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個愛的故事。
抗震救災紀念館裏的照片牆。
抗震救災志願者留下的物品。
警察才旦多傑與他的“運輸車”。顧植霞程宦寧翻拍
托起生命。
雪域高原的四月,本該冰雪消融,三江之源的玉樹,本該春風撲面。然而,對玉樹來說,2010年的4月是寒冷、悲壯的,14日7時49分,大自然的魔掌突然搖撼了玉樹,撕裂了原本平靜的大地,城鎮鄉村滿目瘡痍……
那一刻,三江源頭垂淚,神州大地同悲,全國上下的心都與玉樹一起跳動;那一刻,地不分南北東西,人不分男女老少,橄欖綠、橘紅色和白色在這裡書寫人間大愛;那一刻,泣血的格桑花頑強綻放,美麗玉樹凝聚起涅盤的希望和力量。
氣壯山河的玉樹抗震救災實踐,處處凝聚和折射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偉大的民族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動員羣衆、組織羣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體現了中華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體現了人民軍隊鋼鐵長城的偉大力量,鑄就了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
大愛同心
灾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作出救災部署,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消防官兵、公安民警、醫療衛生人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救援隊伍和力量向玉樹集結。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玉樹就成了全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焦點。
在災難降臨的危急關頭,在抗震救災的關鍵節點,我們聽到了黨中央的明確號令:
——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堅守崗位、恪盡職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到灾情最嚴重的地方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帶領廣大群眾全力以赴抗震救災。
——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盡百分努力,堅持下去,决不放弃;
——决不讓一個羣衆挨餓、受凍、沒有乾淨水喝;
——只要我們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玉樹州委、州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動員全州6縣和州直機關40多個部門的黨員幹部克服餘震危險,走村入戶,查看統計灾情,組織自救,為挽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贏得了寶貴時間。很多幹部親人遇難、房屋被毀,但是,他們顧不上悲痛,舍小家顧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戰鬥中。
“關鍵時刻站出來,生死關頭豁出去!”
各部門、各地區的共產黨員踴躍報名馳援災區,奔向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與此同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通過多種通路將一筆筆捐款、一批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向青海,來自聯合國和其他國家的愛心人士積極組織捐款,體現了災難面前大愛無疆的精神。
堅韌不拔
在開展大規模搜救的同時,災區群眾生活安置工作也同步推進,在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協調下,支援力量以最快速度向災區集結。14日中午1點,第一批救災棉帳篷5000頂、軍大衣50000件、棉被褥50000套運抵災區,同一天,災區通訊和損毀道路基本恢復。4月15日,運抵災區的10萬份野戰乾糧、6.5噸速食麵,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結古鎮賽馬場受災群眾安置點開始搭建帳篷……
地震後第三天,抗震救災工作從緊急狀態向有序狀態轉變,實現依法、科學、有序抗震救災;一周後,玉樹州孤兒學校率先複課;15天后,各中學高中班陸續複課、累計向省內外轉移中學生8605名。
英雄,站在這一切成就的背後。在參觀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的時候,我們有幸得以瞻仰他們的面容。
香港“愛心義工”黃福榮,地震之後不久,就來到玉樹參加救援工作。餘震發生的時候,黃福榮本已逃離危險,但得知還有1名教師及2名學生被壓在倒塌的瓦礫堆中後,他立即折返孤兒院救人,卻再也沒有出來。玉樹人民警察才旦多傑,拖著高位截肢的身體,開著改裝後的汽車穿梭於災區的安置點、醫療點和大街小巷之間,服務受災群眾。還有斷了三根肋骨還在子女攙扶下堅持工作的結古鎮甘達村黨支部書記葉青,為搶修電力設施犧牲的省火電工程公司職工杜金玉,在保通公路的第一線過度勞累倒下的省正平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共產黨員李德業……英雄譜上的名字讓人沉重,也時刻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在玉樹抗震救災鬥爭中,來自各行各業的救援人員,臨危不懼、勇往直前、捨生忘死,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詩。
挑戰極限
玉樹,平均海拔4200米,四月晝夜溫差近20℃,空氣中也只有60%左右的含氧量。可想而知,當時的救援工作有多艱巨。但我們能看到,救援隊員忍受著嚴重的高原反應,不眠不休,連續戰鬥;我們也能聽到,黨員幹部們舍小家顧大家,在救援中喊出“我是黨員,跟我上”的響亮聲音。
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對高寒缺氧的玉樹災區顯得尤為珍貴。挽救生命,必須分秒必爭。在地震發生後的72小時之內,玉樹實現了緊急搜救全覆蓋,實現了從廢墟下成功搶救出7856人,轉移到祖國各地救治的重傷員超過1400人,實現重症傷患全部轉移救治的目標,因傷致殘、致死的人數降到了最低……
在抗震救災的那些日子裏,玉樹縣醫院院長才仁松保穿著沾滿灰塵的白大褂為傷者包紮傷口,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卻顧不上救援埋在廢墟中的弟弟和年邁的母親,顧不上理會自己在救援現場的多次休克,他總是說:“我是醫生,我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是作為院長,我沒任何理由下火線!”在板房醫院,才仁松保總是一邊吸氧,一邊打吊針,然而,高海拔惡劣的氣候條件,加之超負荷工作造成身體過度勞累,導致才仁松保的病情嚴重惡化。他挽救了無數受災群眾的生命,自己卻沒能堅持住,倒了下去,2012年10月25日,懷着對新玉樹無限的眷戀與憧憬,才仁松保在北京病逝。
在這場生死救援當中,這些可愛的人,創造了生命的奇迹,愛的奇跡。同樣,玉樹創造了高海拔地區人類救災史上的諸多奇迹,這是中國式救災模式創造的人間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
感恩奮進
災難降臨時,他們以大山般寬闊的胸懷和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在挫折中奮鬥,在逆境中崛起,在悲痛中凝聚,在廢墟上重建。
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後2個多月,萬人誓師大會在玉樹市結古鎮隆重舉行,重建工作全面啟動。北京市、遼寧省、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電建、中國鐵建及青海省的西寧、海西、海東、海南等近10萬援建大軍分赴災區292個建設工地,啟動了1248個援建項目。三年內,他們在雪域玉樹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難度最大、條件最苦的災後重建。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從地震時的滿目瘡痍,到重建中的團結作戰,再到如今蝶變後的嶄新姿態,過去這十一年裏的玉樹,感恩奮進,自强不息。走進抗震救災紀念館,從十一年前後的照片資料上尋找變化,讓人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一座高原新城崛起的壯闊歷程。重建賦予了玉樹新的生命,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少年”以不屈的精神、昂揚的姿態、感恩的初心,譜寫著一曲響徹青藏高原的奮進之歌。
如今,玉樹市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都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市、全國文明都市。未來,玉樹“樹好政治大州、生態大州、民生大州形象”以及“打造好高原精神文化展示區、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首選區、國家清潔能源普惠區、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主供區、高原美麗城鎮建設模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新要求也應運而生。
在新玉樹,那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催人奮進,朝著“健康、現代、幸福”的目標前進!(程宦寧顧植霞)
記者感言
民族風骨鑄就前行力量
在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內,一張小女孩的照片,打動了不少人。
照片中的小女孩名叫才仁永吉。或許你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你可能聽過“餅乾寶寶”,這個稱呼來源於十一年前,玉樹那場牽動著全國人民心的强烈地震。一個七個多月大的孩子被掩埋將近四十八個小時,救援人員拼盡全力從廢墟中救出了她,一張臉頰沾滿血污,清澈明亮的雙眼沒有流露出絲毫恐懼,當救援隊員遞給她一塊餅乾,她緊緊地握在手中。這個瞬間被定格下來,也成為“餅乾寶寶”與新玉樹共同成長的新起點。
11年過去了,玉樹舊貌已換新顏。今天的玉樹,懷着感恩的心,奮進築起新的家園,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向全社會展現了今日玉樹的繁榮美麗。今天,一個綠色、幸福、和諧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迹,嶄新的玉樹已成為雪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和玉樹一起成長的才仁永吉,如今已經11歲了,這位讓無數人牽掛和憐愛的可愛孩子,和她的媽媽、外婆住進了結古鎮北環路的新房裏,家中沙發、茶几、櫃子等傢俱一應俱全,一走進屋子就感覺暖乎乎的,比起住在帳篷裏的日子,這裡的條件明顯提高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地震的災難,但是才仁永吉卻依舊那麼快樂、活潑。她在一顰一笑中流露出的可愛和聰慧,不由讓人忘記煩惱,跟著她一起無憂無慮地享受快樂。媽媽尕松永藏告訴記者,儘管地震給才仁永吉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但是現在的才仁永吉每天都十分快樂,自己東跑西顛地“忙活”,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會傳來一片歡笑聲。
穿越時空隧道,靜靜地回憶玉樹抗震救災的光輝歷程。相信,無論時間怎樣流逝,曾經的那一份感動,將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裏。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困苦砥礪民族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不僅是抗震救災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玉樹、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動力,也是長期以來青海各族人民不屈不撓與自然灾害鬥爭實踐的集中反映,是青海各族人民團結和睦、守望相助美好品格的充分彰顯,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發展進步强烈願望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更是屬於每個人的寶貴精神財富。(程宦寧顧植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