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書記陳詩一調任安徽大學後,有話想說……

安徽 102℃ 0
摘要:在剛剛佈置完成的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成果展上,陳詩一花了40多分鐘,向記者仔細講解著每一塊展板上的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清單和數位。2020年12月31日,安徽大學網站官宣,陳詩一任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此前,他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黨組織書記。當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曾預測,“以後我們跟安大的關係會更緊密。”

“我們安徽大學申報‘雙一流’高校時,沒有選擇比較優勢大、相對容易出成績的文科專業,而是下决心做難事,瞄準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群,這需要非常大的魄力。”在剛剛佈置完成的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成果展上,陳詩一花了40多分鐘,向記者仔細講解著每一塊展板上的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清單和數位。

從如此詳細的介紹中,很難讓人看出陳詩一剛來這所學校不久。2020年12月31日,安徽大學網站官宣,陳詩一任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此前,他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黨組織書記。這一跨省任職也被看作是近期安徽高校與在滬高校間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案例。當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曾預測,“以後我們跟安大的關係會更緊密。”

這是上個學期的事。這個學期剛剛開學,案例的主人公早已回歸到工作日在合肥、週末回上海的雙城生活狀態。在合肥,陳詩一形容他的行動軌跡是“兩點一線”,也就是白天在學校,晚上回三公里外的教師公寓,還是在校園內。

他的工作也據此分成兩部分。白天,陳詩一在學校處理相關行政事務,剛上任時,他分管學校發展規劃處和研究生院工作,最近又捕手人事人才工作;晚上回教師公寓後,陳詩一開始自己的研究工作,他還在主持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中國經濟發展規律與治理機制研究”和多項省部級研究課題。

雙重的工作壓力一舉解决了他長期的失眠問題,“太累了,一躺到床上就睡著了。”陳詩一說。今年51歲的他的頭髮白了大半,臉色略顯憔悴。

在安徽大學9個月的全職工作,已經在陳詩一身上留下了一些印記。比如他已經習慣用“我們”來指代安徽大學;作為一名文科出身的管理者,他能流利地介紹“磁斯格明子存儲資料”和“拉普拉斯類比電腦”,因為這些都與安徽大學的研究成果有關。此外,他還很熟悉上海與合肥之間高鐵時刻表,能講出不同車次車票的購買難易程度。

換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身份轉變,也使得這位長期關注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和轉型的經濟學家,將自己深度嵌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中,從微觀層面上細細觀察長三角高校管理的深層肌理,把脈長三角人才交流的癥結所在。

陳詩一工作照(右二為陳詩一)

不看比較優勢

我們站在安徽大學教學樓8樓的會議室視窗,俯瞰四周,校園內的琵琶湖、校外的翡翠湖依次鋪開,連接隔壁合肥工業大學的“鵲橋”盡收眼底。這裡是安徽大學的主校區,位於合肥工業區大學城,因大學整體輪廓如古代的打擊樂器磬,得名“磬苑校區”。而8樓的會議室視窗,被陳詩一認定是眺望安大的最佳點比特。

在來安徽大學工作之前,出生在江蘇、工作在上海的陳詩一與安大的交集幾乎是零。他曾多次去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路過安徽大學老校區門口若干次,但從未進過安大校門。

不過,現在陳詩一能說出流傳在安徽各高校之間的一句順口溜:“學在科大、吃在工大、愛在安大”。與中科大、合工大側重理工科不同,安徽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重點省屬大學,學科設定齊全,且人文社科實力強勁,囙此坊間有“愛在安大”一說。

“如果我們當初一流學科選文科,比如徽學,這個成績不是響噹噹的嗎?”收回眺望的目光,陳詩一坐在會議室的辦公桌前,提出這樣一種假設。

事實上,這種假設在安大時常被提及。2017年,國家雙一流名單公佈,安徽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學科高校建設行列,安大自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由於基礎相對較弱,在緊接著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安大材料科學與工程成績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

反觀安大的文科,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大古文字研究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安大也入選國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調攻關創新平臺首批成員單位;安大的法學、經濟學、英文、哲學都是傳統強勢學科。

陳詩一用“比較優勢”這個經濟學術語來形容安大强大的文科,對當時的安大來說,發展文科投入小、短期內可以看到的收益大。

但緊接著,陳詩一又扳著手指列舉合肥這些年重點打造的“芯屏器合”“集終生智”產業佈局,分別代表晶片、平板顯示、裝備製造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和製造業融合、集成電路、智能家居等消費終端產品、生物醫藥和智慧語音及人工智慧等產業,概括了合肥這些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理念。這些產業的興盛發展,也讓合肥這座城市有了“黑馬”“霸都”的稱號。

這正是安徽大學當時選擇“雙一流”學科時考慮的重要因素。2017年,安徽大學沒有選擇相對容易出成績的文科專業作為“雙一流”學科,而是下决心做難事,瞄準國家戰畧需要、瞄準安徽合肥的發展方向,發展“新工科”。

這讓記者想起安徽大學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故事。1958年,毛澤東為安徽大學題寫校名,並給當時的安徽大學校長曾希聖寫信,簡略談了他對安徽省會設定於合肥還是蕪湖的想法,其中寫道:“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毛澤東對合肥“為皖之中”的評估,為合肥作為安徽省會城市定音,也讓安徽大學與合肥的關聯由此展開。

兩者的關聯延續至今。這些年,安徽大學獲批建設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智慧製造工程、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等7個“新工科”專業,這些重點發展的學科恰好契合了合肥產業發展的方向,換句話說,“新工科”的建設提升了安徽大學服務國家戰畧和地方經濟產業創新的能力。

“現在回過頭再看,我感覺當時學校選一流學科有很大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確實不容易。”陳詩一設身處地地感歎,“這需要頂著多大的壓力啊。”

在陳詩一眼中,現在的安徽大學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主幹學科集成電路、電子科技、人工智慧的建設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2020年公佈的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安徽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全國前30%,相較2017年的排名得到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材料物理、電子資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科技等38個專業獲批“雙萬計畫”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在全國地方高校賽道中並列第一。一流學科的建設也推動了安大整體水準的根本提升,文理科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安大文科的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過去六年排名全國第38比特,今年則進步到全國並列第26名。

“選擇材料科學與工程作為一流學科必然會面臨挑戰,未來也還可能會遇到困難,但是,我相信,在大家的繼續共同努力下,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為覈心的新工科將會成為安大新的優勢學科。”陳詩一這樣認為。

陳詩一工作照,左一為陳詩一

老院長之問

赴任安徽後,陳詩一經常被人問及覺得復旦大學和安徽大學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一個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復旦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安徽大學是安徽省屬高校。“在復旦覺得理所當然的一些事情,在安大不盡然。”陳詩一這樣認為。

前不久,陳詩一開始負責學校人事人才工作,剛捕手,安大某學院老院長就給他發來一條簡訊。

說是簡訊,卻有1300多字。在記者面前,陳詩一打開手機,找到簡訊,一邊念,一邊往下滑,足足念了5分鐘多。“真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我們的人才隊伍現時仍在東拼西湊”“難道人才太多了?!”感嘆號夾著問號,字裡行間,可以讀出這位老院長的一腔熱血,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和無奈。

老院長的訴求只有一個,要為學院引進一個對學科很重要的人,但是這個人的學科影響力又不能完全體現在可見的研究成果上,囙此,學校人才辦的人也感到很委屈。陳詩一拍了下桌子,自問自答,“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在學校進人制度過於硬了,反而讓作為人才引進和學科建設主體的學院喪失了彈性。”

在學校的一次內部會議上,陳詩一將這條簡訊展示給相關處室負責人,“以前有‘錢學森之問’,現在有我們‘安大老院長之問’。”

在安大,學院引進人才需要上報給學校,學校審批通過後,還要再上報給省裡,層層審批。另外,學院手裡餘糧不多,引人費用主要靠學校支出。但在復旦,學院在人才引進上基本可以“直接拍板”,只要人才引得好,在學校裏基本上是一路綠燈通過。復旦大學已經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多年,學校根據院系的規劃和發展情況進行資源配置,由院系自主調配資源。原來由學校行政部門决定的人事、財務、資產等許可權,很多都下放給院系等基層辦學組織。這樣的調整是有依據的,相比學校相關處室,院系更瞭解需要引進什麼樣的人才,而且院系也有能力創造財力和條件去引進需要的人才。

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擔任管理崗位工作6年多,陳詩一曾具體負責引入了三十多位海內外高端人才。可以說,在人才引進上,校院權責分明,學院在引進人才上有很大的話語權,同時,學院也需要承擔引進人才的部分薪酬並接受學校定期嚴格考核的義務。

“院長專家多有創造力啊,為什麼不把院長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陳詩一這樣反問。他認為,學校的工作應該是製定好的制度,以人事部門為例,需要製定引進人才、培育人才、職稱晉升和年度考核的制度,這些制度需要相互相容,常規的工作交給學科和學院去做,學校需要騰出手來,支持學院引進領軍人才,推動跨學科交叉教研,佈局重大專案申請和重大平臺建設,做學院不能做的事。

現時安大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改革。

陳詩一在發言

政府與市場

如果把視野放得更宏觀些,類似的問題並不僅限於學校與學院之間。

去年,安徽省教育廳官網發佈的關於省十三届人大三次會議第1097號代表建議答覆的函,曾引發關注。這份答覆函中承認,安徽省屬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標準已8年未提高、學費標準20年未調整,全部由學校自行統籌經費消化增量支出,經費短缺已成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符合實際。

安徽高校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秘密。因為經費有限,有大學18個年輕教師擠在一個辦公室,還有很多老師沒有辦公桌。記者瞭解到,受制於省內統一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人員崗位編制上限,造成高校高層次人才流失或無法引進的情况也不少見,院校的運行周轉也囙此受到影響。

“這其實類似於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陳詩一分析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解决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清兩者邊界,政府應側重於宏觀管理調控、製定市場規則、規範市場秩序、建立社會誠信、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完善社會保障等方面,而市場主體就依照這一規則,高效配寘資源,增强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如果繼續把視野放得更宏觀一些。我國從計畫經濟體制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圍繞著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個覈心問題展開的。

“十九大報告說得非常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的管理都是這個道理。”陳詩一下了這個判斷。

一陣新的春風已經吹來。根據今年5月發佈的《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動結構優化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共同行動方案的通知》,下一步安徽將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解决評估機制、人員管理、薪酬分配、經費投入等制度性難題,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和內生動力。

該方案同時提到了長三角之間的合作協同,將推進長三角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建設,支持長三角地區“雙一流”高校所屬的國家級科研平臺、高端智庫在安徽設定分中心;支持安徽高校聯合創建、與滬蘇浙高水准大學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平臺。同時,支持教育部直屬高校與安徽省屬高校互派幹部任職掛職。

據陳詩一透露,現時,安大和復旦正在洽談校際合作,復旦擁有優勢的文理醫科,新工科和智庫這幾年也發展迅猛,再加上與科大、南大、人大等高校的合作,這些合作不僅有利於雙方發展,更將促進安大雙一流建設提質增效。

歷史上,安徽大學與復旦大學有過多次交集,1952年9月,根據《華東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教師5人、學生2人遷入安徽大學,同時,安徽大學經濟系併入復旦大學。1958年,安徽大學在合肥重建時,復旦大學數學、物理、生物、外語4個系和體育教學部部分教師援建安徽大學,他們中有教授、講師,還有15比特剛畢業的數學系學生。

據說,當年安徽大學經濟系併入復旦大學時不小心把寫有安大校歌的相關資料帶到復旦,直到2007年,才被一位在復旦訪學的安大老師意外發現。而上世紀60年代,讓安徽大學引以為豪的拉普拉斯類比電腦的負責老師,就來自復旦數學系。

只是,現在這樣的逆向流動還不多見。“長三角人才交流還需要制度創新,體現共亯精神,這也是新發展理念所要求的,是一體化發展的內涵所在。”陳詩一說,“重要的是人才們來了,在一起,經常在一起,就會產生集聚效應,催生創新之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