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風物|楊升庵和豆糠坡

云南 92℃ 0
摘要:由於他的後半生是在雲南度過的,多數歲月又是在大理點蒼山下度過的,囙此,在白族人民聚居的洱海區域,到處都流傳著“楊狀元”的逸聞趣事。中了頭名狀元的楊升庵,當然要品嘗皇帝賜的宴席了。新科狀元楊升庵身穿新朝服,到殿前叩謝皇恩。從此以後,人們為紀念楊狀元,將“壽康坡”改名為“豆糠坡”。這個地方成了大理下關一帶羣衆交易豆糠、米糠和糧油的場所。新豆糠一上市,人們還先撒兩把在坡上以作紀念。

楊升庵和豆糠坡

大理地名傳說

“四川狀元郎,流放在雲南

寓居點蒼山,美名天下揚”

這“狀元郎”是誰?

就是楊升庵

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

(楊升庵塑像)

他學問淵博,著述豐富,曾被譽為明代三百年間第一人。由於他的後半生是在雲南度過的,多數歲月又是在大理點蒼山下度過的,囙此,在白族人民聚居的洱海區域,到處都流傳著“楊狀元”的逸聞趣事。

豆糠坡從下關黑龍橋往上走

到關迤城門洞下

有個長約一華里的斜坡

沿坡有一條街,舊名龍尾街

因為經常上坡下坡

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所以古時候稱“壽康坡”

後來才改稱“豆糠坡”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來有趣,明朝有個規矩,凡中了狀元的,皇帝要賜“瓊林宴”,以示嘉獎。中了頭名狀元的楊升庵,當然要品嘗皇帝賜的宴席了。

那一天,皇宮內彩燈高懸,鼓樂大作,宮娥彩女,翩翩起舞。新科狀元楊升庵身穿新朝服,到殿前叩謝皇恩。皇帝看他一表人才,從內心裏喜歡,親熱地拉著他的一隻手,跨入宴席,並排入座。那些達官寵臣也紛紛入座,向楊升庵道喜,恭維之聲不絕於耳。席面上,山珍海味,名菜名果,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

(▲瓊林宴)

一巡酒過,宴會正熱鬧,碰杯聲、恭維聲、鼓樂聲,響成一片。皇帝高高興興卷起袖口,將一勺“蘭花豆”(油炸泡蠶豆)倒進楊狀元的碗裏,說道:“愛卿,聯賜你好菜,好下酒呢!”楊狀元用象牙筷夾起一顆仔細看看,不禁啞然失笑,一言不發,把所有的“蘭花豆”一一夾了出來,扔在地上。皇帝滿臉不高興地問:“愛卿不喜歡吃?”

他回答說:“不瞞陛下,這東西叫蠶豆,在西南各地是從來不上酒席的,只拿來喂牛喂馬,牛屎馬糞裏都有!收豆時節,遍地是豆糠,山坡都成豆糠坡了。”皇帝龍顏大怒,馬上站了起來,把龍袍一甩,離席而去。文武大臣個個嚇出了一身冷汗。好個大膽的新科狀元,竟敢在瓊林宴上口出狂言得罪聖上。不一會,太監出來宣讀聖旨:“新科狀元楊慎,目無皇上,著令人速往雲南查訪楊慎宴上所說之事,如有不實,以欺君之罪論處。”

(圖片來源於“大理寸四銀莊”微信公眾號)

當時正值收打蠶豆的季節

欽差所到之處

都見人們遍街打蠶豆,簸豆糠

那天,欽差到下關,剛過黑龍橋,才下轎,就聽到一片“咯通、咯通”的聲音,走近一看,是一隊馬幫的馬匹正在嚼食蠶豆,遍地的馬糞裏還有消化不完的豆粒。欽差趁人不注意,用紙包了一團藏在口袋裏。待來迎接的地方官到了,他問道:“這種好豆,你們為什麼喂馬?”地方官說:“啟稟大人,雲南各地都種這種豆,所以不稀奇。人們都用來喂牛馬,俗稱馬豆。”欽差一一記在心裡,一會兒,來到豆糠坡,糠灰飛揚,弄得他直發嗆。他出轎一看,坡兩旁的人家都在打豆、揚豆糠,豆糠撒了一坡。他嫌轎夫上坡走得慢還嗆得難受,就自己下轎行走,但一脚踩在豆糠上一滑,跌了個四脚朝天,氣得大罵:“這是什麼鬼坡啊?!”旁邊的老人說:“這是壽康坡!““噢,豆糠坡,楊狀元講的豆糠坡!”他的狼狽相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欽差回到京城,把所見所聞向皇帝報告,皇帝得知楊慎以前說的是實話,方才轉怒為喜。

從此以後,人們為紀念楊狀元,將“壽康坡”改名為“豆糠坡”。這個地方成了大理下關一帶羣衆交易豆糠、米糠和糧油的場所。新豆糠一上市,人們還先撒兩把在坡上以作紀念。

來源: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陳絲華

值周:胡亞玲張輝

主編:李勝

()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無不與之有著淵源關係。

A.紅船精神

B.井岡山精神

C.長征精神

答案:A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