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迷之操作!為何先降後叛?

云南 67℃ 0
摘要:說起吳三桂,最讓人想不通的是,他為什麼要放清軍入關,而比這更讓人費解的是,他都已經投降了清朝三十年。為何又要舉兵造反,以吳三桂的超常智力為何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這天,吳三桂和李自成正式决裂。李自成親率二十萬大軍征討吳三桂,當時吳三桂只有五萬人馬,根本沒有勝算,咋辦呢?再三權衡之後,他决定向清軍借兵。吳三桂,這時候已經沒有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吳三桂只能剃髮易服,歸順大清。

說起吳三桂,最讓人想不通的是,他為什麼要放清軍入關,而比這更讓人費解的是,他都已經投降了清朝三十年。

為何又要舉兵造反,以吳三桂的超常智力為何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今天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讓我們回到西元1644年的四月初四。這天,吳三桂和李自成正式决裂。

李自成親率二十萬大軍征討吳三桂,當時吳三桂只有五萬人馬,根本沒有勝算,咋辦呢?再三權衡之後,他决定向清軍借兵。

然而,非我族類,其心必异,清軍雖然答應了出兵,但大軍在抵達山海關後,卻在關外五十裏的歡喜嶺。

安營紮寨了,眼看吳三桂和李自成的戰鬥處於下風,多爾袞就是不發兵,吳三桂那個氣啊,簡直都想罵娘。

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親自到多爾袞帳中走上一趟。

剛開始呢,他還以為是條件沒有開够,說可以和多爾袞劃黃河而治。然而多爾袞卻拋開條件不談,只是說你們漢人都長得一樣,我們認不出來。

要不這樣,你們呢,把頭髮剃了,這樣我們就不會打錯人了。

這不能說是過分吧,簡直就是賤。多爾袞居然用這樣卑鄙的手段逼迫吳三桂歸順大清。

老話兒說得好啊,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的。吳三桂,這時候已經沒有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吳三桂只能剃髮易服,歸順大清。

清軍入關以後,一直忙著統一全國,而吳三桂呢也有了繼續利用的價值。這期間他南征北戰,功勳卓著。

他幫助清廷追繳李自成的農民軍,他揮師西進,略定四川,轉頭南向又收復雲南。這些功勞讓他被封為了平西王。

駐守雲南。

這時候吳三桂的夢想是像明朝的沐氏那樣世代鎮守雲南。清廷吃肉,他就喝湯。然而事態的發展卻不受他的控制。

一六六一年,順治皇帝駕崩,年僅七歲的康熙即位,康熙和順治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呢沒有見過吳三桂。

而且自負,這就導致了他對吳三桂這樣的漢人藩王有著天然的戒心。從康熙五年,康熙親政開始,他就對吳三桂。

不動聲色的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他先是把趙廷臣調到了浙江擔任總督,隨後又把張勇調到了寧夏擔任提督。

再後來呢,是王輔臣、李本琛、吳得功這些人全部都是吳三桂的心腹大將。這時候吳三桂已經警覺。

但回頭一想,只要不動軍隊還不至於元氣大傷。所以這時候他沒有動作。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卻讓吳三桂這個願望都不能保全,為了有部隊能完全聽命自己,吳三桂精心打造了忠勇營、義勇營兩支嫡系。

但康熙上臺以後,卻十分忌憚這支力量,於是他玩起了乾坤大挪移。他呢,先是增設了雲南開化鎮總兵官。

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其中,然後又找了個更換駐地的由頭,把吳三桂的親信分散調開。這樣吳三桂算是為康熙做了嫁衣。

“忠勇、義勇”,兩營竟變成了康熙嫡系。

事情都做到了這個份兒上,吳三桂必須有所動作了,他反了嗎?並沒有。他聽取了手下呂黍子的建議。像當年劉備寄籬曹操那樣。

縱情娛樂,不問時事。然而即便吳三桂這樣做了彈劾他的奏章開始像雪片一樣飛來,吳三桂也不知道為啥這麼多人彈劾他。

他只好割肉自保,他向康熙請求,裁去額兵7200名。康熙收到計畫後,想也沒想就揮筆同意了。

這一下,吳三桂的心呢算是徹底凉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呢?明哲保身吧。於是,康熙六年五月,吳三桂以兩目昏瞀,精力日减為由,請求辭去雲貴總管職務。

果然不出所料,康熙還是想都沒想就揮筆同意了。按理說,做到這種程度,軍政大權中的政權。

已經削去。康熙,應該相信吳三桂了吧。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康熙對吳三桂的猜忌反而更深。

當年九月,也就是吳三桂辭去雲貴總管後的第四個月,雲貴總督、雲南提督以及貴州提督居然聯合上奏。

要求康熙仍然任命吳三桂總管雲貴事物,這就有些奇怪了,按理說讓他們做地方一把手,那是提拔呀。

高興還來不及,為啥他們還要集體請求歸還呢?

在康熙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吳三桂已經完全控制了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吳三桂遠遠超過自己。

這種情況康熙不能不引起警覺,他想撤藩,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理由。直到康熙十二年,一件事情的發生。

康熙才等到了這個絕佳機會。這年三大漢人藩王之一的尚可喜突然向康熙提出申請撤藩。

雖然尚可喜的本意也不是全撤,而是想自己撤回遼東關外故鄉,讓自己的長子尚之信繼承王爵。

說白了呀,就是提前退休安度晚年。但是康熙卻不管那麼多。他先是以“父漸在,無移爵”先例為由。

拒絕了尚之信繼承爵位的要求,然後呢又以不忍父子分離為由,下令全撤。此時的尚可喜已經七十多歲。

加上他的戰功,本來也不如吳三桂,他是既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造反,也就只有俯首聽命,任由康熙裁撤。

康熙在準予尚可喜撤藩以後,還特別有心的把這個決定向各省軍政官員做了通報。吳三桂和另外一個藩王耿精忠。

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撤藩,也不曾有一次表示過撤藩之意。朝廷這樣通知他們。

明顯是在暗示他們呢也該考慮撤藩。這時候耿精忠的决定就成了關鍵。然而讓吳三桂沒有想到的是。

耿精忠也是個軟骨頭,一個他也屁顛兒屁顛兒的寫了請撤奏疏。咋辦呢?吳三桂還在幻想著世守雲南。

他找來一班親信反復商酌,大部分人的主張都是不妨先申請看朝廷到底什麼態度再說。吳三桂還能說啥呢?

只能硬著頭皮向康熙上了一道自請撤藩的奏疏。康熙收到奏書之後,高興的不行,馬上同意撤藩,並安排善後事宜。

等康熙的命令傳回雲南,吳三桂頓時愕然,他以為朝廷會信守諾言,讓他世守雲南。然而這個願望。

卻在轉瞬之間化為泡影。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部下,部下們的反應以及接下來的一件事情,直接把他推到了不得不反的絕望境地。

吳三桂的部下跟隨吳三桂征戰南北,出生入死,感情深,毋庸置疑,他們浴血奮戰十來年,終於等到戰爭結束。

把家都搬到了雲南,這樣安定的日子才過了八九年。這時候他們家道正隆,事業正興,康熙卻突然下令撤藩。

他們是說啥也不願意。而就在大家群情激憤的時候,康熙又派來哲爾肯作為欽差大臣,讓他全權督促吳三桂撤藩事宜。

一等吳三桂沒有動身。二等吳三桂沒有動身,哲爾肯就有些不耐煩。最後他竟然坐鎮吳三桂的家裡催促。

吳三桂再也不能忍受,終於在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正式起兵。

看完這段歷史,不得不感歎,共患難易,同富貴難,狡兔死,走狗烹是不變真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