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秋天裡的“春風化雨”

青海 99℃ 0
摘要:時已入秋,瀚海戈壁早晚的風裏已裹著寒意。企業今年計畫生產的氫氧化鎂等產品,現時已被省內外用戶訂購一空。
時已入秋,瀚海戈壁早晚的風裏已裹著寒意。此時,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內的眾多企業,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行程中,正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強大動力,轉化為企業發展中的鮮活實踐,在秋天裡迎來一個“春風化雨”的時節,以新動能生髮新活力新希望。

在德令哈工業園鹽化工綜合產業區,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的原料場上,來自察爾汗鹽湖曾被視為“工業垃圾”的水氯鎂石,正順著傳輸帶源源不斷地送入生產車間,經過一臺臺專用設備和一道道工藝流程吞吐加工後,水氯鎂石完成蛻變,成為走俏市場的氫氧化鎂耐高溫資料。

  “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這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成為企業以創新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我們要以此作為強大動力,推動企業發展踏上新臺階。”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一派繁忙的流水線前,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眼前的年產10萬噸氫氧化鎂生產線,經過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以科技為支撐不斷改進完善工藝流程,已成功探索出一條“减量化、資源化、再利用、能融合”的迴圈發展之路。“這條生產線每年都將吃進120萬噸的水氯鎂石,如果把這些‘工業垃圾’堆在一起,就是一座巨大的‘工業垃圾山’,現在不但每年能為企業帶來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而且在迴圈利用中,給鹽湖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生態效益。”

企業今年計畫生產的氫氧化鎂等產品,現時已被省內外用戶訂購一空。依照“資源化、能迴圈、再利用”的迴圈經濟發展理念要求,企業同步實施的氫氧化鎂下游產品綜合開發工程已在完成後投入正常運行。由此,通過開發生產高純氫氧化鎂原粉、細粉,高純氧化鎂、高純燒結鎂砂、高純電熔鎂砂等新產品,使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的鎂系“家族”產品邁上了系列化、精細化軌道,一條“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之路,在企業的脚下延伸開來。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使海西大地上的眾多工業企業育出新機、開出新局,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蹚出的新路只是其中的例證。其產業畫卷上的鹽鹼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以及各種新業態,都以創新驅動之力,揮灑出新的筆墨,開闢出新的發展之境。而其中德令哈市的飼草料生產與儲備基地,將曾經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在遼闊的荒灘種植飼草,讓千年荒灘戈壁實現綠色“變身”,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又一傳奇。

西出德令哈市區10餘公里的尕海鎮,這裡曾是植被稀疏的荒漠化草場,也是名副其實的戈壁灘。一年多前,德令哈市以創新理念為引領,引進青海奔盛草業有限公司,分別在德令哈市尕海鎮和蓄集鄉建起了0.18萬公頃的飼草料生產與儲備基地。公司借助青海省飼草產業科技創新平臺,通過土地深翻消滅雜草和鬆土保墒,為其後的農藥减施增效打下了良好“伏筆”。同時採用微噴灌科技,實現節水灌溉。新理念、新技術使蒼茫的戈壁灘迎來了“新生”,戈壁的“變身”存於“一念”之間。

“一念”生髮希望,生髮勃勃生機。兩年時間,昔日裏飄蕩於瀚海戈壁上的“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民謠,隨著一望無際的畜草長成滿目葱鬱而不再延續。由此,極具高科技含量的柴達木現代草產業,步入了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准和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雙贏佳境。從高空俯瞰,遠處尚未開墾的荒漠化土地依然呈現大漠戈壁原本的黃褐色,而經過兩年耕作種植的飼草料生產和儲備基地,正始於足下向大漠深處衍生出生機盎然的綠意,色調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視覺衝擊。無疑,這份反差源於理念之變,源於前行路徑的取捨,源於新發展之境的“別有洞天”。

“柴達木盆地雨水少、光照充足,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在這裡種植出來的牧草,品質相對其他地方更為優良。”奔盛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鮑奎說,在柴達木種植飼草還有一個天然優勢,那就是土地平整、地塊寬闊,更適宜大型現代化機械和規模化操作。曾被視為“生態包袱”的戈壁灘,因草“變身”,劣勢和優勢,因草轉換。

有資料顯示,青藏高原草原面積占全國草原面積的39%,是我國重要的草原牧區和生態畜牧業發展基地。而在柴達木盆地,草地畜牧業也是當地賴以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國家把種養結合迴圈農業高品質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支持“以種代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迴圈發展管道,就地消納、能量迴圈、綜合利用,構建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種養協調發展模式,為促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利好的政策支撐。

現時,基地已經收割了頭茬飼草料,並相繼接到了來自省內外的訂單。鮑奎算出了一筆賬:現時,燕麥青乾草市場裝車售價在每噸1600元以上,青貯玉米打包完好每噸售價在500元左右。青貯飼料因當地養殖戶眾多、需求量大,基本實現就地消納。不僅帶來了生態與經濟的雙重效應,還為農牧區剩餘勞動力轉移增收搭建了平臺。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西秀村的20多名村民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掙到3600元左右的收入。

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讓海西大漠在轉身間走出了一條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共贏”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宣導的“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强盛、中國美麗”的論述,正在千里柴達木盆地化為現實,產生奇迹。(劉法營)

标签: 氫氧化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