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
孩子有沒有認識很多新夥伴?
可能你也同時認識了不少孩子的同學家長
初次見面,
家長們互相寒暄,
假如都沒有一口字正腔圓的北京話,
可能彼此問最多的問題是:
您是哪兒人?
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孩子們,
回答通常驚人的一致:
我是北京人!
而家長們的回答,
則可能五花八門:
河北的、東北的、四川的……
同樣一個問題,
孩子和家長的理解完全不同。
孩子們認為的“哪兒人”,
一般是在哪兒出生或在哪裡生活。
而家長們理解的“哪兒人”,
隱含的意思是問老家在哪裡,
其實是問籍貫所在地。
說到籍貫,
其實很多小夥伴都不是特別明確,
到底哪裡才算是自己的“籍貫”?
下麵我們先來做一個小調查:
在解釋“籍貫”該怎麼填之前,讓我們先來看兩個和北京有關的例子:
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出生在北京,他曾說過:“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在北京生活過的小夥伴們一定會覺得老舍先生所言不虛。他的祖輩也都長期居住在北京,所以老舍先生的籍貫也是北京,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
北京市東城區的老舍故居⬆
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1929年出生在北平協和醫院(今北京協和醫院),該醫院至今保留著他的出生檔案。據袁隆平院士自述:
因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隆平”。我們由此知道袁隆平院士的出生地是北京。
那麼,我們能不能由此認定他就是北京人呢?事實上,袁隆平院士雖然在北京出生,在京生活的時間卻很短。他1970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一直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一生中有大量時間工作和生活在湖南。
很多人囙此以為他是湖南人,但實際上湖南是他的戶籍所在地,正規意義上的籍貫地應當是祖籍所在的江西省。
這一點,在袁隆平院士的自述中也曾提到:“袁家中我們這一支脈,在明代的時候落脚在江西德安縣南郊坡上的青竹畈,在那裡世代務農。”
袁隆平事蹟入選語文教材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對籍貫都很重視。
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中,往往要先交代主人公的籍貫。就連戲文裏也經常演員一出場,就在定場詩裏報籍貫,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國劇傳統劇碼《長阪坡》中,趙雲一登場就自報家門:“某,常山趙子龍是也……”
這裡的“常山”就是趙子龍的籍貫所在地。
在古代,單個“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家庭對朝廷負擔的徭役種類,也就是指其所從事的職業,如“鹽戶”(專門為朝廷煮鹽以服役的)、“軍戶”等。
北魏詩歌《木蘭詩》中木蘭家就是軍戶,所以“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同一種戶役的人都編入一份册籍。
單個“貫”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出生地,如“鄉貫”、“裏貫”。
“翁雲貫屬新豐縣,
生逢聖代無征戰。”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在白居易的這首詩中,主人公折臂翁自稱出生在新豐縣,當時是一個沒有征戰的好時代。
“籍貫”合在一起,不是字面意思的簡單相加,而是指祖居地(祖籍地)或原來籍貫。所以,籍貫不是指一個人的出生地而是祖籍,通俗說就是故鄉或者老家。
在現代漢語中,“籍貫”是指自己出生時祖輩長久居住的地方。
參照公安部相關檔規定:
籍貫——填寫本人祖父的居住地。
《公安部關於啟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記錶和居民戶口簿有關事項的通知》(公通字[1995]91號)附件三第四條第一款第十五項規定
以後,當孩子填表問起你“籍貫”這一欄該怎麼填,你就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她):填寫爺爺一直住的地方。
同時,也正好趁這個機會給孩子介紹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讓孩子對祖輩生長的地方有更深的認識,瞭解自己從哪裡來,以及自己祖輩的歷史。
我國歷史悠久,不少地名都有悠久歷史,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烙印。
比如:
河北邯鄲,“邯鄲”意為“邯山至此而盡”,鄲同單,“單”意思是山脈的盡頭,邯鄲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山東曲阜,“曲阜”二字來源於《禮記》“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曲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
浙江安吉,“安吉”出自《詩經·無衣篇》中詩句“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我國幅員遼闊,很多省市的地名都有自己的來歷,有著特殊的含義。
北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燕國的首都。遼國時稱為燕京。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年間改北平為北京。
上海:
得名於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海意為“通向大海的地方”。
天津:
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明成祖作為軍事建寘而命名天津衛。
黑龍江:
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遊龍。
吉林: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滿語中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也就是沿著松花江的都市。
遼寧:
因省內有遼河而得名,“寧”寓意遼河“安寧”之意;
江寧:
“江”即“長江”,“寧”即“安寧”,寓意“長江安寧”;
浙江:
因境內有條大河錢塘江流向曲折,故名浙江;
雲南:
在雲嶺之南而稱雲南;
……
你來自哪裡?快給孩子講講那裡的地名來歷吧。希望孩子在瞭解自己祖籍的同時,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更認識到我們祖先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你的祖籍是哪裡?
地名有什麼有趣的來歷嗎?
快在下方留言分享吧。
轉載請注明來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本文部分素材綜合自袁隆平口述自傳、地名中國、金橋、趣歷史等。
編輯:悅人悅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