她很高的待遇。永樂二年,慶成郡主去世,朱棣囙此輟朝一日,並下令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前去弔唁。

總結一下:

朱元璋稱帝之後,他的長輩已經沒有人,同輩中人只有二姐夫李貞,子輩之中除了他自己的兒子之外,就只剩下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親侄女福成公主和堂侄女慶陽公主這四個人了。

總體而言,朱元璋對這些人都還是不錯的,但從他的處理管道而言,他算得上是個愛恨分明的人了,幫過他的人他都湧泉相報,比如說二姐朱佛女和二姐夫李貞;拒絕過幫他的人他都懷恨在心,比如他的大姐大姐夫。但朱元璋終究還是對大姐大姐夫釋懷,這就說明他還是個重親情的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