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五大自然灾害隱患 精准應對“風雲變幻”

四川 101℃ 0
摘要:地震往往伴隨次生地質災害,豪雨常常與洪澇災害“如影隨形”。地震發生後,如何快速製定高效救援方案、安排救援隊伍?豪雨來臨前,如何精准預判、科學減少損失?


地震往往伴隨次生地質災害,豪雨常常與洪澇災害“如影隨形”。地震發生後,如何快速製定高效救援方案、安排救援隊伍?豪雨來臨前,如何精准預判、科學減少損失?

在日前召開的四川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灾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專題新聞通氣會上,省减灾中心副主任、普查辦業務組組長李湧波表示,“未來,這些普查數據將助力我們精准研判,更加精准掌握四川48.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風雲變幻’。”

心中有數

近11年平均每月有9.7個自然灾害過程 普查有利於摸清底數、查明能力和把握規律

現時,第一次全國自然灾害綜合風險普查已在全國範圍內鋪開。當前全省各地各部門正按照國務院普查辦明確的普查進度要求和行業系統技術規範開展工作,預計年底前可完成普查任務。

四川的普查對象是除了海洋灾害以外的地震灾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五大類灾害致灾資訊。

“過程”是自然灾害統計的一個專業名詞。舉例來講,9月3日,宜賓珙縣發生4.8級地震,樂山個別地區發生特大豪雨。豪雨和地震屬於不同灾種,即我省同日有兩個自然灾害過程。

2019年,李湧波專門對過去近11年的自然灾害過程進行了統計:2009年-2019年,四川平均每年約有116個過程,折算下來,每月有9.7個過程。“這組數據,位居全國前列。四川自然灾害呈現出如下特點:灾害種類多、分佈範圍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李湧波介紹,為確保普查數據精准,省應急管理廳還專門與西華大學組建了“普查專班”。

根據安排,在四川開展的普查工作涵蓋了21個市(州)的183個縣(市、區),以及26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區。針對自然灾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的需求,我省重點對歷史灾害灾情、孕灾環境,以及人口、房屋建築、基礎設施、礦山(煤礦、非煤礦)、危化品企業、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和GDP等重要承灾體的灾害内容資訊和空間資訊開展普查。

談及此次普查的目的,李湧波認為,於四川而言,主要在於摸清除海洋灾害外的自然灾害風險底數和隱患,查明各個區域的抗灾能力,客觀認識、把握地震、洪澇等常見自然灾害綜合風險規律。

嚴格意義來講,這不是一次全新普查。近30年來,氣象、水利、交通等部門都有開展相關調查工作。剛結束的人口普查數據,便可作為承灾體調查結果的有效補充。我省在對孕灾環境、致灾因數、承灾體、歷史灾害灾情等方面的普查過程,也將充分利用已開展的各類普查、相關行業領域調查評估成果,進行相關資訊和數據的補充、更新和新增調查。

對四川而言,此次自然灾害綜合風險普查將實現3個首次:首次形成調查、評估、區劃和管理的全鏈條調查;首次實現致灾因數部門和承灾體部門數據的有機結合;首次在統一的標準下實現區劃和評估。

為何每年的7-9月是四川主汛期?這正是得益於歷史資料積累而得出的。此次普查,將統計最近40年的歷史灾害情况,這些數據都將為分析當前我省各地致灾風險水准、承灾體脆弱性水准、綜合風險水准、綜合防灾减灾救災能力和區域多灾併發群發、灾害鏈特徵提供數據支撐,科學預判今後一段時期灾害風險變化的趨勢與特點。

未雨綢繆

普查結果將繪製成圖譜 為各地量身定制防灾减灾方案

去年,省內某地一個計畫投資50億元的項目“告吹”。原因是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結果顯示該區域不適宜該項目落地。這樣的“事故”,能否避免?李湧波給出肯定的答案。

“我們所做的工作,下一步就是要繪製圖譜。”李湧波介紹,我省將利用調查結果,開展主要自然灾害風險評估,繪製省級1∶25萬、市級1∶10萬、縣級1∶5萬主要自然灾害系列風險圖,修訂主要自然灾害區劃,編制自然灾害綜合風險區劃和自然灾害綜合防治區劃。她說,“風險圖將清晰反映區域風險隱患情况。”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於海峰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與以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相比,本次地質災害風險普查進一步突出“從注重灾後救助向注重灾前預防轉變、從减少灾害損失向減輕灾害風險轉變”的工作理念,重在關注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調查和評估。

根據工作安排,四川已有三個試點縣(市)完成調查任務。試點縣之一的金堂,當地將利用此次調查中收集的水利、水文、氣象和房屋及重要承灾體數據,打造一套自然灾害防治決策輔助系統。“這個輔助系統建好後,可以根據氣象預報降雨情况、上游流量監測等數據,提前計算出河水漲幅,判斷是否會超警戒水位;標注出淹沒區範圍,確定淹沒區內需要轉移的羣衆數量及需要重點關注、保護的重要承灾體情况。”該縣相關負責人說,“可以預見,如果2023年發生與2020年同樣的水灾,損失肯定會小很多。”

同時試點的康定市將根據調查結果製成一個三維電子沙盤,精准展示全市的地形地貌、人口分佈。“我們將把每天無人機森林草原防火巡航結果,實时集成到這個三維電子沙盤中。”康定市有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沙盤,只要一有火情預警,便可迅速組織各種隊伍集結、處置和撤離。

另一個試點縣蘆山縣的調查結果,主要針對山區洪澇等預警,當地將根據預警資訊,實現與村村通應急廣播有效連結,實現突發自然灾害時,及時安全轉移羣衆。

根據普查結果,我省還將建立分區域、分類型、分要素的全省自然灾害風險與减灾能力資料庫,健全多尺度自然灾害隱患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區劃、防治區劃的科技方法和模型庫,利用自然灾害綜合風險和减灾能力調查、評估、區劃信息化系統,形成一整套自然灾害綜合風險普查與常態工作相銜接、相促進的工作制度與科技支撐體系。 (記者 趙榮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