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國,他是怎麼回答的?

重庆 63℃ 0
摘要:可是一個人的生命和無產階級永葆青春的革命事業聯系在一起,那是無上的光榮!江姐的精神品質被我們很多人學習,引為人生榜樣。實際上江姐是有人物原型的,原型叫做江竹筠。但是江姐的兒子,在長大以後卻選擇了定居美國,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很多人都認為彭雲是一個辜負國家培養的人,於是有記者去採訪彭雲,問他為何不回國?

引言

人生自古誰無死?可是一個人的生命和無產階級永葆青春的革命事業聯系在一起,那是無上的光榮!——羅廣斌、楊益言

羅廣斌和楊益言是《紅岩》的兩位作者,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紅岩》,即使沒有看過這本書,也知道這本書的一個角色,叫做江姐,也是整本書中的一個典型人物。江姐的精神品質被我們很多人學習,引為人生榜樣。

實際上江姐是有人物原型的,原型叫做江竹筠。這個女子在19歲的時候就加入了黨組織,之後一直為了工作任務而奔波。在28歲的時候,在一次任務中不幸被俘,被關在重慶的渣滓洞中受盡了折磨,最後不堪折磨去世了。

現在來到重慶三峽博物館,會看到江姐的一封親筆托孤書,很多遊客看到這封書信都會忍不住落下眼淚。根據落款可以得知,這封信寫於西元1949年。這封書信的字迹非常難以辨認,筆跡時輕時重,是因為寫信使用的墨水並不是真正的墨水,而是自己調製的,寫字則用的是吃飯的筷子。

這封信是寫給江竹筠的丈夫表弟的,託付的是江竹筠和丈夫唯一的一個兒子,叫做彭雲。在自己的母親犧牲的時候,彭雲只有3歲,但是因為母親做出的犧牲,彭雲從小就受到了來自各界的關注,是重點培養對象。但是江姐的兒子,在長大以後卻選擇了定居美國,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彭雲從小成績就十分優异,在西元1965年的時候成為了四川省的理科狀元,進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所有人都覺得彭雲十分優秀,並沒有辜負自己同樣優秀的父母,在畢業以後,彭雲也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西元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等各項考試以後,彭雲又開始想要提升學歷,於是在不懈努力下,他終於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還因為他讀書期間的優秀,所以最後得到了公費前往美國留學的機會。

彭雲在美國又繼續攻讀了兩個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這個時候彭雲已經獲得了非常高的學歷了,所有人都以為彭雲會回到國內發展,建設祖國。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彭雲最後留在了美國工作,成為了馬里蘭大學的一比特教授。但是每逢江竹筠的祭日,彭雲還是會不遠萬里回到祖國為母親掃墓。

很多人都認為彭雲是一個辜負國家培養的人,於是有記者去採訪彭雲,問他為何不回國?而他是怎麼回答的呢?彭雲坦言說自己“老了”,在母親的遺書中,提出了對於彭雲的希望,既希望他能够有所作為,同時希望他能够為了國家做出一些貢獻。但是彭雲認為國內外的科研環境差別很大,對於彭雲來說,他更加適合國外的科研環境,同時他也自認為在國外的工作中並沒有辜負母親的意願,但是只有回報故土這件事,確實是他做的不够多。但是他“老了”,所以沒有精力再去兼顧兩頭了,他曾經想過在美國研究出驚人的成果以後就回國,但是研究了大半輩子,還沒有自己想要的成果。

結語

人應該要懂得知恩圖報,不過彭雲國內外有著科研環境的差异,囙此在國外進行自己的研究工作,並且表示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自己的研究成果都將造福全人類,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