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檻戰役最大贏家是誰?並非參戰四方,而是節節敗退的重慶政府

重庆 52℃ 0
摘要:諾門檻戰役的最大贏家,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蘇聯人,而是撤至重慶正在節節抵抗陷入苦戰的國民政府。你注意下時間點,諾門檻戰役的爆發時間是1939年5月11日,而就在兩天前的5月9日,日寇華中第11軍還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起了進攻南昌的戰役,亦稱“南昌會戰”,第九戰區陳誠完敗。本文不再重複介紹日蘇雙方究竟在戰役中損失了多少兵力和兵器,更主要的是從宏觀角度看待戰役的結局和影響。

諾門檻戰役的最大贏家,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蘇聯人,而是撤至重慶正在節節抵抗陷入苦戰的國民政府。你注意下時間點,諾門檻戰役的爆發時間是1939年5月11日,而就在兩天前的5月9日,日寇華中第11軍還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起了進攻南昌的戰役,亦稱“南昌會戰”,第九戰區陳誠完敗。本文不再重複介紹日蘇雙方究竟在戰役中損失了多少兵力和兵器,更主要的是從宏觀角度看待戰役的結局和影響。

岡村曾任關東軍的師團長

總體而言,諾門檻戰役就是日蘇雙方分別支持了自己的附庸軍(偽滿軍和蒙軍,所以稱為四方),在哈拉哈河兩岸大打出手,蘇軍也因為大清洗帶來的後遺症,官兵戰鬥素養處於低谷期,傷亡很是不小,更由於納粹德國在西方的巨大威脅,所以並不想擴大戰事。而日本陸軍也在蘇軍的裝甲洪流面前,遭遇前所未有之重創,是一場兩敗俱傷之役。所以要注意,日蘇對諾門檻戰役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蘇聯人打算見好就收,而日本人卻是很不服氣準備繼續死磕的。

日本人為應對逐漸大打的諾門檻戰役,特別升格組建了隸屬於關東軍司令部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誰呢?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時期的華中日軍主力第13師團長,中將荻州立兵。這個第六軍下轄挑起諾門檻戰事的第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和第8“國境守備隊”,隨後增援了第7師團(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熟悉吧?未來的第11軍司令官),以及日本人唯一的寶貝“戰車第1團”和其他雜七雜八的特種兵科部隊。

關東軍司令植田

他們的頂頭上司則是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原第9師團長)和參謀長磯谷廉介(徐州會戰時的第10師團長),也就是說,戰役的主要指揮官多半是侵略過山海關以南的老鬼子,打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挺順手,一個個狂得沒邊,結果在蘇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但是這幫傢伙並不死心,再抽調第2和第4師團馳援諾門檻戰場,結果主力還沒有到達,東京日本軍部已經决定停戰,並開始下手整肅一直不聽招呼的關東軍。

在决定停火之前,為防止蘇軍繼續深入東北,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緊急增調在關內戰場的第5師團、第14師團和一批特種兵聯隊開赴東北,比如第5師團就在齊齊哈爾呆了好幾個月,這兩個師團一度被稱為板垣師團和土肥原師團,是日本陸軍四個機械化師團的其中兩個,在關內戰場急缺兵力的1939年8月間,卻被調往了遙遠的東北,這就直接影響了關內抗日戰場的局勢。

第六軍司令官荻洲立兵

其實武漢會戰以後,國軍許多部隊已成驚弓之鳥,尤其是南昌會戰的失利,使國軍上下畏戰情緒非常嚴重,比如在日軍還沒有接近長沙的情况下,長沙守軍自己燒起“文夕大火”致損失慘重,就是這種思潮的具體反映。如果侵佔武漢、岳陽和南昌的日軍於1939年5月間分兩路攻向長沙,幾乎可以肯定,老蔣和陳誠必定弃城,因為部隊迫切需要整補,官兵士氣需要恢復,第九戰區是沒有膽量跟日軍決一死戰的。

然而諾門檻的嚴重失敗和損失,讓日軍參謀本部必須考慮加强在東北的兵力,不僅抽調了若干老牌師團前往,包括彈藥和補給也得優先考慮輸送關東軍,這樣就使華北和華中的日軍一下子供血不足,攻勢陷於停頓,而重慶政府和軍隊,則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比如岡村寧次的第11軍攻陷南昌後,在1939年夏獲得的彈藥和補充兵數量極少,只能暫時以確保佔領區為目的,無力向南和向西深入侵略。

蒙軍指揮官

其實在抗戰初期,確曾有蘇軍出兵參戰聯合抗日的傳聞,有一部劇《連環套》就是根據這個背景編出來的,所以日本對此種可能保持著深深的警惕,“對蘇戒備”成為優先戰畧考量。諾門檻的兩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下來,關東軍本來是不服氣的,準備增調部隊和裝備挽回敗局,畢竟“皇軍之花”的面子得要,真正叫停進一步行動的是東京軍部,因為以當時的日本國力和軍力,實在不能支撐兩個戰場的全面戰爭。

看一看日本陸軍在1939年底的兵力分佈:在當時總共編成的43個師團中,華北有12個師團、華中有10個師團、華南5個師團,半島和本土有5個師團,而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則達到了四個軍11個師團,以及“航空兵團”的兩個飛行集團,尚不計戰車部隊、騎兵旅團和一堆的獨立守備隊和所謂的“國境守備隊”,囙此在1939年的幾大戰略區中,東北日軍的兵力和實力其實是最强的。

朱可夫在前線

日本人把目光重點放在諾門檻的結果,使華中和華北日軍不得不暫時停下侵略的脚步,岡村寧次直到日蘇簽訂停戰協定的9月16日以後,才獲准發動第一次進攻長沙的作戰,日軍主攻部隊第6師團、奈良支隊和上村支隊約5萬人强渡新牆河南犯的時間,已經是9月18日,所以時間點是非常微妙的。然而經過四個月的整補,以及陳誠離開前線由薛嶽代理司令長官,第九戰區的心氣大大提高,加之日軍進攻兵力不足,終有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收官。

而長沙的堅守成功,極大提振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决心,對戰畧相持階段的到來具有重要意義。岡村和後任司令官們總是苦於第11軍兵力不足,因為要同時面對著中國軍隊四個戰區(第三、第五、第九,後面又加了個第六)的百萬大軍,20餘萬人的兵力屬實捉襟見肘。然而由於諾門檻戰役的影響,滿蒙地區關東軍的增兵還在繼續,到了1941年“關特演”期間,兵力已經猛增到31個師團85萬人,號稱百萬關東軍,基本上就是關內戰場四處缺兵,而東北地區鬼子紮堆(這還不算偽滿軍呢)。

蘇軍的重炮炮彈

我們知道,東北抗聯在1941年是最艱苦的時期,人數銳減,已經很難對偽滿的統治構成實質性威脅,而日軍留駐大量部隊於東北,更多的是為了“對蘇警備”,諾門檻戰役確實把鬼子打疼了,他們特別擔心蘇軍覬覦東北,東京軍部寧肯拒絕華北和華中日軍的增兵請求,寧肯扶持汪偽政權“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也絲毫不敢放鬆在東北的軍力集結。所以諾門檻戰役,在客觀上確實起到了牽制日軍大量兵力的作用,受益人當然是苦撐待變的重慶政府。

諾門檻戰役更深邃的影響在於,驕狂的日本陸軍在大草原上栽了跟頭,被海軍馬鹿各種嘲笑,也囙此在北上和南進的戰略選擇中,話語權遭到嚴重削弱,儘管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不完全是因為與蘇軍作戰受挫,但是心理畏懼的因素肯定還是存在的。而日本“南進”的後果,是必然跟美英的利益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迎頭碰撞,也促使之前一直實施綏靖政策的美英,開始全力援助重慶政府。

1941年12月8日淩晨,當老蔣聽聞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知道日本戰敗已成定局,而這一切都與兩年前的那場諾門檻戰役有著莫大的關係,其間最大的贏家是誰,不是很清楚了麼?

日軍俘獲之蒙軍阿兵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