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雲南三名作家獲第九届冰心散文獎

云南 71℃ 0
摘要:掌上春城訊9月2日,第九届冰心散文獎評審委員會公佈了第九届冰心散文獎獲獎名單。共有20部作品獲散文集獎,30篇作品獲散文單篇獎;10部作品獲散文集入圍提名獎,10篇作品獲散文單篇入圍提名獎。其中,雲南有3比特作家獲獎,作家楊楊的作品《大學之光——行走在雲南深處的西南聯大》獲散文集獎,作家葉淺韻的作品《生生之土》、段愛松的作品《南糯山的聲音》獲散文單篇獎。

掌上春城訊9月2日,第九届冰心散文獎評審委員會公佈了第九届冰心散文獎獲獎名單。共有20部作品獲散文集獎,30篇作品獲散文單篇獎;10部作品獲散文集入圍提名獎,10篇作品獲散文單篇入圍提名獎。其中,雲南有3比特作家獲獎,作家楊楊的作品《大學之光——行走在雲南深處的西南聯大》獲散文集獎,作家葉淺韻的作品《生生之土》、段愛松的作品《南糯山的聲音》獲散文單篇獎。

“冰心散文獎”是我國文學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是中國散文單項評獎的最高獎,代表了中國散文最高、最專業的水準,該獎是中國散文學會根據冰心女士的遺願於2000年創立的,每3年評選一次。此前,先後有鐵凝、賈平凹、遲子建、肖復興等百餘比特作家獲此殊榮。第九届冰心散文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评审認真閱讀討論,經過初評、複評、稽核終評三個階段,分別投票表決產生了第九届冰心散文獎散文集獎和散文單篇獎及提名獎的獲獎作品。

此次雲南3比特作家楊楊、葉淺韻、段愛松的獲獎作品——《大學之光——行走正在雲南深處的西南聯大》《生生之土》《南糯山的聲音》,均著筆於雲南主題,他們以悲憫的情懷匍匐雲嶺大地,讓文思在雲南疆域及歷史人文的時空中行走,傳遞出作家對雲南深沉的愛。獲獎名單公佈當天,都市時報記者採訪了3比特雲南獲獎作家。

楊楊:呈現西南聯大師生的家國情懷

獲獎作品:《大學之光——行走在雲南深處的西南聯大》

楊楊獲得第九届冰心散文獎的作品《大學之光——行走在雲南深處的西南聯大》以電影鏡頭般的質感,記錄了當年西南聯大師生在雲南的“行走”故事,呈現出西南聯大師生的家國情懷。該作品由雲南人民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

楊楊的許多作品以雲南為主題,《大學之光》是楊楊所寫的又一部閃耀著雲南歷史文人之光的作品。該書傾注了楊楊對西南聯大的所見、所思、所感。為創作該書,楊楊做足了細緻的案頭工作,深入雲南各地行走,對當年西南聯大師生們走過的地方進行現場式的調查求證,打通了寫作靈感和地理氣場。這是一部有風骨的紀實作品,呈現出了西南聯大師生們的家國情懷、擔當精神,以及他們在學術探求和教育實踐中表現出來“大學精神”。

在楊楊看來,西南聯大驚人的教育成就和他們創造出來的文化碩果,是中華精神文化史中永恒的標記。近幾年來,楊楊總是在昆明等地尋覓這些“標記”背後的歷史記憶和傳奇故事,試圖閱讀他們的“心靈史”,走近他們苦難而詩意的生活。楊楊表示:“從他們留在雲南的那一部部厚重的生活史裏,我找到了那些意義豐沛而光彩燦爛的史詩一般的傑作。西南聯大的教授們是我的偶像。他們帶來了生生不息的奮鬥力量,帶來了一種大學之光,讓人由衷嘆服。”

《大學之光》節選

吳征鎰推崇這種詩性“語言”,是出自他由衷地對雲南秘境的禮贊,更是來自雲南大地對他的深刻啟示。吳征鎰知道,雲南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這類“語言”資料,從那兩句詩中透露出的物質文化容量與綠色之光是如此强大,又是如此清晰明白。吳征鎰當時只不過把它們吟誦一下,幾個短短的“詞語”之間,瞬間就像產生了強勁的磁力一樣,把雲南大地上最重要的事物、最關鍵的邏輯聯系、最夢幻的美景,組合並串聯在一起。正是這種詩性、自覺性和使命感,讓吳征鎰再次踏上了“我心在雲南”的歸程。

楊楊,本名楊家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玉溪市作家協會主席。已出版短篇小說集《混沌的夏天》,中篇小說集《巫蠱之家》,長篇小說《雕天下》《紅河一夜》,長篇紀實文學《通海大地震真相》《昆明往事》《大學之光》等。曾獲“雲南文化精品工程”獎等獎項。

葉淺韻:傳遞人類對土地的依賴和熱愛

獲獎作品:《生生之土》

葉淺韻的獲獎作品《生生之土》是一篇兩萬字的散文,發表於2020年第3期《人民文學》。作品書寫的是以四平村為精神原鄉的土地的讚歌,從土地的變遷折射人類生存對土地的依賴和熱愛,傳遞人與萬物的交融、平等和仁愛。

四平村是宣威市凱撒鄉的一個小自然村,是葉淺韻從小生活的故鄉,它的名字並不叫四平村。“緣於我希望天下太平,所以便在心裡虛擬了一個精神原鄉。事實上,在宣威或者在祖國大地上也會有多個叫四平村的地方,從南方到北方,這是我們生活場域的一個小縮影。”葉淺韻說。

葉淺韻表示,《生生之土》是自己在城鄉往返之間的一種思考,土地和母親以厚德載物,我們囙此而生機勃勃地活著,生生不息。

《生生之土》是葉淺韻繼《生生之門》之後創作的生生系列散文之一,《生生之門》獲十月文學獎後,葉淺韻在對文學的摸索和實踐中偶然想到這個題材,她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產生活,而且在每一個地方都有時代和個人生活交疊的痛點,所以才有了這個系列散文,結集將由十月文藝出版社近期出版。

《生生之土》節選

我在一片小小的土地上,有想種啥就種啥的自由,春秋霸業,只在方寸之間。我也完全理解了母親對土地的深深眷戀。仿佛這世間,只有這土地從來不曾辜負過人,種瓜,種豆,種花,種果,種自己的心。

大地裂開一條縫,向天空呼喚雨水,滋生萬物。女人裂開自己,向太陽索要光輝,成為母親。土地和母親,都是人類生生不息的母體。只願我們在掙脫她的懷抱時,眼睛還有慈愛,心中還有敬畏。

遲早有一天,我也要成為土地的一部分。如今,我的身體正在向大地彎曲。我努力地活著,像母親那樣,做一個熱愛土地的人。以期讓自己有一天成為土地的一部分時,能與土地的乾淨相匹配。

土地上的事物,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天就要亮了。我和母親决定在冬天來臨之前,種一些蘿蔔。一些喂猪,一些喂人。

作家葉淺韻及其代表作書封

葉淺韻,原名魏彩瓊,雲南宣威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第六届主席團成員,魯迅文學院第36届高研班營員。作品見於《人民文學》《十月》等報紙雜誌,曾獲十月文學獎等。

段愛松:行走於雲南山水中,是幸運的

獲獎作品:《南糯山的聲音》

段愛松的《南糯山的聲音》(原載於《光明日報》2018年6月22日)是一組行走雲南大地的自然生態散文,包含《鐘樓》《書院》《茶樹》等篇章。作品以南糯山為背景,融入作者對自然、歷史、社會、人生的獨特洞察與思考,宛如一泡香甜四溢的撥瑪茶,令人久久回味……

段愛松曾創作過長篇小說《金縷曲》等作品,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與創新性。談到獲獎作品《南糯山的聲音》,段愛松表示:“寫作這組散文,源於雲南獨特的山水,能够生活和行走其中,是我的幸運。”

南糯山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境內,這裡不但是重要的茶葉基地,還是中國先鋒文學代表人物之一馬原先生“九路馬書院”的落脚之所。在這裡,自然和人文,精妙地融合在南糯山的空氣與流水中,有時幻化作一片白霧,迷蒙、純淨而輕盈。穿梭其間,人,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匆匆過客,在傾聽,也被傾聽。

《南糯山的聲音》節選

庭院的路上,落下了一些枯枝敗葉,他得順著打掃。在他身後,有一股清泉兀自流淌,流到一個月牙形的池塘裏。池塘裏養了魚,魚不時吐出一串串泡泡。他看到過一個個泡泡生髮和幻滅,就像他曾身患肺部重疾之後,最終選擇移居到這裡,依靠南糯山清冽的泉水,沖洗身體蕩滌靈魂,竟奇迹般逐漸恢復一樣,他甚至覺得山上住著神靈,這裡便是仙境,除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他决定要在這裡建一個書院,既然他已經把這裡當作了人間天堂,就必須有一間書院,就像博爾赫斯把圖書館當作天堂的模樣一樣。

段愛松,1977年出生,雲南昆明晉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金縷曲》、詩集《巫辭》等,曾獲中國文學好書獎、中國長詩獎、雲南文化精品工程獎、雲南文學藝術獎等。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閆鈺

圖片:受訪者供圖

責編:李冬雨實習編輯:李曉梅

編審:周健軍

終審:錢紅兵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