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中將戰犯回憶:在淮海戰役逃脫的上將劉峙,是福將還是猪將?

江苏 59℃ 0
摘要:看過《大决戰·淮海戰役》的讀者,肯定會記得這樣一個場面:劉峙和杜聿明合夥欺騙老蔣,謊報“徐東大捷”,結果被記者問得張口結舌。通過這三比特中將的回憶錄,我們也可以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被老蔣誇為戰功赫赫的劉峙,是福將還是猪將?杜聿明、李以劻、文强這三個原蔣軍中將,來自不同派系,但都對老蔣派劉峙守徐州表示不滿,而劉峙在徐州的表現,也恰恰證明了他在指揮方面的低能。

看過《大决戰·淮海戰役》的讀者,肯定會記得這樣一個場面:劉峙和杜聿明合夥欺騙老蔣,謊報“徐東大捷”,結果被記者問得張口結舌。

劉峙在徐州開租界大會的時候,正趕上被他吹得神勇無比的黃百韜被殲滅。劉峙見勢不妙,讓副總司令杜聿明負責前線指揮,自己卻一溜煙跑到了蚌埠,淮海戰役的結果,讀者諸君是知道的:“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前進指揮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被擊斃,五十五萬蔣軍悉數被殲,重量級人物只有“第二兵團司令官”李彌和戰車團團長蔣緯國僥倖逃脫。

九死一生逃出包圍圈的蔣緯國自然要向其父訴苦,訴苦的時候大罵劉峙無能:“這位劉總司令人稱福將,不過是庸碌無為的同義語!”

沒想到剛剛還在為兒子逃出生天的老蔣,聽了這話卻勃然大怒:“蔣緯國上校,你不可以隨便談論(詆毀)一比特戰功顯赫的陸軍上將!”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笑了:劉峙戰功顯赫?這話李彌和邱清泉認同嗎?已經成了戰俘,正用磚頭砸自己腦袋的杜聿明聽了,又會作何感想?

作為“江西五上將”之一,劉峙有四個綽號:北伐戰爭時為“福將”、中原大戰時為“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時為“長腿將軍”、解放戰爭時為“猪將軍”。

劉峙長得麵團團一副富家翁模樣,而且最善於錶忠心拍馬屁,為此頗得老蔣歡心。劉峙雖然不是黃埔畢業生,但卻可以稱老蔣為“校長”——他當過黃埔軍校戰術教官、校本部參謀處科長、黃埔軍校教導團一團團長第二營營長。

很多黃埔生見了老蔣叫“校長”,見了劉峙也比較客氣,但是對他的實際能力,卻往往嗤之以鼻,綽號“邱豁子”、“邱瘋子”的邱清泉,更是牙尖嘴利,嘲諷劉峙不留餘地。

邱清泉只是口頭上罵罵,在功德林裏當戰犯的三個蔣軍中將都比較有文化,他們在憋屈憤怒之餘,紛紛寫文章痛駡。通過這三比特中將的回憶錄,我們也可以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被老蔣誇為戰功赫赫的劉峙,是福將還是猪將?

電視劇還原了歷史,但卻進行了一番藝術加工,而淮海戰役參戰蔣軍將領的回憶錄,恰好可以填補一些空白。全國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選輯》第二十一輯,彙編了“總統府特派少將戰地視察官”李以劻(後任第121軍中將軍長,在福州投誠,1960年被特赦,1980年恢復投誠人員待遇)、“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淮海戰役被俘,1959年被特赦)、“徐州剿總副參謀長”文强(後任代參謀長,淮海戰役被俘,1975年被特赦)的回憶文章,這三比特“政協文史專員”的回憶錄,或許可以幫我們瞭解一個真實的劉峙,看完之後,讀者諸君或許就能回答這個問題了:被老蔣譽為“戰功顯赫”的陸軍上將,到底是一員逢凶化吉的福將,還是一頭記吃不記打的猪將?

李以劻回憶文章的標題叫《淮海戰役蔣軍被殲概述》,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九綏區司令官”李延年的話來評估劉峙:“劉經扶(劉峙字經扶)看錢財比看國家的事還大,真是豈有此理!這樣洩露軍事機密,不敗何待!”

李延年所說的“洩密”,指的是劉峙跟鹽商唐某關係太過密切,甚至把軍隊調動情况對唐某和盤托出,並請這位鹽商跟自己一路同行。

這位唐某沾沾自喜地把調動情况透露給李延年,身為副總司令的李延年卻後知後覺,自然是差點氣歪鼻子。

李以劻在《淮海戰役蔣軍被殲概述》中專門開了一章,小標題就叫《劉峙在會戰中的醜態》:先進鹽店而後部隊;臨難想苟免,怕呆在徐州;通電各省徐州大捷。

劉峙在海州開了好幾家鹽店,經紀人就是咱們前面說的唐某,劉峙把所有行動計畫都告訴唐某,唐某再告訴其他鹽商,所以鹽商們的消息,比“副總司令”李延年還靈通。

劉峙的“福氣”,來自他善於甩鍋:眼看徐州即將不保,他就授意參謀長李樹正向老蔣建議,把自己的指揮所遷到徐州,把前線指揮權交給副總司令杜聿明和副參謀長文强,而老蔣居然準予了這個奇葩建議,於是劉峙李樹正逃脫,杜聿明和文强都成了俘虜。

至於謊報徐州大捷,讀者諸君都知道,筆者毋庸贅述,這裡要講的是一個小笑話:劉峙自以為打了勝仗,不但向老蔣報捷,而且還給各省主席都打了電報,大家也紛紛表示祝賀,老蔣還專門派“宣傳部長”張道藩帶著龐大的記者團前來慰問採訪,為了表示隆重歡慶,劉峙下令徐州百姓和官兵都得自掏腰包買鞭炮燃放,而張道藩帶來的“慰問金”。發到阿兵哥手裡,卻不是現大洋,而是每人三元金圓券!

李以劻沒有寫錯,您也沒有看錯,劉峙發給阿兵哥的,就是每人三元金圓券,在那年的年底,一百萬金圓券也只能買幾個燒餅。

劉峙和李樹正跑掉,杜聿明和文强成了背鍋俠,他們在憤怒之餘,也都寫了回憶錄,杜聿明文章的標題叫《淮海戰役始末》,文强的標題叫《淮海戰役期間徐州“剿總”指揮部的混亂》。

單說文强,讀者諸君可能不太熟悉,要提起《特赦1959》中的那個“紮心小能手”劉安國,大家可能就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了——劉安國的歷史原型,就是那位代理“徐州剿總參謀長”的中將副參謀長文强。

劉安國在功德林裏兩番話撂倒了杜聿明和王耀武,在真實的歷史中,文强的文筆也是十分犀利,他在回憶錄中痛斥劉峙“大言不慚”、“吹大牛”,並且揭了劉峙老底:“有人認為劉峙是敗軍之將,但老蔣和何應欽取其忠實可靠,還迷信他是福將,認為如能配合一少壯得力能員,或能有所成就,於是决定杜聿明為劉之副手。”

文强(劉安國)痛恨王耀武和杜聿明,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正是王耀武的濟南慘敗,才引發了淮海戰役,要不是杜聿明點將,文强還在湖南當他的“綏靖公署第一處中將處長、辦公廳主任”呢——再熬上幾個月,就可以跟程潜陳明仁一同起義,那麼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的肩膀上至少也能有兩顆將星。

文强生杜聿明的氣,杜聿明也是一肚子委屈沒處說,他除了抱怨老蔣微操瞎指揮,就是痛恨劉峙的無能和甩鍋了:“我擬定作戰計畫後,劉峙及其參謀長都認為我使用兵力過多,使總部控制部隊太少,怕徐州出意外,雙方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劉峙才勉强同意,但卻把十三兵團留下來守備徐州。”

杜聿明擬定的作戰計畫,是集中兵力攻擊革命军二野,在擊破二野之後再去打三野,卻沒想到劉峙為了保命,來了個釜底抽薪。

劉峙不僅釜底抽薪,還向老蔣打了小報告,結果老蔣嚴令杜聿明不得輕舉妄動(等死),於是杜聿明最後成了俘虜。

老蔣口中的“戰功顯赫的陸軍上將”劉峙,販私鹽在行,指揮打仗不行,淮海戰役一敗塗地,杜聿明和文强都進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他們的回憶文章雖然很少直接痛駡老蔣,但還是借別人之口抒發胸中的悶氣,杜聿明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老蔣來電,表示無糧彈可投,邱清泉看電報後大罵:‘國防部混蛋,老頭子也糊塗,沒有糧彈,幾十萬大軍如何打仗?’”

杜聿明、李以劻、文强這三個原蔣軍中將,來自不同派系,但都對老蔣派劉峙守徐州表示不滿,而劉峙在徐州的表現,也恰恰證明了他在指揮方面的低能。這三比特中將可能是顧念舊情和自己的顏面,對劉峙的痛駡有所保留,而他們那些太過犀利的話,筆者又不能全文照錄,所以只好提請讀者諸君評判和補充:被杜聿明等人痛恨並痛駡的劉峙,到底是是一員副將還是一頭豬將?您還知道哪些關於劉峙的秘聞?如果讓杜聿明取代劉峙的位置,他能敗得不那麼難看,或者有機會逃掉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