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與安徽區劃調整,3個縣入皖3年,為何又還給江蘇省?

安徽 87℃ 0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北省與山東省、廣東省與廣西的區劃調整。當年,江蘇省與安徽省出現了一系列的區劃調整,江蘇省的蕭縣、碭山縣、江浦縣,曾經劃入了安徽省3年時間。到了1953年,3個縣有還給了江蘇省。與此同時,劃入山東省代管的徐州等7個縣市、劃入皖北、皖南代管的3個縣,陸續還給了江蘇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北省與山東省、廣東省與廣西的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與安徽省之間的區劃調整。當年,江蘇省與安徽省出現了一系列的區劃調整,江蘇省的蕭縣、碭山縣、江浦縣,曾經劃入了安徽省3年時間。到了1953年,3個縣有還給了江蘇省。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江蘇省和安徽省的歷史,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先後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由於疆域面積的擴大,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來說並不合適。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屬於監察區。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和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推出了自己的魔改升級版。

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其中,皖南、蘇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江西行省,蘇北、皖北地區,則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當時的行省面積很大,比現在的省份大得多。雖然元朝建立了行省,但各方面的管理機構非常簡單,留下了一系列的問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良和調整。

截至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期,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囙此,明朝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格局。當時,北直隸就是現在的河北省,南直隸則是現在的江蘇省和安徽省。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最終,形成了內陸18省的區劃格局。當時,由於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但江南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清朝對此很不放心。囙此,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江南省被折開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其中,蕭縣、碭山縣隸屬於蘇北的徐州府,江浦縣則隸屬於蘇南的江寧府。這樣的區劃格局,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40年代。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曾經短暫出現了江淮省,但僅僅存在了3個月。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路軍閥忙於爭奪地盤,根本沒有精力調整各地的區劃。不過在三四十年代,由於南京被提升為特別市,江蘇省的省會臨時遷往了鎮江。特別市類似於現在的地級市,例如北平、上海、重慶,當時都屬於特別市。

一轉眼到了1949年,當時,蘇北、皖北等地已經解放,但江南地區還沒有解放。為了加强對皖北、蘇北地區的管理,我國建立了皖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後來,又建立了皖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行署區屬於建國初期的一種區劃,相當於省份。除了這幾個行署區之外,還有旅大行署區、川東行署區等等,這是一種臨時性的區劃。

江蘇省被分為了幾個部分,除了蘇南、蘇北行署區之外。鑒於管理大城市的需要,南京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成為建國初期的10多個直轄市之一。以徐州為覈心,蘇北的7個縣市,被臨時劃入了山東省管理。此外,江蘇省西北部的蕭縣、碭山縣,被劃入了皖北行署區的宿縣專區管理,江蘇省西南方的江浦縣,劃入了皖南行署區的滁縣專區管理。

專區屬於五六十年代的一種區劃,地位相當於地級市。不過管轄區,大於現在的地級市,一個專區大於相當於兩三個地級市。這樣的區劃模式,持續了3年時間。時間進入了1953年,我國戰後重建和項目建設的工作,已經全面鋪開。作為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區劃過於複雜,反而不利於江蘇省的發展。

囙此,蘇南和蘇北行署區被撤銷,重新合併為江蘇省,南京也重新成為了江蘇省的省會。與此同時,劃入山東省代管的徐州等7個縣市、劃入皖北、皖南代管的3個縣,陸續還給了江蘇省。也就是說,3個縣入皖3年以後,重新劃入了江蘇省管理。當年,僅僅2年多以後,到了1955年,為治理洪澤湖的需要,江蘇省又把蕭縣、碭山縣,劃入了安徽省。

安徽省則把自己的泗洪縣、盱眙縣,劃入了江蘇省。至於江浦縣,先後隸屬於南京市、六合專區等地管理。後來,隨著南京市的迅速發展,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江浦縣與浦口區,合併為新的浦口區。不過,由於位於江北,與南京市江南的幾個區,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建國初期,其實,很多省份都曾經出現了代管的情况。例如河南省最東部的永城縣,也曾經劃入了安徽省管理。1952年,還給了河南省。湖北省的兩鄖專區6個縣,曾經劃入了陝西省代管了1年時間。1950年,還給了湖北省。關於各省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