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民舊址看搬遷變化

宁夏 79℃ 0
摘要:與之呼應的是羅山西麓移民搬遷後遺留下的一處處廢棄箍窑、土坯房、院牆、羊圈,它們隔遠相望,相互映襯,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朱莊子移民舊址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山脚下,是原同心縣新莊集鄉居民整體搬遷至紅寺堡灌區後遺留下來的寧夏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舊址,方圓60平方公里內,廢棄院落近7000處,房屋8200多間,窑洞和羊圈近萬處。移民舊址是新時期移民工程造福人民的有力見證。

金秋九月,秋色醉人,碩果飄香。在風和日麗,風景秀美的羅山脚下,10萬多畝釀酒葡萄豐收在望。與之呼應的是羅山西麓移民搬遷後遺留下的一處處廢棄箍窑、土坯房、院牆、羊圈,它們隔遠相望,相互映襯,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作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1998年,隨著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正式通水,第一渠黃河水流淌入亘古荒原,紅寺堡開始進入大規模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和櫛風沐雨的創業之旅。

走進移民舊址這片交陌縱橫的熱土地,放眼望去,綿延起伏的斷牆殘垣,掩映在深谷幽草之中,蒼茫而恢弘之氣勢令人歎為觀止。朱莊子移民舊址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山脚下,是原同心縣新莊集鄉居民整體搬遷至紅寺堡灌區後遺留下來的寧夏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舊址,方圓60平方公里內,廢棄院落近7000處,房屋8200多間,窑洞和羊圈近萬處。對於紅寺堡羣衆來說,它是品味鄉愁的地方,也是人們進行苦旅體驗、感恩教育的活化石。

如今,紅寺堡區對現有舊址資源加以修復保護並合理利用,復原其獨有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使之成為羣衆記住鄉愁、緬懷感恩之地和紅寺堡滄桑巨變、移民工程造福羣衆的有力見證。同時,以修復移民舊址遺址公園為覈心,有效整合周邊羅山飛行營地、肖家窑萬畝葡萄基地等資源,打造南部旅遊產業聚合帶,使更多的人可以在羅山脚下觀星空,體驗航空運動,觀賞羅山之美,感悟“共產黨好,黃河水甜”的心聲,為旅遊業發展提供資源支撐。

移民舊址是新時期移民工程造福人民的有力見證。23年過去了,紅寺堡人民群眾實現了從吃飽穿暖到致富奔小康再到鄉村振興的三級跨越,城鄉面貌、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巨變,葡萄、黃花菜、枸杞、養殖等特色產業從零起步,漸成規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搬遷之初的不足500元新增到2020年的10925元,增長了近22倍,羣衆的日子翻天覆地,新家的變化日新月异。

資訊來源:吳忠市紅寺堡區融媒體中心

标签: 紅寺堡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