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地位和龍相差不大,《禮記》中就有記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在古代,龍與皇帝、皇家的關係十分緊密,而麒麟與祥瑞的關係十分緊密,它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仁義、太平、幸福、光明的象徵,當然,它一般只活在傳說裡面。
現實生活中麒麟並不存在,麒麟能够家喻戶曉,與上古的圖騰神話息息相關。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我們的老祖宗追捧麒麟,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就曾經帶回一隻神獸“麒麟”,造成了極大的轟動,連明成祖朱棣也親自去奉天門迎接它,還特意命人為它畫了一張像。
既然麒麟根本不存在,鄭和帶回來的這只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呢?它來自哪個地方?話要從鄭和第4次下西洋開始說起。明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船隊再次揚帆出海,眾所周知鄭和下西洋時正值大明國力最盛,為了弘揚天朝國威,鄭和每次都會帶上本土寶物出使。
然後他每到一個國家或者部落,就會將這些寶物送給那個地方的人。本著禮尚往來的友好原則,海外各國也會送特產給鄭和船隊,甚至派使者跟鄭和回明朝覲見中國皇帝。這一次航海過程中,鄭和船隊第一次繞過阿拉伯半島,駛到了東非麻林地(肯雅)。
《明史·外國傳七》記載:“麻林,去中國絕遠。永樂十三年遣使貢麒麟。”東非麻林國就是鄭和獲得麒麟的地方,鄭和送給麻林國大量的金銀緞匹、瓷器,麻林國國王捧著這些東西喜笑顏開,笑完了便開始琢磨回什麼禮:錢財什麼的,明朝使者不缺,還不如送土特產。
於是,麻林國王讓臣子牽來一隻珍貴動物“基林(giri)”,作為回禮進貢給明朝皇帝。鄭和不認識,便問隨行翻譯人員那是何物?翻譯人員也沒見過,但他聽到了“基林(giri)”這個詞,便興奮地告訴鄭和:“大人,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神獸麒麟!”鄭和聽完大喜。
要知道麒麟自古就是祥瑞象徵,更相傳麒麟只在太平盛世才會出現,自己要是能帶著麒麟回朝,永樂皇帝必然龍顏大悅!於是永樂十三年(1415年)鄭和船隊回國,麻林使者也跟著去了,鄭和提前向朱棣報告了得到麒麟神獸的消息,朱棣果然激動萬分:麒麟出現,不正說明本朝國運昌隆麼?
麻林國使者獻麒麟時,整個京城都轟動了,大家“莫不引領快睹,頓足駭鄂,以為希世之罕聞,中國所未見。”朱棣親自迎接,百官朝賀,讚美“陛下聖德廣大,被及遠夷”,朱棣又命大臣寫《麒麟賦》紀念這件盛事:“……牛尾拂兮生風,麇身動兮散雪,蹴馬啼兮香塵接腕。”
同時,宮廷畫師也奉命畫下了麒麟形狀,我們如今見到的這幅《瑞應麒麟圖》就是當時留下的作品,然而畫像公開後,看過的人都被逗笑了:這確定不是長頸鹿嗎?長頸鹿的形態、習性與中國古籍記載的麒麟非常相似,它被當成麒麟並不奇怪,或許長頸鹿就是麒麟的原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