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載譽、圓臉兔聯合創作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形式,戰爭永遠都是一場災難。
因為戰亂,一座城池,在敵軍屠殺之下可一夜之間淪為空城,淒涼、血腥、殘酷。而與圖畫上色一樣,一個地方空白了,就勢必要遷移其它地區的人口過去填充,轟轟烈烈、規模巨大的“湖廣填四川”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移民對於四川影響多大?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
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
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西元1351年,再也無法忍受元朝統治者的農民首領張士誠、徐壽輝以及明玉珍等人帶領農民百姓相繼在高郵、湖廣等地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抗元農民大起義。
起義一爆發,元朝隨即派出軍隊對高郵、湖廣等地的動亂者進行鎮壓和絞殺,一時間高郵、湖廣地區多地陷入戰亂之中,許多沒有參與起義的商人、地主、士人以及百姓紛紛被牽連進戰爭的漩渦之中,為了躲避戰亂,他們選擇逃入四川地區。
與此同時,起義軍首領之一的明玉珍下令攻打四川,並且在四川自創“大夏政權”稱帝,而追隨他入川的那些湖廣農民起義軍隨著明玉珍建立政權也全都在四川主要城市安定了下來。
但這種安定的日子並沒有多長久,朱元璋軍隊的到來打破了明玉珍的美夢,沒費很大的力氣,明玉珍的失敗、“大夏政權”的滅亡讓剛剛安定下來的湖廣農民起義軍支離破碎、分散開來,漸漸隱入廣袤的四川盆地,成為“湖廣填四川”的一批主幹力量。
此時,剛剛入蜀的朱元璋看到戰後整個四川的經濟蕭條、人口稀缺,於是強制下令從湖廣麻城、孝感等地區遷移一部分人去四川生活、開墾耕地。就這樣,隨著開墾工作的進行,這一部分湖廣人漸漸地在四川安定下來,並一代代地傳承著。
這一次的“湖廣填四川”歷時時間較長,移民人口數量也有五十萬左右,但與第二次“湖廣填四川”比起來,卻僅僅只像是個短暫的開頭罷了。
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與第一次“湖廣填四川”背景相似,明末清初,崇禎皇帝的統治早已是窮努之末,1633年,陝西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率眾起義,從陝西南下,一直活躍在湖廣地區。
常年與明朝軍隊作戰,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傷亡慘重,為了補充人手和擴大軍隊,張獻忠在湖廣地區召集了大量的本地人入伍,這使得他的軍隊幾乎是由湖廣人組成的。
部隊擴大了,張獻忠的野心也就大了。
放眼中原地區,百姓們皆陷入戰爭的漩渦之中,而此時,四川和江南地區竟然奇迹般地沒有被戰爭影響,處於安穩狀態,但,好景不長。
繼續地盤擴充實力的張獻忠,顯然不會放過這兩個地方,為了日後能够與李自成爭一爭天下,張獻忠選擇進軍四川,而此前在湖廣地區强行召集來的數十萬湖廣百姓也隨著張獻忠來到了四川地區。“既來之,則安之”,漸漸地,這些湖廣百姓也就在四川安定了下來。
但隨著張獻忠而來的,是四川被捲入戰亂,人口陷入驟減的困境。據《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由此可見,因戰亂,四川人口下降程度之劇烈。
1646年,清軍南下入川,張獻忠帶領農民起義軍堅決反抗,結果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殺。領頭人一死,剩下的起義軍群龍無首,四散而去,分散在四川各處。
眼看著因戰亂而殘破不堪、人口稀少的四川,清政府下令,全國各地的四川人必須全部遷回四川,但是,這個辦法顯然並沒有什麼好的效果。
見此,清政府只好從政治、地域、經濟等各個方面入手,政策優惠,層出不窮,只為吸引更多的人遷移到四川。在政治上,撤銷湖廣總督,設川湖總督;自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移民墾荒地畝,規定五年起才徵稅;滋生人口,永不加賦。在經濟上,清政府承諾為入川者找工作,確保其收入。
在一系列的措施之下,移民人數多達百萬,四川人口終於回升,經濟也慢慢地穩定下來了,移民們從此紮根於蜀地。
珍愛和平
湖廣填四川這個名詞,看似只是簡單的移民事件,但是這幾個字是血紅色的,是用鮮血一筆一畫寫的,它代表著改朝換代的白骨累累。
四川人是命苦的,每一次大動亂,殺戮在哪裡,往往都不絕於耳,每一次新生政權誕生之前,四川人都流盡了自己的鮮血。
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在四川,被展示的淋淋盡致。
作為一名四川人,願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參考資料:無.淺談湖廣填四川[J].巴蜀史志,2014:45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