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開新局——寫在第九届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開幕之際(下)

四川 87℃ 0
摘要:9月5日,雖然是星期日,但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項目現場一片忙碌。在項目施工負責人眼裡,現場的鋼筋水泥和之前所有負責的場地都不一樣:“高科技!質子醫療、同位素醫療,都是核科技,治病的,來不得半點馬虎。”

9月5日,雖然是星期日,但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項目現場一片忙碌。在項目施工負責人眼裡,現場的鋼筋水泥和之前所有負責的場地都不一樣:“高科技!質子醫療、同位素醫療,都是核科技,治病的,來不得半點馬虎。”

“無中生有”的綿陽核醫學產業,與科博會有不解之緣。在第六届科博會舉行的一場核醫學論壇上,有專家現場拋出一個問題:能不能發揮綿陽的國防科研資源優勢,探索核醫學技術應用實踐?

專家拋出問題,綿陽接了招。3年來“日拱一卒”,當初設想的核醫學產業園已初具規模。更關鍵的是,經過長期研發,綿陽在我國核醫學高端裝備領域取得新的進展——4月,首臺國產醫用迴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製備中心在綿陽誕生。醫用迴旋加速器是一種高端核醫學裝備,既可通過質子束打靶生產醫用同位素,協助PET-CT(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顯像)進行癌症的早期診斷,也可直接用於癌症的治療。

從一個想法,到一套設備,再到一個產業園區……在綿陽,隨著各項創新機制的推行,創新能級不斷提升,其雄厚的科研底蘊正不斷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動力——該產業園區建設預計在年底可完成,未來這裡有望發展為年產值上百億元的核技術應用高地。

蘊藏在綿陽的科技實力,正如同奔湧的涪江,不斷迸發出勃勃生機,推動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乘風破浪,駛向更廣闊的創新之海。

乘風而行 

國家科技創新大局中尋找前進方向

距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不遠,是總投資超20億元的雷射產業基地,合作夥伴同樣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得益於雄厚的國防科研科技底蘊,綿陽在核技術、雷射技術等尖端科技方面都有深厚“功底”。上世紀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綿陽佈局了一批國防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奠定了綿陽這座城市的“底色”——如今全市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兩院院士28名。

這樣的科技資源儲備,賦予了綿陽在創新發展上的使命擔當——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圍繞“提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作出專門部署,要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要提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支持成都、綿陽共同創建國家級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高揚科技之帆,乘創新政策東風,綿陽推動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落腳點,從未偏離過這座城市的國家使命——堅持服務國家全域與推動地方發展相統籌,把國家戰畧需求和綿陽發展需要結合起來。

依託雄厚的科技資源,借力科博會帶來的各種資源要素,瞄準源頭創新,綿陽堅持“科技立市、創新强市”,加强系統謀劃和前瞻佈局,引導和組織優勢力量下大力氣攻克了一批“卡脖子”科技。“十三五”期間,綿陽累計實施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50餘項,填補了一批國內空白。

科技“高點”同樣可變為產業“高地”。綿陽統籌綜合軍地科技、資本、資訊、人才等資源要素,與在綿科研院所共建中國(綿陽)科技城先進技術研究院、科技創新中心等平臺,促成核醫學、雷射產業基地等戰畧新興產業發展,不僅填補全省相關產業的空白,更蹚出一條院地協同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千帆競發 

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積極培育創新主體

近日,在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廠區內,施工人員正忙著安裝設備、鋪設電纜。這個年產5200噸高頻高速印製電路板用特種樹脂資料的產業化項目,生產的新型資料在5G通訊場景中有良好應用前景,項目尚未投產已收到近2000萬元的訂單。

技術創新背後,是綿陽對創新主體的清晰認知: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創新的基礎力量,在創新源頭供給和人才供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企業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

為此,綿陽不斷優化政策,一方面提升綿陽對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招引培育力度,另一方面打通各創新主體間的“壁壘”——組建由龍頭企業牽頭、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以東材科技為例,得益於駐綿科研院所在科技和設備方面的支持,去年其投建的特種聚酯薄膜生產線淨利潤超過1.7億元,而新啟動的特種樹脂資料可滿足5G通信各種應用場景的效能需求,需求同樣非常廣泛。

吸引和培育創新主體,也需要創新思維。

9月5日,創業黑馬西部(綿陽)科創基地內,專家正在與遠在東部的兩家企業負責人進行溝通。根據綿陽產業發展需求,該基地的首批項目從全國“海選”到45家優質初創企業入駐“加速”,其中不乏年營業收入超1億元的“種子選手”,而這距離該專案啟動僅1個多月時間。

如果將過去的創新項目招引培育視為一棵棵地“植樹”,那麼以平臺化推動工作則可以看作一片片地“造林”。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旗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合作,綿陽市涪城區建立起一座橋樑——一頭連接中科院的科技創新資源,另一頭對接當地創新發展所需,不僅效率更高,而且能選出更適合彼此的項目,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如今,僅涪城區就已佈局11個科技創新平臺。

連續舉辦8届科博會,各種科技創新力量在綿陽激蕩,當地力推的各項創新舉措,讓綿陽創新主體蓬勃發展。一組數據可以佐證:去年,綿陽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家,總數達到446家,認定申報數、淨增數與通過率均創歷史新高,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375家。

正是這樣的創新精神,推動綿陽改革機制體制,在全國三批次推廣56項支持創新改革舉措中,“綿陽經驗”上榜9條。

揮槳劈浪 

提升科技服務能力讓科技走向更廣闊市場

近日,國家兩用科技交易中心重慶分中心迎來一批參觀者。吸引他們的,是國家兩用科技交易中心分佈在全國的科技交易“撮合”團隊——一手牽著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儲備,一手牽著企業的技術需求,在全國範圍內促成科技合作。

要處理好技術成果轉化問題,需要讓停在“書架”上的技術成果贏得更多企業的關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貨架”。綿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搭台,培育專業的科技服務機構扮演好“橋樑”角色。

位於綿陽的國家兩用科技交易中心正是其中之一。落戶不久,重慶分中心瞭解到重慶榮凱川儀儀錶有限公司有技術需求,便在資料庫內匹配資源“找對象”,很快聯系上西南科技大學,雙方一拍即合。

如今,隨著科技服務能力提升,國家兩用科技交易中心在全國已建設多個分中心,服務範圍大大拓展,撮合能力顯著增强。現時,該中心的資料庫已收錄各類成果超3萬項、相關企業1.3萬餘家,徵集企業技術創新需求2900餘項,吸納評估評估師及各類專家1500餘人。

不止於此,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走好科技創新“最後一公里”,綿陽探索形成一套科技成果對接機制。現時,全市有國省級技術轉移中心11家,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91家。

借力科博會帶來的超大“流量”,綿陽科技服務品牌越來越響亮,更多企業將科技合作的目光投向這裡。不久前,在綿陽的一次供需對接會上,西南科技大學環境友好能源資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的一款新型樹脂資料,因强度高、韌性强,特別是有別於傳統樹脂資料的可迴圈利用特點,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多家參會企業前來洽談合作。

築牢船體 

加快建設科技城新區培育創新發展新引擎

小小的一個裝備卻可以給地球做CT——通過在地下產生不同頻幅氣爆,從而形成反射波,進行地質勘測、石油勘測等。氣爆人工震源通過特殊工藝,可讓能效提高數倍,爆炸後產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

憑藉這款產品,四川偉博震源科技有限公司已敲開這一細分市場的大門,產品在湖南等地得到應用。從不到10人的初創團隊到如今在細分領域嶄露頭角,其創始人將發展秘訣歸結為“綿陽良好的發展氛圍”。

地處綿陽科技城新區,借助周邊集聚的科技服務機構以及科博會平臺,該企業成功“牽手”科研院所,震源激發成功率由不穩定提升至100%。同時,通過科博會的“牽線搭橋”,該企業對接上中科院、中國地震局等一批優質客戶,攻克了市場和資金的難題。

隨著綿陽科技城新區建設的提速,更多創新平臺籌備落戶於此。

不久前,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支持綿陽科技城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培育高品質發展新的動力源,提升區域中心都市發展能級,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示範區”,並提出一系列給力的支持政策措施,助力綿陽科技城新區實施“招院引所”工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看好綿陽科技城新區富集的創新資源,已有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新企業選擇落戶,不僅善於“入地”,同樣也能“上天”。綿陽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衛星超級工廠正在加緊施工,建成後可具備年產50顆新型遙感衛星的生產能力,填補省內衛星製造產業的空白。

隨著一批新的利好政策的完善,綿陽科技城新區的吸引力還在加强。不久前,在綿陽市科技型企業信貸融資對接會上,兩家銀行兩年內將為綿陽市科技型企業授信資金20億元以上。

綿陽市專門設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基金,其規模從2000萬元已升至7000萬元,截至今年6月末,5家合作銀行累計為綿陽市10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總金額超過80億元。 (記者 祖明遠 尹勇

标签: 科技城 博覽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