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蔚文攝
秋汛來了,開海了!在休整4個月後,我省沿海漁民又開始了海上捕撈的辛勤生活。入秋以來,“蝦兵蟹將”也再次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今年的海鮮市場有哪些變化呢?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省內幾大漁港一探究竟。
“今年是梭子蟹大年”
處於黃海及長江等三水系交匯處的啟東市,海洋捕撈產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海鮮產品種類繁多,中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呂四漁場就在這裡,呂四漁港也是六大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
“今年是梭子蟹大年。9月1日單樁張網漁船開捕後,漁運船陸續帶漁獲回港,主要品種為梭子蟹和小鯧魚。”正在碼頭忙碌的啟東市漁政監督大隊大隊長袁華介紹說,今年“蟹多魚蝦少”,梭子蟹產量為去年同期產量的兩倍,鯧魚產量較去年沒有明顯變化。
據瞭解,9月1日至今,當地單船梭子蟹船均產量3萬斤左右,產值22萬元左右;鯧魚船均產量1.3萬-1.5萬斤,產值6萬元;收鮮船卸貨量均在5萬斤左右,碼頭全天交易量約為300萬斤,交易金額達到2400萬元左右。
同樣忙碌的還有連雲港贛榆區海頭鎮的漁民們。記者看到,海頭鎮港口的漁民們將一筐筐漁獲卸下船只,還有的在做出海前的準備,拴掛漁網,往船艙加冰,搬運魚箱……“我們的收鮮船每次都滿載而歸。”海頭鎮船老大蔣洪告訴記者,這幾天,捕撈船陸續歸港,帶回了休漁期結束後的“第一捕”。忙著海產品收購和分揀的海鮮老闆劉明良說,船一到港,就得“搶”,“呵,這個季節,魚、蝦、蟹都有,網裏常見的還有海蜇和少量的對蝦、勾魚等海鮮。當然,最多的還是梭子蟹。”
來到連雲港連雲區板橋街道農貿市場,正在下貨的商販分析得頭頭是道,“眼下市場上的螃蟹儘管由於大小、質量不同價格差距較大,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開海後,螃蟹總體上會便宜幾天,因為中秋節、‘十一’快到了,後面價格還會上漲的。”
管理更嚴成本走高
江蘇單樁網、流刺網較少,帆張網是傳統工作主力軍。袁華透露,今年啟東市减少了30艘鄉鎮漁船,呂四出海捕撈船、收鮮船(捕撈輔助船)總計只有200多條,另外200多條帆張網要到9月15日出海。
從成本上看,受訪漁民表示,今年網具成本漲了50%,人工漲了30%。現時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投入也越來越大,比如,衛生清理、監控、通道設備、船舶維護等,都需要加大投入。
記者瞭解到,海洋捕撈船一艘船造價動輒幾百萬元,出海一趟,工人薪水、加冰、加油等成本就在10多萬元。出海後,漁民的目的地不少在公海海域,以捕撈小黃魚、魷魚等為主,最快也要10多個小時才能抵達。平時有收鮮船運送漁獲,在海上要十來天,分揀、裝箱,再運入船艙,撒上冰塊,等船裝滿了,捕撈工作船才會回港停靠卸貨。
出海距離遠了,安全監管更要跟上。蔣洪說,現在,贛榆出海的捕撈船都安裝了衛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還能上網,救生衣、救生筏、滅火器等設備一樣不少,海船都配備了北斗定位系統。
連雲港贛榆區青口鎮鎮長張文任介紹,除了海上衛星實时定位系統,該鎮8月1日流刺網開捕,29條船出海,鎮上13名船管員,每天都與出海船進行3次通話、簡訊保持聯系,出海生產船之間也保持一定距離,以保障近海捕撈安全生產。
完善產業鏈支撐出口轉“內銷”
在國家下大力氣禁漁、規範捕撈的背景下,在海上經營了40年的曹國安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
曹國安是大型水產公司南通國安水產的總經理,在呂四,該公司擁有23條刺流網海船,其中生產船11條,收購船12條,國安水產還與39條單裝網捕撈船東簽訂了收貨契约。
捕撈豐收了,曹國安難掩高興,“從8月1日開始到9月12日,國安水產收購、生產梭子蟹總計近800萬斤,產量比往年高了100%。今年收購價格偏低,比往年低30%,價格在13-20元之間。”他說,10月5日左右,梭子蟹不肥了,價格也低了,生產量也少了,公司就會减少收購,因為漁獲換季了,到時候就是吃黃魚、鯧魚、帶魚、鮟鱇魚的時候了。
這樣的“生意經”背後,除了對市場的瞭解,還在於南通國安水產擁有自持的冰鮮加工廠及“國安水產”品牌,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捕撈、收購、經營、銷售一體化。
產業鏈愈加完善,是漁企的底氣,也是江蘇漁業在疫情背景下,新增發展韌性的保障。還是以國安水產為例,韓國曾是其主要出口地之一。曹國安在韓國注册了“國安”商標,並有自己的代理公司,往年國安水產加工出口韓國1000多噸,活螃蟹冷凍加工後,直接進冷庫,由冷凍集裝箱運送到韓國釜山、仁川。出口到韓國的冷凍梭子蟹,市場上論只賣,兩萬韓元一隻,價格很少變動。公司每年出口梭子蟹營業額約500萬美元,利潤在7個點左右。不過他坦言,受疫情影響,韓國市場現在沒有國內好,今年,國安水產出口占總量的7%-8%,“漁獲大部分內銷了”。
□本報記者丁蔚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