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定都史:揭秘不同王朝都是如何定都的?

陕西 129℃ 0
摘要:自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的兩千餘年中,中華大地有五處都城成為大一統王朝的國都。這些都城都經歷過重建和發展,見證過一個王朝的興衰。西安和洛陽一直是隋唐之前歷代王朝建都的所在地,兩地交替成為歷代王朝的首都。北宋之後,在靠近江淮地區的開封定都,但是之後的王朝都是定都在華北平原的北京,北京也成為了最後幾個王朝的首都。

自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的兩千餘年中,中華大地有五處都城成為大一統王朝的國都。這些都城都經歷過重建和發展,見證過一個王朝的興衰。

是什麼原因使一些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城逐漸衰敗,從原本繁華的王朝都城變成廢墟;又經歷了什麼使得一些小城市一躍而起成為王朝都城;這些背後真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圖1

西安和洛陽一直是隋唐之前歷代王朝建都的所在地,兩地交替成為歷代王朝的首都。北宋之後,在靠近江淮地區的開封定都,但是之後的王朝都是定都在華北平原的北京,北京也成為了最後幾個王朝的首都。

都城究竟是居中還是不居中?

歷代王朝的疆域都會有所變化,所以說並沒有一個經常固定的都城。即便這個都城位居疆域之中,但是如果該地區群山聳立、平原極少、况且交通不利,不利於都城的發展,也不可能會被帝王選為都城,所以都城的位置是居中還是不居中,這個是非常明確的。

五大歷史古都之中,僅僅只有洛陽和開封稍微位居版圖之中,北京、南京等多地均不佔據版圖的中間位置。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五大都城的變化,就可以明顯的看出,西安,洛陽,開封,基本在我國東部而且淮河——黃河南岸是古代的中心地區,而北京和南京兩個都城,則排列在我國東部,基本是古代中原的邊境地區。

圖2

五大歷史古都之中,僅僅只有洛陽和開封稍微位居版圖之中,北京、南京等多地均不佔據版圖的中間位置。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五大都城的變化,就可以明顯的看出,西安,洛陽,開封,基本在我國東部而且淮河——黃河南岸是古代的中心地區,而北京和南京兩個都城,則排列在我國東部,基本是古代中原的邊境地區。

如果按朝代來區分的話,位居中原腹地建都的大體時間都在北宋以前,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前期,而位於中原邊境的北京,南京建都大都是在元明清時代,這是我國的封建社會後期。

這五大古都在空間和時間排列,究竟古代帝王有怎樣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確實是很耐人尋味的。

圖3

京都一個國家的心臟。

眾所周知古代都城的職能是政治中樞和軍事堡壘,是古代帝王、家屬、重要官僚、軍隊富甲商人以及形形色色人員的居住地,居住在首都的貴族,富商,大財主都遠超其他的都市

這除了是充實都城的需要,還是一種控制他們的手段,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統治者往往會將一些普通人移出都城,引進大量的富甲商人及其家屬,將首都建設成最繁華、人口最多的都市。

由於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首都一般是全國最大的糧食和日用品消費地,由於都城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富甲商人或者官僚,而不是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員,可以說是一個純粹消費的都市,所以說都城的糧食和生活用品都需要得到其他城市的供給。

圖4

古代沒有現代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說遠距離的運輸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例如今天從北京到杭州乘坐飛機僅僅需要兩個小時,而古代想要從北京到杭州,最便捷的管道就是乘船在大運河通過

即便是這樣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古代的都城都要設立在經濟發達或者靠近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滿足他們的糧食和日用品的需求。早期的黃河中下游非常適宜居住,平原地區十分廣闊,所以很多都城都靠近黃河流域。而當時的南方地區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叢林密佈、沼澤遍地,所以說在北方附近的定都是最好的選擇。

南北方都有比較豐富的古代建築文化遺址,可以證明我國的文明並不僅僅分佈在黃河流域

但是總體來說,華北平原地勢較低且開發比較早,所以說黃河流域是從一個比較小的文明點,逐漸擴大成比較大的文明區域,再加上夏商周三個王朝對北方地區的建設這也使得此後直至隋唐末年,黃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繁華的地區

圖5

經濟、交通、軍事,都需要!

戰國時代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就被譽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更是被司馬遷譽為關中之地!雖然僅佔據天下人口的1/3,但是財富卻擁有6/10,而且洛陽的所在地也是非常富裕,因為它靠近華北平原非常適合農業的發展,而且交通還便利。

正是因為交通便利,就可以獲得黃河中下游其他地區供給的消費品。所以也可以明白,為什麼自秦到唐朝以來統一王朝帝都一直在西安和洛陽來回交替,不過總體來看,選擇定都西安的王朝遠大於洛陽。

古代王朝很容易出現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情况,所以導致以前北方地區被分成了關中和關東兩大區域,再加上秦漢隋唐各個朝代都是以關中地區為主,逐漸統一天下。

而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周圍更是山環水繞,易守難攻,向東還能逐入中原,所以說定都西安還有利於征服關東地區,並且還有能佔據一定的軍事地理優勢。

圖6

除此之外,西安還面對中國的西北方向,從河西走廊就可以進入到西域地區,黃土高原後面便是蒙古草原,西面還有青藏高原,定都西安、洛陽,也正是由於當時處於蒙古遊牧民族侵犯中原的時期,所以說定都西安還有利於抵抗少數民族對於中原地區的入侵。

况且以西安為起點有一條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這是我國當時重要的一條交通要道,漢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一個統一的大王朝需要向外開拓,這不僅要在軍事上,還要在外交、貿易等方面,很顯然西安的地理位置明顯可以便於漢唐王朝開展類似的外交活動。

洛陽在西安東面的幾百公里,向北靠近黃河是一個三面環丘嶺的小盆地,地理位置較於西安比更為適中,水路也更為方便,但是它位於關東、關中兩大區域的結合地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較低的丘陵卻並不能成為長期抵抗外來入侵的天險,而且盆地面積很小,農業無法得到很大的發展。除此之外,距離遊牧民族的政權所在地和絲綢之路也比較遙遠,定都洛陽也不便於開拓疆土,或者與他國進行國際貿易。所以定都西安的時間要遠大於洛陽。

圖7

在兩漢時期洛陽的地位是遠遠不能和西安相比的,但是劉秀卻一反常態定都洛陽,這期間的原因是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西安宮殿遭到破壞,當地生靈塗炭、經濟潰敗,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修復,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秀是憑藉關東地區的家族給他帶來的力量,奪取天下,他的主要將領也都出生在關東地區,定都洛陽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控制關中地區。

對於西晋王朝來說,他們則是繼承了曹魏政權,仍然定都洛陽,那是因為西晋初期蜀國被消滅,吳國仍然佔據長江中下游。洛陽與西安相比,更靠近吳國,定都洛陽也更方便統一天下。

圖8

到了隋唐時期,全國的形勢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由於關中地區常年的戰亂,導致關中地區的生產情況極度惡化,而另一方面來講,統治階級消費欲望巨昇,官府人員極度膨脹,導致關東地區對其他地區的依賴性更加嚴重。

所以為了滿足越來越高的消費需求,需要把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通過水運的管道運到西安,但是由於黃河三門峽,自古以來就以水急礁多,不便於通行而名聞天下,所以說這大大限制了運輸的規模,所以隋朝就把水運比較便利的洛陽定為首都

不僅有隋煬帝將洛陽定為首都,而且後面的唐朝也是經常率領百官前往洛陽,皇帝前往洛陽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費來自南方和關東地區的糧食和物資,這也象徵著西安作為王朝都城的歷史已經告一段落。

結語:

經過上述幾代王朝都城的變遷,我們可以分析出都城的選擇,對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來說都至關重要,所以說每個王朝定國既要在經濟、政治上有所考慮,也需要在軍事和地理位置上考慮,所以王朝定都主要側重於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都城必須位於或者靠近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樣就可以比較輕鬆地獲得糧食和生活消費品,即便不利於經濟發達的地區,也必須有十分便利的交通路線,這樣才能解决因為長途運輸而帶來的供給問題。

圖9

第二,都城的建立必須位於皇帝起家的根據地,這樣可以借助將士的家族力量,較快地鞏固政權,並依靠都城的發散作用逐漸去控制其他地區。

而對於一些入主中原建立統一王朝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定都大都是靠近本民族區域,這樣既可以保持於本民族區域的緊密聯系,還可以適應當地的氣候。

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對上面兩個方面的安排都有所不同,每一個時期定都都要根據當時的主要衝突來說,一般情况來說,周邊民族建立的王朝比較注重第二點。而漢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則比較注重第一點,謀求政治中心與經濟發達地區保持一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